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日本人为明代民族败类立碑专题 > 正文

日本人立碑事件起波澜 苏浙两教师夜砸"王直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2:07 龙虎网

  【龙虎网讯】就在网络和舆论仍对王直的功过是非激烈争论的时候,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丽水学院的两名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前天晚上7点,这两位年近不惑之年的老师带着自备的斧头和榔头来到了安徽歙县,在找到了王直的墓后,将刻有王直名字的墓碑和刻有日本人名字的“芳名塔”砸毁。此事件使本已沸沸扬扬的“日本人为勾结倭寇的民族败类立墓”事件再添波澜,也在此事关联各方中激起轩然大波。

  赶赴安徽碰头夜砸王直墓

  昨天中午记者联系到刚刚从安徽赶回家的南师大副教授郭泉。“从我得知日本人在歙县为王直立碑的消息时,我就萌生了去砸墓的想法。”郭泉直接对记者说。

  1月22日,从西祠讨论版上得知此消息后,郭泉就开始搜集关于王直的历史资料:“经过研究我认为王直不仅是一个倭寇还是个汉奸。这墓就算我现在不砸将来还是会有人去砸!”

  此后郭泉与好友浙江丽水学院教师邬伟民相约在1月31日到歙县砸墓。1月31日上午8点30分,郭泉准备好一个小斧头和小榔头从家里出发,因为一开始搞错了地址,直到下午4点40分他才辗转到达歙县,而此时好友邬伟民已在当地转悠了三个小时。

  两人在买了食物之后包车赶到雄村乡柘林村,“原本以为因为媒体的披露,当地政府会设防,没想到我们非常顺利地进入村庄。”郭泉回忆说。

  在柘林村下车之后,两人开始寻找王直墓碑,顺着当地人所指的方向,边谈边往前走。等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竟然已经过了柘林村有三公里,只好赶紧往回走。根据媒体报道中指引的路径他们经过菜地和一片茶叶地,当王直墓最终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

  郭泉和邬伟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座坐东朝西的王直墓,这座墓共有三块碑,中间一块写的是“王氏祖墓”,左边是一段日文,据郭泉介绍,那是标榜王直功绩的文字。右边用中文记录的是福江市与黄山市的友好交往,并注明福江市将重修该市为纪念王直所设的“明人堂”。“看了之后更促使我要砸掉这个汉奸的墓。”郭泉掏出小斧头将墓碑中九处“王直”字样砸毁。在王直墓的右侧有一块碑叫“芳名塔”,碑上竖写着“王家(王直)基整修寄付者”、“芳名塔”、“日本国长崎县福江市”,并刻着捐资修建王直墓的12名日本人的名字,这块碑也被郭泉用斧头砸得面目全非。“这两处我没有完全砸毁,只是砸坏了,让它都不能用了而已。”

  在寂静的夜色中敲砸大理石墓碑的声音十分刺耳,引起不少人家的狗狂吠。十分钟之后郭泉和邬伟民便离开了柘林村。

  公开出来就不怕承担后果

  郭泉,1968年生。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留校任教。历任文学院研究生班主任、成人教育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就在郭泉前夜砸王直墓的时候,他的小女儿正发着高烧。

  被问到为何要砸王直墓时,郭泉的答案是:王直在历史上已经被认定为倭寇,至于他是否是汉奸还存在争议:“但我认为只要是和外国人联合起来侵害本国利益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汉奸。王直勾结当时的日本武士、商人对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疯狂的劫掠,当然算是汉奸。”

  “而且日本人明明知道王直在中国是罪人,他们这种行为就是对中国人民的蔑视,是对中国人极大的不尊重!”

  对于后果,郭泉毫不犹豫:“既然已经公开出来就不怕承担什么后果,更何况真正应该承担责任的是当地外事办和民政局,就算他只是一个倭寇,不是汉奸,当地政府也不应该允许日本人把他的墓立在咱们中国的国土上!”砸掉刻有王直名字的部分

  接通邬伟民的电话时,他仍身在由歙县回浙江丽水的班车上,在1月31日的事情结束后,他并没有像郭泉一样选择马上离开,而是继续留在了歙县。

  继续在歙县逗留了半天之后,邬伟民在下午上了回丽水的班车,“我预计在晚上10点钟左右才能到家”,他的声音听起来略显疲惫,也带着些许兴奋。

  今年42岁的邬伟民是浙江丽水学院的一名以计算机为研究方向的老师,与郭泉私交甚好,在网上可以查到的他的资料显示,邬伟民有着广泛的爱好,热衷旅游,对古诗词也颇有研究。

  邬伟民称,他在起先并没有打算要去砸毁王直的墓,“郭老师起先就打算要去砸,我的意思是先到当地了解一下情况再说。”1月31日即前天上午,邬伟民就已到达歙县,他在等候郭泉的时候,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

  报纸上刊出的是安徽大学教授卞利的署名文章:《王直:倭寇的中坚》,这篇长约万字的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史料表明,王直与日本倭寇勾结,在相当长时间内为害沿海居民。

  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邬伟民以为,王直是个在历史上尚无明确定论的人物,在他是个汉奸还是倭寇的问题上,邬伟民与郭泉有不同意见。读完这篇文章,两人意见统一:既然王直是与倭寇勾结,加害百姓,即不可恕,也就无缅怀价值,更不需要由日本人来修他的墓。

  两人合力将墓碑上所有刻有王直名字的部分用榔头砸毁,同时亦将刻有12个日本“寄付者”人名的“芳名塔”砸毁。

  邬伟民称自己暂时还没有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他也称做好了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准备:“如果有责任的问题,我愿意承担。”

  应该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

  昨天下午,虽然黄山市歙县外事办公室主任吴克勤在接到记者电话时称自己尚不知道此事,但事发地雄村乡派出所的值班人员还是告诉记者,派出所在昨天上午就已知道此事,且已多次前往王直墓地查看。

  记者再次致电歙县外事办公室时,吴克勤已经不在,据留守的工作人员称,他已前往现场了解情况,但还没有信息反馈回来。这位工作人员不愿对此事置评,也拒绝提供外事办负责人员的手机号码:“这事目前我们不会发表任何说明或者看法。”他建议记者过几天再去电询问。

  同样,雄村乡派出所方所长也不愿对此事发表看法,虽然有民警称他曾去现场察看,但他在电话中否定了这个说法:“是其他同志去的现场,我不太清楚这件事。”对于王直墓的毁坏程度,他也拒绝透露。

  雄村乡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则称,他们还没有接到此事的任何报告。王直墓位于雄村乡的柘林村,该村村支书程清海昨天在县城开会,他的堂弟告诉记者,村里人也不知道发生了这件事。

  但当地政府显然对此事非常重视,雄村乡派出所方所长告诉记者,县有关部门已经着手调查此事,但主调查方并不是由警方进行,“我们只是配合有关部门调查”。

  “行动上不理智,程序上不合法。”南京苏豪律师事务所的王志杰律师对此表示,“郭泉老师的行动太过轻率。”王律师说,如果有人认为墓碑的竖立不合适有损国格,应该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不应该意气用事。

  王律师介绍,依相关法规,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和故意损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责任者可能会被“处警告或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墓碑可以当作反面教材

  昨天早上从安徽回到南京后,郭泉立即在西祠胡同自己的讨论版上发出了帖子,虽简短却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倭寇汉奸王直墓是2000年11月18日由‘日本国长崎县福江市才津为夫’等12名日本人在王直原籍安徽黄山市歙县捐资修建的。2005年1月31日晚7时南京师范大学的郭泉老师和浙江丽水学院的邬伟民老师成功砸毁了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的汉奸倭寇王直墓碑。现两人已回到家中。他们砸毁了墓碑中的9处王直字样,也砸毁了日本人的芳名塔。”

  网友对此拍手称快者有之,认为其激进者有之。而经过转帖后,此消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所到之处也都引起了争论。

  记者在搜集相关的网络评论后,与省内外多位史学专家取得了联系,他们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江苏社科院七旬高龄的历史学专家季士家先生自称对王直没有特别深的研究,他认为王直是个不值得去立碑缅怀的人:“有说法是他促进了明朝‘海禁’政策背景下的贸易,有贡献,但他是个靠抢别人东西的海盗行径进行的所谓贸易,能值得提倡吗?我看还不如叫销赃。”季士家对日本人资助的修墓也较为反感:“日本人跑到中国来修一个中国人的墓干什么?”虽然如此,季老还是认为郭泉、邬伟民两人的作为显得过激:“表达自己立场的方式很多,并不是光靠砸就能解决问题,可以用更为缓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东南大学历史学专家龚晓峰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王直的功过是非是有定论的,他确实与日本倭寇勾结,疯狂侵略沿海地区,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较大的破坏。”她认为,歙县政府应当谨慎对待日本人进行的诸如修墓的活动,“王直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人物,较为敏感”。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所教授卞利听闻郭泉的举动后感到非常惊讶,“缺乏冷静,太过激了!”卞利对王直的看法是“应该一分为二地看”。

  王直早年就违反官方的海禁规定,从事走私活动,贩运硫磺及日用品到东洋,由于当时日本处于战乱,正是需要大量军火和物资的时期,王直的活动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因此卞利认为,“海禁”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王直所从事的海外贸易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他在称‘徽王’之后,勾结当时的日本武士、商人对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疯狂的劫掠,使中国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民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极大威胁。”

  “其实这块由日本人立起的墓碑可当作是一个反面的批判性的教材,就像秦桧像一样,让后人去思索,给后人以警醒。国人不应该以爱国的理由,采取如此偏激的行为。”

  背景链接

  王直其人

  明嘉靖年间,日本倭寇屡犯我东南沿海,“攻围劫掠,生灵受害”,“缙绅屠戮,士女蒙污”,民不堪其扰。而当时的徽商故里歙县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他就是墓主王直。据史料记载,王直系徽州歙县柘林人。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直等人趁海禁松弛之际,远赴广东沿海打造巨舰,携明王朝严禁出海的硫磺、丝棉等物品与日本、暹罗、西洋等国往来互市。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卞利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如果说作为一名从事海外贸易的徽州商人,王直前半期的所作所为,尽管触犯了明朝的海禁政策,但它促进了同海外诸国的经济交往与联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王直并未沿着这一条道路继续走下去。”

  卞利说,海上贸易为王直带来的巨大财富,并没有填平他的欲壑。卞利认为,从1548年起,王直原先投靠的同乡人许栋被朝廷剪灭,王直“遂起邪谋,招聚亡命,勾引倭奴”,正式由一名海盗走私商人蜕变为民族败类。据郑若曾(明)《筹海图编》记载:“许栋败没,(王)直始用倭人为羽翼,而倭之贪心大炽,入寇者遂络绎矣。”

  1552年,王直吞并广东海盗首领陈思盼,以致远近“亡命之徒日益附之,倭船遍海为患”。王直以浙江舟山、象山为据点,与福建漳州、泉州之倭酋相勾结,流劫台、温、宁、绍间,攻陷城塞,杀掠居民无数,成为与倭寇沆瀣一气为害东南沿海的海盗集团的头目。

  1556年就任浙、直(徽州)总督的胡宗宪,以“攻谋为上,角力为下”的策略,派遣间谍,诱杀了藏身日本的王直。之后三司(明代平行的三个最高权力机构,系掌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司”、掌管行政的“承宣布政使司”、掌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的合称)集议时,对王直是这样评价的:“王直始以射利之心,违明禁而下海,继忘中华之义,入番国以为奸。勾引倭寇,比年攻劫,海宇震动,东南绎骚。上有干乎国策,下遗毒于生灵。恶贯滔天,神人共怒。”(据《倭变事略》)

  作者:言科 解璐

  (来源:现代快报)

  相关专题:日本人为明代民族败类立碑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