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41位男女大学生裸体行为艺术事件回顾(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16:48 外滩画报 | ||||||||
2005年4月13日下午4时,成都南郊牧马山高尔夫球场一侧草坪上演了一幕名为《@41》的行为艺术 外滩记者任明/报道 5月31日晚上8点,当记者在何利平带领下,在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校门口的一个小饭馆内见到王挺时,成都正下着不急不缓的雨。 这样的雨天,何利平和王挺两人都已习惯,可越发勾起他们对一个多月前那个难得的艳阳天的回忆。
4月13日,筹划达两周的“@41”行为艺术,在成都南郊牧马山高尔夫球场上进行。这天下午4点20分左右,以成都美术学院为主体的41位在校男女大学生露天全裸,以身体组成了电子邮件符号"@"。 王挺和何利平,正是这一行为艺术的策划人和组织者。他们都出生于八十年代初,是成都美术学院的大三学生,分别来自中国画系和雕塑系。“@41”事件过后,他们成为美院内的知名人物。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行为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但当“@41”以如此出人意料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甚至远远超越民众对常态生活的理解、挑战人们感官和精神极限时,铺天盖地的报道与评论便随之而来。 沉浸在兴奋中的艺术爱好者对此始料未及。何利平和王挺选择了沉默,尽管一些评论让他们感觉受到了伤害。 “我们是想引起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的注意。”一个多月后再来谈论此事,何利平话中仍然带着一丝委屈,“这只是我们课外的一个作品,实验性质的,没想到被拿到了大众语境之下。” 41名参与者 “@41”,其实只是“持续猜想”行为艺术周的首件作品。按照王何二人的策划,行为艺术周从4月13日开始,持续到6月15日。而首件作品,同时将成为整个行为艺术周系列活动的宣传海报。 第一次策划这样一个系列活动的王挺和何利平,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在4月8日初始方案出炉之前,他们整整讨论和筹备了两周。 4月8日晚上,在王挺租来的房子里,王挺和何利平邀请6名同学,对行为艺术周首件作品方案进行了讨论,他们从 “持续”联想到多米诺骨牌,突然有人提议用人体,于是,“用裸体来表现”便成了意料中的结果。 裸体对这些见惯了人体的艺术系学生而言没有任何障碍。“裸体作为艺术语言来说象征着纯粹,从画面视觉角度来考虑,比穿着衣服的效果要好得多。”何利平说。 参与者的征集在4月11日至13日通过当面询问和QQ聊天进行。王挺和何利平在询问时都很谨慎,只挑那些“可能会去的人”,因此“一口回绝率”只在10%左右。当场就有学生表示参加。13日中午,参与者已经有40名,达到了王挺和何利平需要的人数。 刘纬是所有参与者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同时也是摄影者。当王挺问他要不要参与时,刘纬只看了一下方案,立马就回复说“可以”。高高瘦瘦,留着一头长发的刘纬是油画系的大三学生,之前一直在拍摄校园里的各种行为艺术。 陈思是参与“@41”行为艺术的三个外校学生之一,当在QQ上接到王何二人发出的邀请时,他决定参加。“方案看上去不错。”他说。在他的影响下,与他同校的一个大学生也加入了“@41”的行列。 和何利平同班的张源芳是另外一个被邀请参加的女同学,但综合考虑之后,张决定不参加。外表柔弱的她给出了一个很有个性的回绝理由:“我觉得这个挺好的,可是流行的衣服我不一定要买。” 地处成都双流牧马山开发区的成都美院于2000年成立,由于没有传统的负担,院长马一平教授管理下的这个年轻专业艺术院校教学理念相当开放,校内的气氛也非常活跃。 “@41” “@41”最初的方案并没有确定要摆出一个什么形状的多米诺。有人提议用“?”或“不准掉头”的交通符号标志,但王挺和何利平都觉得不甚理想。 4月12日晚,他们决定上网征求意见。“我们上QQ群问:‘现在做一个调查,请问最能代表八十年代人状态的符号是什么?有人说是互联网,我们马上想到这个电子邮件的符号。几乎是同时,另外几个QQ群发回来答案,就是@!”王挺回忆说。这个秘密一直被保守到第二天到达场地之时。 这天下午1点30分,41名参与者和3名摄影、2名摄像在校门口集合后,踏上了“@41”行为艺术之旅。作为策划人,何利平和王挺事先就看好了五六个场地,准备以不同的场地为背景,把这一“人体多米诺”重复演示几遍,但到现场后,他们发现,方案根本行不通——天气炎热,在烈日下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后,开始有人烦躁起来并发出了抱怨声。 下午2点,所有人都步行抵达了预先选好的第一个现场——应元寺对面废弃的草坪。但因离马路太近,对面又是寺庙,这个现场很快被否决;1小时后,离马路较远又有密密竹林遮蔽的牧马山大草坪,获得了大家一致通过。 在演练多遍“多米诺”式倒下后,下午4时20分左右,何利平一声令下:“脱!”率先脱掉了衣服,41名大学生集体创作的“@41”行为艺术,由此诞生。 两天后,“@41”行为艺术的图片及行为艺术周活动的相关资料被发布到“美术同盟”成都美院论坛版,并被网友广泛转载,随即在短短数日内引发了对裸体行为艺术的巨大争论。尽管这一行为艺术在艺术圈内受到了赞赏,但成都美术学院和参与人员仍然遭受到了学术层面之外的巨大抨击。 院长马一平教授向记者表示,这一事件应该只是在学术和艺术教育的圈子里进行讨论,不应该摆在大众面前,不过, “一旦摆在大众面前,就应该接受大众的审判”。 马一平曾就此事件接受《成都商报》的采访,其中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所艺术教育学术机构的负责人,如果也只能以民众时下的道德心态来进行评判,那么我们自身在学术评判面前将无地自容。” 此事距今已过一个半月,成都美院内已经恢复了平静。2005年6月1日,以“@41”图片做成的“持续猜想” 行为艺术周海报仍在校园各处张贴着,上面的裸体已被喷漆覆盖,依稀可以辨出“@”的形状。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