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非得把“狗头”拍回来不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8日11:42 信息时报 | |
作者:练洪洋 圆明园大水法中的“铜铸狗头”将于10月26日在香港拍卖。就这件事,曾在2000年斥重金在香港拍卖会上购回圆明园大水法中牛首、虎首和猴首的保利艺术博物馆表示,“铜铸狗头”与此前购回的生肖不同系列,故其负责人表示“保利目前没有购买狗头的考虑”。 对此,笔者不禁要问:要是“狗头”与原先购回的属同一系列,保利还会买吗?难说。就在前不久,故宫博物馆不是以数千万元的天价从香港的拍卖行拍回一幅书法吗?然而,有关方面又有什么必要花大价钱买回来呢?首先,国家有没有这么多钱来买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且经过无数次的战火洗礼的国家来说,散失在外国的文物有多少呢?恐怕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单就牛、虎、猴三头,国家就花了3000万。如果要买回这百万件文物,将是个什么数字? 文物是我国的瑰宝。有的文物,通过外交途径要不回来,那买回来还不行吗?可问题是,我国十几亿农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数千万人口还处于贫困线下,九年义务制教育在有些地方还义务不起来……我们有什么理由拿从国民口中省下的银子拱手送给那些用武力掠夺我们文物的强盗?这样的商业行为,一方面在客观上承认了对方以前的盗掠行为的合法化;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抬价之风,对手明知你志在必得,那你就多准备些钱吧。当年国家遭劫已是一难,今天又得花巨资购回,再受一劫,情何以堪。 再次,即使把所有流失在外的文物买回来又如何?虽然对文物说国际主义可能不太合时宜,但事实上,文物既可视为一国之宝,在更高角度上也可以认为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某些文物放在宠爱它们、且有能力保护它们的地方,对文物本身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我们有不少文物就因为缺少经费而保护乏力。据报载,某地县文物库就有几吨的历代钱币因无力整理而正在生锈腐烂。多多呵护现有的文物,不要让它们烂在我们的手里,这样不好吗? 时下,国家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有关方面应该多替国家着想,少慷国家之慨为好。高价拍回文物之风不可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