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京《周末》专题 > 正文

2万元遗产击垮20年完美爱心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0日11:11 南京周末

  ■大 友

  1982年初,因为职业的原因,李玉珍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52岁的她只好离开了工作岗位。

  同年5月,她22岁的大儿子因为车祸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尚未从丧子的悲痛中解脱出
来,两个月后,另一个噩耗传来——出差在外的丈夫突染重病,经多方治疗无效,客死异乡。一个月后,年迈的公公婆婆因为伤心过度而接连病倒,并于不久后相继撒手而去。几个月内接连遭受如此打击,原本热热闹闹的一家,现在只剩下了她和有些弱智的二儿子相依为命,李玉珍几近崩溃了。

  但是命运对她的捉弄并没有就此罢手。1982年底,当几乎操碎了心、流干了泪的李玉珍终于振作了精神,准备重新生活时,不幸又一次降临了:二儿子因突发疾病离她而去。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5个亲人全部走了,家不再是家了,李玉珍的最后一丝支撑也随之崩溃。

  采访中,一些熟悉老人的邻居感叹道:就算是铁人也撑不住啊!何况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女人。那段日子,几乎看不到李玉珍的身影,有人以为她回娘家了。后来才得知,不堪如此打击加上哮喘病的多次发作,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老人把自己关在屋里生生死死了好几次。

  “邻居大多知道,大妈李玉珍一贯要强。她是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啊!那时候我们决定帮帮这位孤苦的老人。”采访中,戴菊动情地说。戴菊是老人同一幢楼上的住户,也是第一个主动照顾李玉珍的好心人。

  四位邻居的20年爱心行动

  戴菊的出现,是李玉珍此后20年幸福晚年生活的一个转折。

  1982年8月初的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原本和李玉珍就认识的戴菊发现,自从家中突遭变故之后,多年来一直坚持晨练的李玉珍已经很久没有露面了。晨练结束之后,匆匆买了些早点,戴菊往家赶去。上楼路过李玉珍的门口时,戴菊停下了脚步。门紧闭着,屋里没有一丝声响。敲敲门,想问候一声,但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回应。

  大概回娘家了吧?戴菊叹了口气,转身准备离去。没想到此时,屋里传出了声响,紧接着,那扇关闭了多日的门缓缓打开了,一脸病容的李玉珍探出头来。

  “老大姐,在家里?身体没事吧?”看着李玉珍憔悴的样子,戴菊关切地问道。

  “还好,还好。刚回来?”李玉珍应道。相互客套了几句后,因忙着要回家送早点,戴菊告别而去。

  早饭后收拾完家里的活,戴菊再次想到了李玉珍:一个人突然面对这么一个局面,怎么过啊?聊聊天吧!

  前后不过2个小时。当戴菊来到李玉珍的门前再次敲门时,却怎么也没有回应。看刚才的样子,李玉珍应该是身体不好,不可能这会儿出去,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情?

  固执地敲门,戴菊隐约听到了屋里有声响。肯定在家里,而且极有可能是出什么事情了。

  在又一次敲门仍然无果的情况下,戴菊越发确信自己的判断。急匆匆找来门卫,想方设法撬开了门才发现,因突发哮喘病无法言语甚至无法正常呼吸的李玉珍蜷曲着身体倒在床边痛苦地挣扎着。来不及细想,戴菊匆匆回家取了些钱,和丈夫以及门卫一起将李玉珍送进了附近的一所医院。医生说,如果晚来10分钟,后果严重。李玉珍和死神擦肩而过。

  有了这么一次经历后,戴菊闲来无事时总爱往李玉珍家里跑,聊聊天,交交心,在李玉珍身体不适的时候帮忙整理一下房间。

  就这样,从最初的闲来无事聊聊天,偶尔帮忙打理一下家务,慢慢地,戴菊绝大多数的空余时间都给了这个不幸的家庭。

  戴菊夫妇的爱心付出很快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并慢慢地影响到了身边的人。1989年4月,同一楼层的一位年轻的姑娘成了这场爱心行动的第一个响应者,她叫温迎,在洛阳市某政府部门上班。

  “大妈,有什么事情给我们说一声就行了。”温迎在李玉珍老人的生活中出现了。

  李玉珍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隔三岔五,戴菊夫妇和温迎就会买来些物品赶来看望;几乎每个周末,老人原本冷冷清清的家里都会笑声不断;生病时,床头照顾的是戴菊、床尾忙碌的是温迎。怕老人冬天洗澡不方便,刚上班不久的温迎用积攒的工资为李玉珍装上了热水器;怕自己不在时,因哮喘病无法出门的老人寂寞,戴菊搬来了自己屋里的彩电……每每此时,李玉珍都会止不住眼泪道谢。而她得到的回答几乎相同:没什么,谁没有个年老、困难的时候?

  好心邻居的爱心没有停止,李玉珍的幸福没有停止,这场爱心行动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1990年6月,在温迎的带动下,刚结婚不久的温迎的表弟邓童夫妇也加入了这场爱心行动之中。两个月后,李玉珍楼下的王美夫妇也成了其中的成员。自此,一个无依无靠、每月靠低保金生活的孤寡老人成了这场爱心行动的主角:一日三餐有人照应,逢年过节轮流送请;你给老人买了件衣服,他为老人送来了鞋子;这家端来了饭菜,那家提来了氧立得(供老人哮喘病发作时及时呼吸氧气)。献爱心变成了“竞争”,年复一年。

  “20年来,几个邻居像亲人一样一如既往地照料一位贫困的孤寡老人,这正是我们当今的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政府在帮助之余所希望看到的。可以说,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爱心行为,当时我们已经在着手整理他们的先进事迹材料,准备上报洛阳市委市政府,希望能在整个洛阳大力弘扬他们的精神。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这样一种尴尬……”2003年8月28日下午,面对记者的采访,躔河区宣传部的一位同志感慨万千。

  所谓的尴尬,源于李玉珍临终前道出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秘密:多年来一直靠四位邻居扶养和政府补助过日子的她,竟然还有2万余元的存款。

  2万元遗产击垮20年爱心

  2000年之后,老人发病和住院的频率更高,几乎每个月都要出现些问题,而每年三五次病重住院更是再平常不过。到最后,老人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完全丧失了。但让人欣慰的是,相继退休的戴菊、王美因为时间宽余了,对老人的照顾越发精心,同样年过五旬、儿孙满堂的她们,在老人住院时经常通宵陪护,替老人端茶倒水、擦洗身子……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就让自己的丈夫或者孩子代替;温迎和邓童两对夫妇也不甘落后,上下班之余也照样跑前跑后,问寒问暖。爱心依旧纯洁,仍在源源不绝地付出。

  2002年8月17日,老人又一次因哮喘病发作住进了医院。整整一个月时间,老人数次昏迷,院方三次下达了病危通知,四户邻居家的近十口人几乎没有间断地围着病床照料,终于等到了李玉珍从死亡线上的苏醒。

  2002年11月初,从医院回到家中没多久,李玉珍再次发病,而且连续昏迷,呼吸极度困难,多日水米不进。几个邻居知道,老人大概撑不了多久了。几个邻居商量:先由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温迎夫妇出钱为老人买一处公墓墓穴,用于老人过世后安葬,费用最后四家平摊,另外三家负责处理一些其他事宜。“老人无儿无女,我们就当她的儿女为她送终吧!”这是四个邻居达成的共识。

  2002年11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昏迷多日的李玉珍竟然苏醒了过来。看到几个邻居都在,老人断断续续地说出了一个掩藏已久的秘密:“20年前丈夫客死异乡时,留下了一笔钱,加上这么多年自己的节俭,现在大约有2万元左右。钱存在银行里。20年了,我之所以没说,是不想让别人对你们产生误解。20年来,为了我这么个老太婆,你们操够了心,这点钱你们取出来分了吧,也让我临死前有个回报你们的机会。”老人说话时泪水夺眶而出。

  “说实话,老人的话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就像她说的那样,如果她有存款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说不定我在照顾她时真的会有顾虑——我必须要顾及别人的议论。”采访中,温迎夫妇的坦诚让记者感动不已。

  尽管不同意老人的意见,但为了让老人安心,几个邻居商量后,还是将那笔共计2.1万元的存款取了出来,交到了老人手里。然而,没等到老人实现自己的最后一个心愿,当日中午12点左右,李玉珍未及和照顾她多年的邻居们说上一句话,就骤然离世。几个邻居忙成了一团:打电话通知老人生前的单位、外出购置用于后事的物品、配合医院安置遗体……

  下午4点左右,重新聚到一起的众邻居突然发现,老人的2万多元现金不翼而飞。

  没有外人进来,医院的工作人员也证实没有看见,无疑,钱肯定是被自己人拿走了。经过逐一询问,四邻居中的王美承认钱是自己拿走的:“因为几天前我单独照料老人时,老人曾亲口允诺说这笔钱处理后事剩下的归我所有。”

  戴菊、温迎、邓童三位邻居当即表示了异议,认为就算真的不顾及别人的议论动用了这笔钱,也应该是四个邻居共同使用,剩下的部分也应该共同划分。但王美坚持以“钱是老人生前所赠,应该归我所有”为由,不接受其他三位邻居的意见。

  就这样,延续了20年的近乎完美的这场爱心行动,在李玉珍老人的骨灰还没有安置好的情况下戛然而止。20年来,因为照顾同一位老人,不分彼此、不计得失,形同家人的四邻居,因为2万元的遗产而忘记了照顾李玉珍老人的初衷。

  “这么多年来我们照顾老人完全是出于同情和自愿。再说,我们也真的不在乎那点钱。但不在乎也不代表别人可以无视我们的存在,用一个莫须有的名义私自占有它。这起码是对奉献爱心者的不尊重。”戴菊的话代表了其他两位邻居的观点。

  20年的爱心、20年的赞誉,怎能因为这么一点遗产而如此画上句号?鉴于事情的特殊性和社会影响,家属院所在的居委会出面进行了调解,希望几位邻居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解决。但居委会的同志数次调解只是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四个邻居同意将争议留到老人入土为安后再解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协议也未能维持多久,事情越发朝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2003年1月初,在老人骨灰被置于不顾的情况下,四邻居又一次因为遗产分割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事情终于走上了极端——戴菊、温迎、邓童三人一纸诉状将王美告上了法庭,认为三家原告近20年来对待老人如父母般孝敬,使老人得以安度晚年,理应分得遗产。同样出于社会影响的考虑,法院决定先进行调解。但结果令人遗憾,双方均不接受调解意见。

  2003年6月初,洛阳市躔河区人民法院正式向原被告发出通知,要求双方尽快将老人的骨灰安置完毕。6月8日,老人的骨灰最终入土为安。

  2003年7月下旬,洛阳市躔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特殊的诉讼案。8月10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鉴于四位邻居近20年精心照料孤寡老人李玉珍的实际情况,李玉珍死后遗留的2.1万财产,除去支付其病故后及其他费用近6000元外,剩下被王美持有的1.5万余元中,应向戴菊、温迎、邓童各支付3900元,余款3600余元归王美所有。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均未表示异议。

  李玉珍老人那弥留之际才出现的2万余元存款搅动了4位邻居20年源源不绝但却平静如水的爱心之旅。如今,老人走了,官司也了结了,2万余元存款也终于有了归属,但那包裹了太多遗憾和尴尬的20年爱心却孤独冰冷地留在法律的庄严里。

  采访中,和老人同在一个家属院的一位邻居的话让人无语感慨:带着对几个好心邻居的祝福离开的李玉珍,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最后一个普通、善良的心愿会如此收场。

  相关专题:南京《周末》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