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推高了演出票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9日14:08 新民周刊 | |||||||||
撰稿/钱亦蕉(记者) 上海的票价与国外比,是否太贵? 作为努力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世界级高水平的演出越来越多,在谈论票价高低问题时以国外演出票价作为参照,应该是很自然的选择。
记者从旅美多年、现致力于音乐剧推广的音乐家刘键那里了解到,美国的演出票价因地区、场所、演出类型等各种因素分很多档次。以文化中心纽约为例,一般百老汇音乐剧的票价在85美元上下,如果是针对旅游客的团体包场,可以优惠到50美元一张,最便宜的是临开场前后,在票务中心购买当场剩票,可得到25美元的超低价。百老汇剧场众多,演出剧目有所重复,纽约当地人只对新戏感兴趣,而这些剧场的主要观众实际上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观光客。作为旅游团游览项目之一,票价必须适中,不可能高得离谱。 相对而言,一些歌剧、交响乐、芭蕾舞等高档次演出,票价会高一点。纽约票价最高的演出场所是林肯中心。记者手中有一份林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的2003-2004演出季节目单,除了开幕演出外,每天的歌剧演出票价基本一致,分六档:295、165、105、90、60、25美元。除少数超高票价外,其他票价层次多,且基本可以接受。 反观上海最豪华的剧场上海大剧院,从2004年的演出计划来看,大剧场一般音乐会的最高票价为380元,歌剧票价稍高为500元,最低票价都在100元左右。5月份开始上演的引进版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周末晚场最高票价为600元,平时晚场最高票价500元,下午场最高票价400元,最低80元。如果是中剧场的演出,票价就相对便宜很多,一般演出票价在60-160元之间,而普及演出票价仅20-60元。 由此看来,如果将美元按汇率换算成人民币,纽约的票价还是要比上海贵,但鉴于两地市民的收入差距,以及票价占收入之比率,上海的票价还是略为偏高,在低收入人群中便难以接受。 不过,与其他一些城市相比,上海的票价还算比较理性,比如去年的郎朗音乐会,上海的最高票价是380元,同样的演出在北京则卖到了680元。 哪些因素会影响票价? 一般剧院的演出成本主要包括演出项目的前期运作投入、演出团体的出场费、表演者的食宿车旅费、场租费、宣传费、舞台灯光音响布景等制作费、演出报批费、现场治安费以及数量惊人的赠票,每笔支出都会影响最终的票价。 不少剧场为追求高档豪华,装修费用巨大,为了尽早尽快盈利,这些建筑费用也只好摊到每场演出的票价上。各种演出中介公司也在其中分了一杯羹,他们的利润也成了组成票价的一部分。 与此相对的是,政府补贴剧场和企业赞助演出,这两种方式可以反方向来影响票价。 为什么会出现天价? 如果按照前面所说的正常成本核算、市场运作,演出票价应该还是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所谓天价呢? 首先是哄抬出场费。以本市最贵的演出场所大剧院大剧场为例,它的场租费为8万元,除以1600张可售票数,平均票价为50元,以此为标准,如果最高卖80元,那么最低票价只要20元。如果计入演员出场费,比如一场演出的出场费为24万元,那么每个座位的成本就成了200元,最高票价就会达到380元。据了解,目前国内一线歌手如刘欢、孙楠等人的出场费一般都在20万元以上,而某著名民歌手演唱两首歌曲即要价18万元,港台歌手的价格更高——像张惠妹、萧亚轩等仅一场拼盘晚会的支出就超过100万元,一些国外演出团体也会因不了解中国市场而抬高价格。演出者的漫天要价成了票价“大跃进”的决定因素,也难怪一些最红歌星的演唱会不但票价惊人,而且必须放到座位更多的体育场馆内进行以避免亏损。 其次是中介公司利欲熏心。上述200元一张的演出票假如卖到了平均300元,那么100元乘以1600张票,得16万元,就变成了利润。现在不少演出经纪公司追求的就是这一部分钱。一些演出公司不惜血本拿演出项目,由于竞争的无序状态,这些演出经纪公司在确定票价时随意性很强。一次,某世界著名乐团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即开出了最高3000元、最低1000元的票价。据记者了解此乃中介公司的“手笔”。此演出项目原来一直由大剧院与外方联系,正当双方为出场费争执不下时,半路杀出一家北京的中介公司,抢先用“全部同意对方价格”的名义签下合同,然后通过另一家演出公司为其报批文,又以种种手段将大剧院的场租费压到最低,而且还通过各种关系获得了300万元商业赞助。在这样成本已降到最低的情况下,他们仍利欲熏心地将票价定得比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同场演出还高,以获取巨额利润。同样的,最近由北京某公司代理的A3足球联赛票务,他们不管上海市场实际情况,将票价开到600元,致使场内观众仅千人。中介公司这种盲目的、非常规的运作手段,必然会对市场的健康成长和规范化造成损害。 为何在正价票以外还有黄牛票? “看白戏”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后遗症,即使在今日,仍有很多普通观众甚至一些艺术家不愿意自己掏钱买票看戏。 记者认识一文艺爱好者,每每到临开场前去剧院门外等退票,据说要比正常票价便宜很多,特别是一些高价票,往往都以低于对折的价格抛售。曾经有一场境外团体的话剧演出,200多元的票子她以30元购得,而这些票子上经常敲着“赠票”的图章。很显然,自己出钱买票的观众,当然很少会想到退票;不惜低价抛售的往往是那些持有赠票者,反正自己一分钱没出,看不看演出、转卖多少钱都无所谓。这样的票子多了,黄牛正好利用这个空间,低价进高价出。所以只要有赠票,黄牛票就禁不了。而黄牛票泛滥又影响到整个演出市场和票价体系的有序和规范。当然,缺乏像国外那样统一而有效率的票务网络,也是致使黄牛屡禁不止的一个原因。 不过,相对于过去团体包场盛行,现在剧场一般都更重视散客,而且个人购票也越来越成为主流。据大剧院文化中心办公室主任张笑丁介绍,就前年上演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和去年上演的《猫》来看,大部分出票都是散客,乐迷、白领是买票的主力军,当然不排除也有一些企业购买票子赠送客户。杜绝赠票、培养市场,正是以大剧院为首的一批演出场所所努力追寻的。 政府贴钱可行吗? 目前,政府逐步放开各地演出市场,不再对演出团体和剧场进行补贴,一些演出团体面临裁员,而演出场所则面临转制的考验。 从现有的剧场经营情况看,往往走高端路线(高级剧场、高水平演出、高票价)容易经营成功,这促使大量剧场都将主力消费人群定位在少数中、高收入者,忽略了低消费人群。而中、低收入者由于长期不进剧院看戏,慢慢丧失了这种欣赏习惯。 一些文艺界人士指出,应当引导演出市场的票价分开档次,让一些场所推出低价位票,以满足各层次观众的需求。 如果不损害各方利益,降低票价有两条途径——政府补贴剧场和企业赞助演出。有人重提政府扶植,但对于刚刚脱离父母之手独立行走的剧场来说似乎并不合适,很容易重蹈过去的覆辙,使剧场过于依赖政府而再次陷入一潭死水。相对而言,寻找企业赞助或许是一条更好的出路。刘键说,美国的剧场市场运作非常好,几乎都不用政府贴钱。在演出融资方面,国外演出商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便是善于寻找资金来平衡预算,那么成本就不会全部转化到票价这条单行道上。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