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的知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10:39 时代人物周报 | ||||||||
恰贝贝 近来一位学院的大腕级人物陈晓明发表于《读书》上的一篇《张艺谋的还童术》,在网上遭致了激烈批评。在批评者 看来,这篇文章对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进行了一番令人吃惊而恶心的吹捧,另一些人则认为陈晓明意在反讽。
对这部电影的糟糕,双方没有什么异议,问题出在对陈晓明这篇文章的读解上。有人认为,陈晓明“吹捧得总让人怀 疑他是不是在反讽,但他最终也没有说他在反讽。大概是要流露一点反讽的意思,表示他不全然是个白痴,但如果一个人利用 自己的话语权力作一些歪曲论断,同时又对人暗示这种歪曲论断非出自衷心追捧的话,不由得人不更加怀疑他的双重动机。” 但也有人认为,这位批评者根本没搞懂陈文的意思,陈文就是反讽。论辩双方争执不下,看来只有等待陈晓明自己出面表态他 的真意究竟是赞还是讽了。 其实,熟悉陈晓明文章的人应该很容易看出陈的文风一贯如此,似褒似贬,非褒非贬,相当聪明的费厄泼赖。事实上 ,陈文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是超历史的,也是中国电影或者扩大一点言,中国文学、艺术该走的方向。 犹如陈晓明对东西——这位“中国最好的小说家”的赞誉:“他可以在完全忽略历史的情形下,把历史整治得有声有色。” 《张艺谋的还童术》一文,对于陈晓明的学术思路来说,还是一脉相承的。网上有人说陈的文章是理论文章,不要拿 批评文章的标准来对陈文指三道四。这话说得对。但是陈晓明的文章从来都是理论文章,文本不过是他拿来说事的工具,用来 建构或者发明他的那一套后现代主义的论说:“历史颓败”“历史终结”论。《十面埋伏》的艺术成就是好是坏,恐怕不是陈 文想说的重点,陈晓明不过是又找到了一个很能塞进他的“超历史”“历史空洞”理论框架的工具,所以洋洋洒洒发挥了一番 。 陈晓明所致力的,是他自九十年代以来提出的那套中国版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空转,而不是《十面埋伏》在中国的电影 产业和文化格局中所真正发生的意识形态功能与权力操弄:以无关痛痒的“爱情”的普世价值观,面对一个社会转型的矛盾重 重的市场社会;跨国资本与官方高票价垄断对民族电影的戕害。 这也是陈晓明作为一位学者最不“学者”的地方:他所关心与在意的,其实是在中国的知识场域中的理论命名权、话 语的增殖与增值、象征与文化资本的获得与累积,而不是在多大程度上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中国的阐释力以及可能有的对现代性 的反省。 当然,陈晓明成功了,不管圈内有多少人觉得他文章毛病多多,但要提到九十年代中国思想界现状,那他是一定绕不 过去的。陈晓明不会不知道别人对他的种种批评,但是,相对于名声以及随名声而来的利益,外界对他空疏以及华而不实学风 的腹诽又算什么。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