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京《周末》专题 > 正文

日本搅局中俄原油管线 “武士刀”砍向安大线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0日10:48 南京《周末》

  ■本报实习记者 王 彬

  “对内是菊花风情,人与人之间讲究和谐,相互尊重;而对外则是日本刀的风格,霸道且充满进攻性,而且在手段选择上没有道德顾虑。”

  以上文字摘自《菊花与刀》一书。该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迪克特,他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撰写了此书,深刻剖析了日本国民性格中的矛盾。

  在此次与中国的“原油路线之争”中,日本的表现再一次为迪克特的观点提供了佐证:不管中俄的“安大线”计划是否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也不管中俄之间签订了多少协议,只要是与日本的自身利益相关,寒光闪闪的“武士刀”就会毫不犹豫地向“安大线”砍去! 背后“搅局”

  中俄之间关于“安大线”的合作计划早在1994年就已经初现端倪。1994年11月,俄罗斯决意积极投身国际石油市场。除了放开石油的销售量和石油价格外,向中方提出修建中俄原油管道计划也是俄罗斯“石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这一计划在俄罗斯国内被很多人斥责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中方考虑到自身的石油需求,给予了该计划积极的回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通过讨论、协商和谈判,这条石油管道的轮廓以计划书的形式慢慢展现在世人面前:西起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尔斯克油田,向南进入布里亚特共和国,绕过贝加尔湖后,一路向东进入中国,最后直达大庆,总长2400公里。简称“安大线”。

  1996年叶利钦连任俄总统成功不久,两国政府签署了《中俄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的文件,这是两国第一次以书面的形式正式确认了中俄原油管道项目。

  2001年9月中国总理朱钅容基访俄,在9月7日和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共同签署了《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文件给“安大线”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这一总投资约为25亿美元的管线工程于2005年首期建成,俄罗斯投资17亿美元,在中国境内的800公里线路由中方出资修建。在今后25年的时间里,俄罗斯将向中国输送原油约7亿吨,价值约1500亿美元。

  在2001年底于莫斯科召开的中俄能源合作分会上,俄联邦能源部长也表示:“能源是中俄两国合作的关键领域。”2002年12月,俄总统普京访华。此时中俄双方有关“安大线”的技术经济研究工作已近尾声,“安大线”破土动工似乎指日可待。

  2002年12月15日,从俄罗斯方面传出了一丝不和谐的音符: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决议,把准备参加斯拉夫石油公司竞拍的中石油挡在了大门外。而“安大线”的技术可行性论证方案在中国政府获得通过后,俄方却迟迟不肯批准。是什么原因让俄罗斯的态度变得如此暧昧呢?

  更令人吃惊的消息接踵而至:承担“安大线”管道技术经济论证的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声称要放弃“安大线”方案。该公司认为,修建一条从安加尔斯克油田经过远东地区到太平洋纳霍德卡港口的石油管道(即“安纳线”)比“安大线”更有战略价值。该方案让人惊讶之余也让人一头雾水,谁也搞不清楚俄罗斯为什么会出尔反尔。

  2003年1月10日,一切谜团不言自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飞往莫斯科与普京会面,他们讨论的重点就是“修建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日本的输油管道计划”。

  原来是日本在背后“搅局”! 攻心战术

  俄罗斯对与中国进行的重大能源合作项目一直存有诸多担心。如:在2002年12月1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剥夺了中石油参加斯拉夫石油公司拍卖投标资格,理由是:国有公司参与拍卖有违俄罗斯私有化法律。但在随后,印度国家石油有限公司却参加了拍卖投标会,该公司也是一家国有公司。

  俄罗斯政府前副总理涅姆佐夫的直言不讳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如果让中国人参加拍卖会,中国就有可能不仅在经济上,也在政治上对俄施加压力。”

  俄罗斯方面认为:“安大线”一旦建成后投入运营,油管出口在中国,俄国将在石油价格与供油量方面失去主导地位。而且,中国还将就此掌握整个东亚地区的燃料供给权。所以不但俄罗斯对此忧心忡忡,就连东亚的日本、韩国也都持反对态度。

  日本了解俄罗斯的这一顾虑,针对性地开始外交活动。2003年1月1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飞抵莫斯科,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俄日能源合作计划》。小泉依据《合作计划》向俄罗斯提交了“修建‘安纳线’,原油流向日本”的管道建议。

  日本方面一再强调:他们所主张修建的“安纳线”全段都在俄罗斯境内,俄方可以对其进行全程控制,并可借此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安纳线”的建成不仅可以解决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工业用油问题,而且油管出口在纳霍德卡。从这里再向中国、日本、韩国出口原油,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利益就可以得到兼顾。

  “安纳线”方案抛出后在俄罗斯境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俄罗斯的多家媒体也竭力鼓吹“中国威胁论”。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副总裁格里戈里耶夫说:“从俄罗斯的石油经济安全来考虑,远东石油输出管道应该在俄罗斯境内铺设,直达太平洋口岸。”

  2003年2月,俄能源部部长尤素福夫主持召开会议,最终出台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将“安大线”和“安纳线”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在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到中国大庆的支线,其中到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

  2003年5月3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借到圣彼得堡参加建城300周年庆典活动之机,再次与普京进行会谈。他表示,日本将在“安纳线”的修建问题上给予俄罗斯支持,而且还将帮助俄罗斯对东西伯利亚油田进行地质勘探。俄总统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布里科夫斯基就此被日本方面的计划所吸引,以“日本的游说人”自居,竭力支持修建“安纳线”。

  以利相诱

  对俄罗斯而言,修建“安大线”不但可以获取中国这个巨大稳定的石油市场,而且成本相对低廉:“安纳线”最短也需要3765公里,建设成本至少50亿美元以上。“安大线”比“安纳线”短了近1/3,造价比“安纳线”便宜一半。在建设俄罗斯境内油管所需的17亿美元中,中国将帮助贷款50%,这笔资金可以在中俄以后的石油交易中扣除。

  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专家在对两条路径考察后发现:“安纳线”从赤塔州出发后,向东南沿途所经地方多为外兴安岭山地和黑龙江流域的沼泽地带,这给施工造成极大的困难,建设周期也无法预计和控制。而“安大线”穿行在草原和丘陵地带,工程资金投入比较少,建设工期短,运作起来比较容易。

  “意欲取之,必先予之”。日本人深谙此道。

  在随后的时间里,日本政府高层官员频频出访俄罗斯,试图以种种丰厚的经济补偿换取“安纳线”的优先动工。日本政府表示:他们不但愿意全额承担50亿美元的工程造价,还要投资10亿美元发展石油管道沿线的经济设施。

  2002年12月,俄能源部部长尤素福夫和经济发展部部长格列夫各收到一封密信,信中暗示:如果莫斯科同意先修建“安纳线”,日本保证每天购买100万桶西伯利亚石油,这相当于日本石油进口量的四分之一。这封信的作者叫平沼赳夫,他是日本政府主要阁员——经济产业大臣。

  2003年6月28日,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和日本外务大臣川口顺子赴俄游说。川口顺子在访俄期间声称,如果俄罗斯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输油管道,日本方面将提供75亿美元的资金,协助俄罗斯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日本还愿意再追加10亿美元的投资,承担寻找及开采俄远东石油的成本,在必要时会派日本地质专家帮助俄罗斯勘探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

  2003年7月,日本派遣资源能源厅长官冈本严访问俄罗斯,再次转达了日本政府将提供低息贷款支援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并表示愿意提供日本石油开采技术。此时,日本企业对俄罗斯的“萨哈林-1”和“萨哈林-2”石油天然气项目的投资总额已经高达80亿美元。

  2003年9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通电话商讨俄远东输油管道等问题。有了经济的支撑,此时的日本政府信心十足,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有关人士也透露出口风:“俄罗斯方面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事实也证明,日方的“金元攻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9月3日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俄政府最近会作出决定,将优先铺设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的石油管线。俄还向中方要求推迟原定于8月25日举行的两国政府能源分委会会议。

  根据国际上铺设跨国石油管道的通行做法,石油管道的建设和石油销售是捆绑在一起的。即石油购买方和供应方必须在管道正式铺设之前签订长期石油交易合同。一旦日本优先修建“安纳线”的计划成功,“安大线”的修建只能无限期延长。

  中国寻求“石油安全”

  石油问题已经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如何寻求稳定的石油供应,如何在战争等“非常时期”有充足的石油储备,这已经是中国石油急待解决的两大难题。

  就中国的石油产量看来,除非发现特大油田,否则仍然难以改变石油需要进口的现状。在中国“里海油田收购”计划失败后不久,中海油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高级副总裁邱子磊就表示:参与国际石油的开发仍然是中国石油企业的目标。而且,优先铺设“安大线”还是“安纳线”没有形成定论,虽然俄罗斯舆论对“安纳线”更加看好,但目前并未得到俄罗斯政府的确认,中国仍然有机会。

  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提高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是保证“非常时期”石油战略的有效手段。日本在1983年建成了第一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小川原基地,开始了由国家储备基地储藏石油的时代。到1996年,日本已经相继建成了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加上日本政府从民间租借的21个石油储备设施,日本国家石油储备量已经达到了全国79天的消费量。日本政府还决定进一步加大石油储备的力度,将国家石油储备量提高到全国90天的消费量。

  美国从1975年开始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直接原因是:在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和西方国家实行了石油禁运,这让美国吃到了苦头。在美国能源部官员看来,战略石油储备相当于“美国应付世界石油危机的‘首道防线’”。目前的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约为7亿桶,布什政府还准备拨款30亿至60亿美元,将储备油量增至10亿桶。

  2003年6月,中国政府出资100多亿元,组建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分别是:浙江镇海、杭州湾附近、山东黄岛、广东大亚湾。这些基地均为非营利机构,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负责具体操作,由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战略储备油动用时应报国务院批准。截至记者发稿时,镇海基地已率先动工。

  据专家预计:到2005年,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达到800万立方米(约600万吨),相当于30天石油净进口量。到2010年,储备规模将达到70至75天的进口量。

  相关专题:南京《周末》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