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混血儿:新新行业按钟点开价(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7日11:00 新民周刊 | |||||||||
跟妆师是新郎以外的“护花使者” 健身也是一个舶来品
撰稿/黄祺(记者) 人的第一需要是温饱,然后是安全、健康和得到社会尊重——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也是社会学家马斯洛著名的社会动力学理论的内容。多位社会学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都市新“钟点工”的现象都表明了一致的观点:社会经济发展以后,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开始萌发更多的消费需求,于是,提供各种社会需求的职业和服务形式也随之出现。 这是一个显见的前提。2001年,上海市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曾经公布非全日制就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当时指导价位表中只包括18种职业,而这些职业基本属于家政等体力劳动的工种。三年后,新指导价位表中新增的行业对从业者的技术和知识要求更高,他们为消费者提供高档的消费服务,他们的劳动报酬也让很多普通职业人羡慕。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徐永祥分析认为,人的需求是社会职业变化的最根本动力,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社会自然出现更多形式的消费机构,于是就会有更多的专业人员在各种新的消费机构中服务。徐永祥认为,在社会对职业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后,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不可能,所以,一些新兴的专业人员成为比较稀缺的资源,而社会的劳动力价格受到市场导向的影响,稀缺资源的价格相对比较高。 何雪松是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他同意需求决定论的原理,但他指出,新兴都市“钟点工”在上海、北京、广州这些大城市出现,很重要的原因是都市里一部分人受到发达国家城市人消费观念影响。都市新“钟点工”最先在国际化的大都市出现,肯定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也应该注意到,生活在中国大都市里的人,更容易接触和接受发达国家城市人的一些生活方式,他们会去模仿,都市新“钟点工”就像一个城市化的“混血儿”。 何雪松在国外学习时还发现,在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社会里,个体的需要朝着个性化的趋势发展,人们需要更多为自己度身定做的服务,各种工作方式灵活的服务职业早已风靡。事实上,消费的分层除了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以外,还有一种心理因素促进了人们对个性服务的需要。他说,一名美国的大学校长每周请一名太极拳教练到他家教授太极拳,这名校长之所以不愿意到公共场所学习,只是为了表明自己身份的不同。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