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上海再认徐复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9日12:06 新民周刊

  BY胡晓明

  1979年3月,上海市政府在龙华公墓召开熊十力先生的追悼大会。此前,熊十力之子熊世菩曾邀徐复观返沪参加,徐复观极想借此机会瞻拜老师于墓前,以舒三十年离别思念之痛,然而台海栖迟,两岸暌隔,终未能成行。这一晃就是二十五年过去了。徐复观先生的书在上海一本接一本出版,而且销得很好。去年上海书店的《中国人性论史》,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出版社的《中国艺术精神》、《两汉思想史》,这几种都一印再印,今年后者又推出了“徐复观中国精神系列”一套四种,从“自述”到“国际问题讨论”,从知识分子批判意识到做学问的真精神,徐复观不负前缘,魂归上海,了却他瞻拜老师、报答恩情的夙愿,而上海再认徐复观,也可以从思想史的地缘加以玩味。

  徐复观是民族文化的托命人。他早年从政从戎,晚年弃政从学,以“一支带有深情的剑笔,开辟一个广阔的磁场”,在花果飘零的20世纪,重建灵根自植的世界,深深影响了文化中国的复兴事业。他深深记住老师熊十力的话:“亡国族者,往往自亡其文化”,五十岁后以一千万字的作品,为国族召魂。我们看眼下台海局势,政治野心家为了权力的滋味,不惜以人民安危为代价,煽动台独情绪,制造了极为严重的族群撕裂和社会动乱。隔岸观战的同胞,难掩深深的忧虑上海再认徐复观,从地缘的角度说,不是从一个敏感的政治中心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负责任的文化中心、文化大城市的身份,为日益黯淡的台海局势,也为文化中国的统一大业,发出一点道义的声音。这是对徐复观最大的致敬,也是对文化中国最大的致敬。

  上海是充分沐浴欧风美雨的都市,是中西思想碰撞最为前沿的城市。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高涨,近些年来,西学一支独盛,渐成“文化偏至”之气候。即使有些争论,也不过是西学内部各种思想派别之歧出而已,大有“西人创造发明,中土批发零售”意味。好端端一个文明大国、学问大国,唯别人之鼻息是仰、唯他人之脚跟是随?环顾周围的出版物,有多少真正有影响的思想读品是我们自家的原创?上海出版徐复观的系列思想读物,恰逢其时,为本土思想得分。一方面,徐氏思想资源之丰富、中西学脉之深厚、文字表达之斟酌饱满与酣畅放达,为单一、学院派式的西学译著所远不及;另一方面,徐氏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过时,而是很好地回应了当下提出的问题。譬如,关于现代人权观念,关于自由与个体的关系问题,徐复观所阐发的儒家修己治人之道两分、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两重主体性矛盾,以及在伦理亲情之中安立个人等思想,都十分精彩,在“国家尊重人权”的宪政理念之下,读来更是亲切有味。

  上海最近率先发动了关于公共知识分子的讨论。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思想所专门为此开了讨论会。徐复观关怀政治、投身社会,正是公共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一手写政论杂文,一手写专家论著。他称自己的《两汉思想史》等著作为“狂想曲”,对学术有决定性的贡献。然而不忘一星期留两天给公共问题的思考与表达。当我们有人学着西方人说“知识分子死了”之时,徐复观以其刚健清新的姿态,再次活转了“士不可以不弘毅”等中国人文的古老价值,这也正是他在二十五年之后的春天魂归海上的另一意义。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