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招聘“解禁日”一过,大批跨国公司全力出动进军高校“圈人”。记者从多方了解到,今年就业市场呈现出诸多新特点。
令毕业生担心的是企业用人需求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不过“抢才”势头依然不弱。记者昨天从上海交通大学了解到,早在去年底,就有外企前来向学校预订招聘会。目前,各类招聘专场已经排了60多场。11月、12月最高峰期间,每天就会有3-4场招聘会。预计到明 年2月前,校园内大大小小的招聘将超过160场。
昨日在复旦召开的“英美烟草”专场招聘会上,外企对学生专业、学历和学校背景明显不再苛刻要求,此举吸引了许多外校大学生前来应聘。尽管如此,但他们更多的是做自我宣传,招聘的人员数量有限。
在招聘会现场,当有学生问是否会因非名牌而被首先淘汰出局时,主持人明确对学生说,此次招聘不会在乎学生的专业以及所就读的学校是否热门或是名牌,并且不会苛求学生是否具备研究生学历。
英美烟草招聘负责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这一做法其实是提前应对了人才竞争,因为随着中国的入世,今后自然会有很多外企到高校抢人才,而吸纳各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同时也是吸取了不同的文化,让公司在竞争上更具有代表性和竞争优势。
该公司强调,虽然他们给出了非常优厚的培训计划,但如果入选者在两年期间所用人才没有特出的表现,不能得到晋升,将不得不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境遇。
因此,这就需要毕业生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压力下努力调整自己,让自己在较快的时间内有较好的表现,首先通过心理素质关。
改头换面先入校
由于教育部规定,外企进高校招聘的时间从11月20日开始,但是为了抢到金字塔尖的人才,不少外企早就用尽十八般武艺,进入高校猎才。
10月份,本市某全国重点高校一共大大小小开了十几次宣讲会和模拟招聘会,而这些会议的组织者都是有醉翁之意的著名外企。宣讲会上,企业竭尽全力做自我推销,并极力鼓动毕业生在不久将举办的招聘会上投递简历到本公司。有的外企还以向同学们传授应聘技巧的模拟招聘会形式,提前瞄准目标。这些表格往往是企业认识你的最初依据。一些尖子生正是通过这种形式被物色到的。
IT业不再一枝独秀 贸易金融保险今被看好
去年此时,每家IT公司的招聘会都开得场面大、人气足,招聘会从头年的年底开到了第二年的年初,一时在校园里烧起了一把熊熊烈火。由此,计算机、电子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十分走俏,很多人手里早早就握着好几个公司的录取通知书,惹得其它专业的毕业生分外眼红。
而今年,IT企业风光不在。一些IT公司来了,但提供的职位和招聘的人数和去年相比明显减少,有的明确表示只要研究生,还有一些实在不景气的公司干脆不来了,委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信息栏里贴张招聘启示草草了事。
昨日,贝尔实验室人力资源总监林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的就业热点不再像去年一样集中在IT业,而是众行业分羹。他深有感触地说:“去年绝大多数的尖子生都被IT公司抢走了,今年大家有一争。”
如今被大家看好的是贸易、金融、保险等行业。
同时要看软技巧
企业对人员的需求少了,也就意味着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一方面是对应聘者的专业技术,在部分高科技企业身上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是对应聘者的软技巧,包括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据贝尔实验室人力资源总监林钢介绍,随着国内外经济交流的日渐频繁,跨国公司还注重员工的双向思维能力,面对任何问题,员工不仅要会从中国的本土文化来考虑,而且能站在国际惯例的大局上来应变。还要有开放的心态,能够包容不同的甚至与己对立的观点。另外,发现问题还不够,还要善于解决问题。
为了全面地考评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企业推出了更加严密的挑人招术,笔试、面试、案例讨论、游戏轮番上阵,一副不淘出真金誓不罢休的势头。复旦大学法律系的一位毕业生说,他的一位同学在校成绩很好,但在参加某咨询公司的面试中,由于紧张,没听懂香港老板的一通英语,情急之下说了几句中文,立即被“踢”了出来。“像我这样英语口语不好的同学,根本不敢去尝试。”
学弟学妹先热身
外资企业进校猎才,吸引的可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在昨天交大、复旦的招聘现场,众多投递简历、参与面谈的应聘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赶来热身的三年级、甚至一、二年级学生。他们和师兄师姐们一样,下课后奔波在校园里各个招聘洽谈会现场,填写表格、投递简历、通过和招考官的面谈了解企业要求,他们称这为提前练兵。
从11月以来,交大管理学院三年级的小程已经参加校内外各类人才招聘会不下10次。通过这些招聘会,他收集了各大企业的招聘表格。他说,这是积累应聘经验的最好方法。从一年级开始,他就已经开始积累了大企业的招聘表格,小程认为,通过每年这些表格所填项的变化,可以看出企业用人要求的趋向。比如,某咨询公司99年的招聘表上只要求填写个人情况和实习经历;而2000年的招聘表上,有很大一块是关于个人定位的选择题,如“你认为自己所能胜任的职业?”;“你期望的年薪”等;今年又新增了一个“个人兴趣”栏。小程认为,这说明这家企业招人时越来越重视应聘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和自我评价。在今后的招聘中,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的学生将占到优势。
小店发笔“就业财”
大学校园的就业潮带动了校园周边的“就业经济”,一些小店几乎天天门庭若市,老板们忙得都快笑不动了。
简历是应聘的敲门砖,也就成了毕业生们最精雕细凿的“艺术品”。于是,一些小店开设了简历制作业务。他们收集了以往应聘成功者的简历,整合成一本《简历版本集》,各个版本后还附上其特色和优势说明,供毕业生挑选。
各个复印店则打起了价格战,在多一分钱少一分钱上下功夫,一家夫妻店由于开出了比同行低一分钱的价格,生意尤其红火,几台复印机昼夜工作也显得力不从心。老板说:“这些天印简历的同学更多了,有的同学把简历做得和书一样厚,加之他们对复印质量的要求高,印起来非常花功夫。”不过,他对自己的小本生意非常满意,一天下来有近千元的收入。
一张令人满意的职业照在应聘中也非常重要,因此提供化妆、形象设计的照相馆的生意也好起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后面的一家相馆,门面不大,却因为在往年的毕业生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据了解,生意最火爆的时候,早上5点钟就有人在其门外排队,拍一张照,至少要花费一个半天。
学生自制评定表准确定位
和以往盲目应聘不同,面对大批外企入校,学生们不再打无准备之仗。按他们的话说,就是“充分准备、有的放矢、小心应对”。
互评工作成了不少应届毕业生应聘前的必修课。自制一张调查表,上面有关于自己性格方面的各类选项。让同学和老师根据表格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并参考评价结果为自己选定从业方向。
记者昨天在交通大学采访时,见到了一张学生自己制作的互评表,上面有包括优缺点和建议忠告等多项选择内容,让同学和老师填写,如:“你认为我的缺点是:A、不善交流B、缺乏创意C、脾气倔强难沟通(可多选)”;“你认为我适合的工作有:A、科研B、外联C、策划等”。
表格的制作人小黄说,根据表格回收情况,她已经把自己的就业定位在咨询公司。而原来,读电信专业的她一直认为自己不善交际,对咨询和市场外联工作,虽喜欢却怕难以胜任。但通过制作互评表,她从老师和同学们那里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表明,她在社交能力上是有优势的。这为她明确了定位,树立了信心。现在她已经收到一家著名外企市场部的二轮面试通知了。
学校一条龙服务传授一招一式
作为“婆家”,面对今年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学校使出了浑身解数,不遗余力地帮助毕业生武装到牙齿。
记者从各高校了解到,从10月中旬到现在,学校为毕业生安排了各种形式的多场讲座:行业知名企业的老总介绍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及职业前景,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介绍求职实战技巧,还有心理学的专家定期地接受毕业生的心理咨询。在高校招聘解禁的前几天,复旦大学还专门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面试”,自我介绍、案例讨论、游戏,一条龙提醒毕业生在面试中应该注意的一招一式。
当然,校方的这一善举也正中了企业自我宣传的下怀,因此也乐此不疲。交通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刘老师说,活动一开始是学校出面去请一直有联系的公司老总,之后就有不少企业主动要求开就业指导讲座。(作者:张智丽 陈默 韦蔡红)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