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
基辛格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文版一经推出立即引发大量中国读者关注,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美国的世界秩序思想在中国影响力巨大。有人甚至就此断言:“读懂了基辛格,就读懂了世界”。但果真如此么?要回答这一问题并不容易,但我们不妨借助该书内容探讨一下。
基辛格《世界秩序》的核心贡献就是指出世界秩序不只一种,而是存在着“多个种类”:“有着差异的文化历史、对世界秩序有着不同看法的世界各个地区”其实并未形成过一个真正全球性的“共同”世界秩序。不过,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表达的希望不是别的,恰恰是怀有如此不同历史经验和价值的各国人民能够塑造出一个全球统一或是共同的世界秩序。
在该书结论部分,基辛格的问题是:美国是否有可能把如此多样的世界各个地区、社会、文化转化为一个共同体系,即共同的世界秩序?同基辛格以前的著作一样,关于美国的内容占据了该书主要篇幅。虽然没有过多论述未来所谓“共同的”世界秩序是否为美国所主导,但他清楚指出:在这样一个多元、多样的世界,美国应防止对美国不利的局面出现,同时要竭力推动出现美国希望达到的局面。这个落脚点也将基辛格作为美国学者的身份及其更多是从美国的立场出发观察世界呈现得一清二楚。
基辛格写作此书显然不是要给不思考的人提供一种现成的世界观。在承认世界秩序多样性的同时,他也是在告诉人们:“即使你们读懂了基辛格,也不一定能读懂这个世界”。这可能让那些以为基辛格要提供关于世界秩序标准答案的人大失所望。实际上,他在该书中关于世界秩序多样性并存以及美国与世界秩序之间关系的论述,颠覆了他自己以及美国主流的世界秩序观。
基辛格在该书中的另一个最大贡献是他论述了上述各种各样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比如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美伊关系意味着世界秩序的形成过程。这一点其实用到美国与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如欧盟)的关系上也一样。基辛格出版《世界秩序》时,伊朗核问题六方还未与伊朗达成协议,但基辛格实际上已经预料到这一协议意味着真正的世界秩序,这与一些美国人“想多了”的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并不一致。
基辛格对世界的看法确实权威,但也有局限性。《世界秩序》一书以研究世界秩序内在的复杂性和各种不同世界秩序、尤其是美国与各种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为对象,本身就是基辛格的自我注脚:他想告诉读者的是,他也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读懂了某人的思想只是读懂了某人的世界。而基辛格的世界毕竟也只是基辛格的世界,即使不考虑其价值立场和利益关切,仅在学术层面考察,他的思想和观点也只能是一家之言。一句话,基辛格不可能代替我们去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世界秩序。而且我想这也不会是基辛格本人的目的。▲(作者是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文章关键词: 基辛格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