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的方式留住村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12:48 青年参考 | ||||||||
苏七七 “一年已过去一半,就像去金神庙,已经走到梅家桥一样。”——就这样口气平淡地说着话,《飞廉的村庄》把我们 带到了另外一个时空。这本关于乡村生活的写景叙事抒情的小随笔,是我读过的关于乡村的最优美的文字之一。舒飞廉最初在 天涯闲闲书话每天一段地帖这些小文章时,也许并没有想着它们的结集出版,但我深信,这一批文字是可以流传久
这是一个在城市中生活的农村孩子的记忆。在记忆中,风物被蒙上了一层牧歌式的情调,但这种牧歌,却不是几次转 手之后的粗劣模拟,而有着真切清新的气息。读着飞廉的文字,有时候心里是非常感动的:他珍惜地保存着他的感受,保持着 它们的饱满、清新与细节的毫无破损。他把他的乡村看得如此珍贵,他的记忆也因此而珍贵。 在《夏天最好的辰光里》,他这么写:“夏天最好的辰光是清晨五点到七八点的时候。朝晖挂在东边小河堤的松树上 ,飞廉的村庄在清凉的南风的抚慰下。门前泥地上,蚯蚓翻出了新土,新织成的蛛网挂在短巷里,蜘蛛屏心静气地蹲在网中央 ,等着第一只蠢头蠢脑的苍蝇,园子里葵叶上露珠重重,蜻蜓还在用两只纤细的脚爪抱着细枝睡觉,它们的翅膀也濡湿了露水 ,想飞起来都很难。”——为了评介而摘引出片断来,就好像只能从村庄里拿一棵草、一棵树的模样和味道向人解释这个村庄 有多么美一样,是非常为难的事,但即便如此,还是能从中看出,飞廉如何在一种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将细节相当完美地舒展 开来,他简洁的用词保证了细节的精确,而词句的节奏使这些细节组成了优美的旋律。 飞廉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当然他有良好的语言天分与熟练的语言技巧,这种风格是从沈从 文、周作人、汪曾祺那里一脉相承的,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淡而有味”的风格,一定要求作者有着一种内在的热情。而我确 信飞廉有这样一种内在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是一种因持久而显得温存的热情,一种质地纯粹的热情。 读《飞廉的村庄》,在读那些风景民俗的文字时,心情是非常愉快的。飞廉展示了一种自然与社会的美好秩序,暗含 着一种和顺的世界观,一种勤恳的方法论,这些东西可以在某个语境里,显得如此简朴而踏实。但是《飞廉的村庄》也毕竟是 一本回忆录,是牧歌,也是挽歌。当我读到飞廉笔下的那些人物时,不知为什么眼里就噙住了泪水,这些安分地服从着命运的 人,却这样难有一个安稳的命运。在《我们的族谱》里,他这么写:“村里的人,他们在这世上劳作一世,然后归葬到蔡家河 高地上的祖坟里,几世以后,谁也不会记起了,只有这么一本书,将他的名字记下来,记下他由谁生养,又生养了谁,他就像 这漫长的时光的长链中的一节。” 在整个文化类型的转变中,无数的村庄将被湮没到时空的洪流中去,改变了面貌。村里的小河漂浮着塑料袋,婚丧嫁 娶的风俗也渐渐简化,回过头面对过去,我们应当将它们如何留存?飞廉在他的后记里,引用了许多诗句。他的这些随笔用散 文的文体写成,其实有着内在的诗的品质。——因此他用他的方式,面对时空的巨大问题,给出了一个古典的但又现实的答案 :将村庄,以诗的方式留存。 《飞廉的村庄》舒飞廉著,华夏出版社2004年5月版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