环球时报:想做政治大国 日本就别耍小花招

2015年08月17日00:48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庚  欣

  近年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化”的意图愈发明显。但令人不解的是,同时它又越来越多地玩弄“小国政治技巧”,在政治外交上过多使用两面手段。比如今年5月,安倍特请二阶俊博带亲笔信、携3000人代表团访华,可谓“正能量”满满,但同时他又在东京宣布投下1100亿美元与亚投行“对着干”,并高调宣布其夫人参拜靖国神社。今年7月,安倍派其心腹谷内正太郎到北京讨论70周年谈话和9月安倍访华事宜,同样貌似“充满善意”,但同时安倍又在日本强行通过明确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安保升级法案。

  这种在政治外交上的两面性表明安倍以及日本政治的分裂性格和两难处境。其中有些行为可能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尤其是在涉及美国因素时,但日本政治惯有的“政治小国”特色却也显而易见。

  在大国林立的国际格局下,一些小国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取两面手段、左右逢源,这点本可理解。但日本无论就国力还是规模而言都已经是大国,它也一直努力在向政治大国看齐。在这种背景下,安倍以及日本政府“朝秦暮楚”的做法就着实有些失“身份”,更让人对其确定性无从把握了。

  安倍二次就任日本首相后本来并未计划参拜靖国神社,但他后来背弃承诺,不仅参拜靖国神社,还明确表示希望“面见中韩首脑,直接作出说明”,想把“参拜”打造成“历史牌”,以此与中韩讨价还价。日本对于这种“小国政治花招”的使用远不止如此。比如在准备战后70周年谈话时,安倍先是放风不提“侵略”“道歉”,随后在讨价还价中承认“侵略”但不“道歉”,到最后又加入了“道歉”。日本政府本应继承和坚持的反省承诺,就这样被操作成了“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式的市场交易。

  通过这种策略,日本有时确能占到一点儿小便宜,但更多时候却是让它输掉了更为重要的东西——一个大国应有的政治信用和良知底线。无论多么重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尊严都能成为叫卖的筹码,信仰与理念被公然弃之不顾,这是随机应变的机会主义与见利忘义的小贩心态,同时也是小国政治的“常见病”和“通行证”。日本热衷此道,实在令人扼腕。

  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国格”定位。有的小国珍视自身尊严,不为五斗米折腰;有的大国反而斤斤计较甚至因小失大。历史早已证明,“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大国博弈需要技巧,但更需诚意、公理和实力,而国家信用正是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安倍刚刚发布的战后70周年谈话可谓费尽心思,在技巧层面下了不少工夫,但其实“历史和解”或“捐弃前嫌”,首先需要的是“诚意”。

  当年安倍第一次入相时并未发表什么惊天动地的“声明”,但他打破日本首相就任首访美国的惯例,“破冰”访问中国,同时不参拜靖国神社,这就让人看到了“诚意”。而在今天,安倍就算把“三十六计”和好听的词汇都用上,但如果没有“诚意”,其结果必定还是事与愿违。较之那些过时的权术技巧,当今时代更多呼唤诚意和公理。日本一直希望“入常”,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大国”,那么它首先就需要具备这种眼光,努力培养大国品格。(作者是日本道纪忠华智库首席研究员)

(编辑:SN098)

文章关键词: 政治大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广州日报:遭性侵是女大学生的错吗?
  • 中青报:让男孩子尊重异性的性别教育太缺乏了
  • 新京报:不能再让隐藏危化品成为“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