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静安寺前织补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11:29 外滩画报

  外滩记者王晓楠/报道彭辉/摄

  突然而至的十几度降温,让平日喧闹的静安寺肃静了许多。

  “天真冷呀。”36岁的织补匠何,寒风中,试图将红肿的手放进正在织补的紫红色毛衣里捂热。天气转冷,生意也 好了许多,短短半小时内接了四五个活,还不时有人前来打
听。

  何在静安寺街头织补已有三个年头。秋风起时,正是一年当中生意最好时节,家家都会把压在衣箱底下一年多的厚衣 服翻出来,总会有那么一两件是破损的。于是,每年9月,何就会搬个小板凳,拿着针线坐在万航渡路路边为他人补衣。

  在上海一些繁华街头或大的居民区,有为数众多像何这样的织补匠,有男有女,大都来自农村。

  (一)

  76岁的吴阿婆已多年没有出门了,不知道如今大街上还有织补的小摊,她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码头那 群“补穷”的妇女们。

  那时上海的码头和工厂里多的是光棍汉,衣服破了也没有人帮着补,于是,有很多“补穷”的中年妇女就在附近支个 小摊,赚点小菜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当年穷人过的日子。直到1980年代,“补穷”的女人们 一股脑地消失了。

  那时“补穷”妇女的手艺跟今天街头织补匠相比差多了,所修补的衣服更是没法比。

  作为上海老字号“老日升”织补铺的高级织补工,潘维君对于像何这样的街头织补匠有些不屑。创办于1894年的 “老日升”是上海滩第一家织补铺,有着“天衣无缝”的美誉,经这里补过的衣物,就像没有破损过一样。“老日升”手艺精 湛,当然收费也不菲,小小一个破损最起码要40元,一般都在二三百元之间,最高甚至会达到1000多元。

  潘维君是1975年进入“老日升”的,那时,“老日升”正红火,有20多位织补师傅,而今天,整个上海专业织 补工人还不足10个,“老日升”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从四五年前每月3万多元营业额降到了近1万元的地步。

  就在“老日升”走向没落之时,2000年左右,织补匠开始出现在上海街头。

  (二)

  4年前,在安徽安庆农村老家,何和丈夫在当地一家水泥厂做工,每个月三四百元的收入,生活难以为继,于是跟堂 哥学了几个月织补后到了上海。

  街头织补匠的行头很简单:几根织补针、五颜六色的线头、一把小剪刀再加上自己的织补技艺足矣。就拿何的织补摊 来说,占地不过1平方米,只有一张小板凳、一个装织补工具的月饼铁盒,还有一个装衣服的包。小板凳太破,四个凳腿用绳 子缠牢才不至于散架。铁盒盖上用红色油漆写着“织补”二字,每天往那里一立,就算开张了。

  何也是按照“朝九晚五”开工收工的。每天早上8点多钟,从金沙江路的家出发,骑上一个小时自行车才到静安寺。 9点是上班高峰,很多人顺便把要织补的衣服带来。

  何的织补摊就在麦当劳旁边,每每一阵风吹过,就可以闻到汉堡的香味。她一直在麦当劳上厕所,却从来没有在那吃 过东西。“我吃不惯。”何这样解释。她的午饭大多是在500米外的一家小馄饨店解决的,两元钱18个小馄饨,5分钟足 够。

  这天何要修补的是一件黑色羊毛衫,胸前有一个小洞。她习惯性地把右腿搭在左腿上,铺上羊毛衫,用绷子把破洞箍 住,然后拿出钩针,探进羊毛衫领口,来回钩织。

  为达到颜色相同,一般都直接在衣服上钩丝织补。钩丝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很累眼睛”,所以何一有机会就要抬头 四处看看。虽然才干了三年,她已经感觉到眼睛没有以前好了,经常发干、发痒。

  丝钩到了,何低下头,把丝抽出来,用小剪刀剪断,顺手挂在自己衣服的扣子上,然后用钩针挑起破洞上能够找到的 线头,一点点钩起来。破处太大时,就需要用两根缝衣针当作织衣针,把刚刚挑出的丝顺着纹路织上去。

  织补中的何很认真,紧抿着嘴唇,嘴角抿出了几缕皱纹。

  (三)

  在熙熙攘攘的静安寺街头,何安静地坐在那里,尽量把小板凳靠在墙边。她一直很担心城管人员不让她在大街上摆摊 ,为此她甚至不肯让记者写她的名字和摊位的具体地点。实际上,她的摊位太小了,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何的丈夫也是个织补匠,在长风公园摆摊。生意不错时,何每个月能挣八九百元,加上丈夫挣的,一共能有近2000 元的收入。夫妇俩在金沙江路租了一个5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200元。何算了一下,一般每月生活费加上租房,就要花 掉800多元,两个女儿一个上高一,一个念小学六年级,每学期学费要1500多元,再加上要给家里寄点生活费,“也攒 不下什么钱了。”何说。

  何织补的技术很好,在静安寺这带还小有名气。一次一个卖衣服的老板把店里一件破损的新衣拿来织补,经何“妙手 回春”后,老板竟然还把破衣当好衣给卖了出去。

  “一两百块钱的衣服,花个二三十元钱补补还是很划算的。”一个来补衣服的顾客对记者说。街头织补收费一般按破 损个数计算,一处大约一二十元不等,破损多了还可以便宜点。

  接活时,很多顾客只是看洞的大小来开价,何试图要用“这是要花功夫的”这句话,来说明织补的难度和开价的合理 性,但是经常不能被顾客接受。

  但也有价钱谈不拢的。一个中年妇女拿了一件杏黄色的西服过来补,何数了一下,“有7个洞,收你60元吧。”中 年妇女讨价还价后,最后定到了50元,过了一会儿,她觉得不划算,又转身回来把衣服拿走了。“她一会不来的话,过两天 也会再拿来补的。”何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客人了。

  除了讲价外,最让何头疼的是有的顾客以补得不好为由不给钱或扣钱。一个女顾客在拿衣服时少给了何10元钱,“ 这是要功夫的,花了我3天的时间呀,这个人怎么这样……”何激动地说起了安徽话。

  织补是一个苦行当。对于何来说,这个行当能够干多久她也不知道:“干一天算一天吧!还要看自己的眼睛能坚持到 哪天。”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奇童梦乐
猫和老虎的混血儿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附身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