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当选年度感动人物 成名后遭遇成长烦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1日14:18 《法律与生活》杂志 | |||||||||
文/苏玉萍 年仅9岁的男孩孙慧熙目前成了哈尔滨的一个小名人。光环下的小男孩,有哪些成长的烦恼? 年仅9岁的男孩孙慧熙目前成了哈尔滨的一个小名人。在2005年度“感动哈尔滨”十大
妈妈扔了他的废品 坐落在河南上蔡的中华红丝带家园,是由社会捐赠建立的艾滋病致孤儿童村,于2005年10月开园。开园不久,红丝带家园的小朋友们,收到了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寄来的一份特殊的捐赠——八百多册全新图书。虽然和那些为建立红丝带家园而捐赠的巨资相比,这份捐助显得微不足道,但对这里的孩子们而言,这份礼物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位捐赠者是个和他们一样的小学生,他就是孙慧熙。也许很少有人相信,孙慧熙捐赠给红丝带家园的这些图书所花费的钱是他自己挣来的。 在孙慧熙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把他送到农村,和农村的小伙伴一起生活。渐渐地,孙慧熙发现他们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上学连铅笔盒都没有,铅笔都是用布包着的,有的甚至把捡来的铅笔头绑上小木棍再用。看到小伙伴们如此艰苦地努力学习,孙慧熙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他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那些孩子家里特别困难,我要想办法帮助他们。” 尽管妈妈没有把儿子的话当回事,可帮助贫困小朋友的想法却在孙慧熙心里扎了根。一次偶然的经历,让小小年龄的他找到了帮助别人的办法。那天,才四五岁的孙慧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江边挖沙子时,挖出了两根长铝管,翌日拿到废品收购站卖了20多元钱。由此,孙慧熙认为,捡废品是最适合自己攒钱帮助那些贫穷小伙伴的方式。 此后,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人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个几岁的小男孩,他衣着整洁、朴素,背着小书包,低着头专心致志地在街头搜寻,只要看见了能卖钱的废品就绝不放过,一件一件地捡回家。起初,妈妈不太同意儿子的做法:家里房小无处可放,何况这些拣回的东西挺脏的,如今传染病又多。所以刚开始时,妈妈把儿子捡回的那些东西悄悄扔出去了几次,并对儿子说道:“咱们也不缺什么,你要帮助他们妈妈给你钱,你干吗要捡废品呢?”孙慧熙不悦道:“妈妈,我告诉你,我帮助别人绝不花你一分钱。”妈妈觉得,一个几岁的孩子能有多大耐心和毅力,过不了几天他就会自己放弃的。可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她这个做母亲的彻底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 有一天早上5点多钟,孙慧熙就起床出了门。妈妈悄悄地跟在后面,看到儿子拿着一个塑料袋去公园拣了四个饮料瓶。四个饮料瓶卖了4毛5分钱,孙慧熙高兴地对妈妈说:“这是我自己劳动挣的钱。” 经过这件事后,妈妈不仅不再阻止孙慧熙捡废品,反而开始鼓励儿子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帮助别人。就这样,孙慧熙开始坚持用捡废品换来的钱资助那些贫困的孩子,而且一坚持就是四年。 老师被他感动 刚开始时,孙慧熙家所住小区院子里的很多小朋友都看不起他,跟在后面嘲笑地叫他小叫花子、垃圾王。可妈妈却不替他辩解,一是她仍没太把儿子的此举当一回事,二是她想看看儿子到底有多大的承受力,能否把此事坚持到底。 在捡废品的过程中,9岁的孙慧熙不仅要面对各种压力,有时还可能遇到一些危险。如小区里有一户人家装修房子时,扔了几个冰红茶的饮料瓶,孙慧熙捡到手后,在倒出瓶里装的他以为是剩下的冰红茶液体时,不小心倒在了手上,被烧去了一层皮。原来瓶子里装的是硫酸,孙慧熙因此手疼了好几天。 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孙慧熙仍一直坚持了下来,他把自己捡废品所有收入,都捐赠给了贫困地区的小朋友:2004年9月,孙慧熙向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一次性捐出价值一千多元的文具和衣服;2005年,孙慧熙用四千多元购置了八百多册儿童读物,委托妈妈寄给“中华红丝带家园”,希望为那里的艾滋孤儿建一个图书室。 孙慧熙对那些需要帮助者非常大方,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其节俭的程度可以用“一毛不拔”来形容,好多同学都觉得孙慧熙特别小气。妈妈说孙慧熙:“他用钱特别节省,说这是我自己劳动得来的钱,我不能乱花一分,而且我们家花钱他都阻止,有一些不该买的东西家里都尽量不买。有时同学邀他去吃肯德基、上饭店,他都推辞不去,因为这次被别人请了,下次就要回请别人。” 小慧熙就这样算计着自己攒下的每一分钱。为了把捡来的废品卖出更多的钱,他宁愿多跑路去出价高的废品回收站。 一个落空的计划 除了捡废品,孙慧熙还把过年的零花钱、自己当小记者赚来的稿费全部积攒下来,捐赠给贫困的小朋友。短短五年间,孙慧熙的爱心捐款总计达7000多元,他用劳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兑现了对父母的承诺,给所有的人带来了一个惊奇,也使他成为感动哈尔滨的十大人物之一。 当选为感动哈尔滨人物后,孙慧熙在当地成了一个小名人,走在街上总会有人问他:你是不是那个捡废品帮助贫困小朋友的小孩?而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孙慧熙总是告诉别人:对不起,您认错人了。面对社会所给予的如此高的荣誉,一个9岁的男孩能否承受,他的心理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孙慧熙依然如故,废品照捡不误。为了捡到更多的废品,春节刚过,他就打算到火车站去。他觉得火车站来往的人多,肯定有很多人们丢弃的饮料瓶、报纸等废品。可有着严格管理制度的火车站,万一不让他一个小孩进去捡废品怎么办?小慧熙自有办法。 一大早,孙慧熙就坐公交车来到了哈尔滨火车站。果然事情没他想像的那么简单。因他年龄太小,车站没卖给他站台票。进不了站台的孙慧熙找到了车站的保安:“我是中国少年报的小记者,想来写写春运的繁忙;也是感动哈尔滨人物中的那个年龄最小的,想来车站捡点废品去卖,帮助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华红色家园的孤儿。”保安说:“我们站内有规定,不允许随意拾捡,再说你这么小岁数到站内也不安全,那里随时有火车进出站。如果你有采访需要帮忙,我可以按新闻采访制度帮你到值班站长室联系。”孙慧熙说:“既然到站台上及上车厢捡废品违反铁路规定,那我可以在候车室里捡吗?”保安说:“候车室也不行,车站有规定,在候车室随意拾捡废弃物,影响旅客正常的候车秩序。”孙慧熙只好悻然道:“我明白了。” 哈尔滨火车站值班站长对此也感到遗憾:“这个小孩的身份比较特殊,但不能因为他的身份特殊而破坏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孙慧熙最终没能进入火车站捡废品,他为自己的计划落空而感到失望。 “感动哈尔滨”活动的评委、哈尔滨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副总监金日松,敏锐地感觉到了孙慧熙获奖前后的变化:“孙慧熙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或目前取得的一些社会影响,非常有效率地去实现自己的爱心,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个孩子若因此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势,那对他的成长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他需要平淡空间 孙慧熙从火车站回家后,妈妈让他赶紧把春节这段时间捡的废品卖掉。孙慧熙说:“先只卖瓶子,纸壳子等爸爸回来再卖,否则那些收废品的人老糊弄我少给钱。”孙慧熙的态度让细心的妈妈察觉了,她隐约觉得有点问题,即批评儿子道:“你本身是个孩子,和别人相处应该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你不应该等你爸回来再卖,你爸回来能把别人怎么样啊?别人就是正常收废品,你愿意卖,他愿意买,你爸爸回来还不是那样一个卖、一个买吗?你不应该总是倚仗大人能把这件事怎么怎么样,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 每次从废品收购站回来,孙慧熙都要仔细地把卖废品的钱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他很喜欢翻看本子上的这些记录。每当他翻看着这个小本子时,他就想起了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乡下那些因贫困而辍学的小伙伴:有了这些钱的资助,他们又能重返校园了,能得到和我们一样的沐浴知识阳光的机会。他特别喜欢这些钱,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看,数一数,看着它们的数量在一点点的积少成多,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虽然孙慧熙觉得快乐的时候很多,但也有不快乐的时候。有一天,他捡废品卖了15块钱,这应该算是很不错了,可是他不高兴:因为有一户人家把一些废纸和废纸壳一把火给烧了,否则他捡到了可以多卖点钱,给贫困者多一份帮助。小慧熙因此心里有些闷闷不乐。 妈妈知道,他对献爱心的投入太多,每次卖废品时,认为收废品的若是要少给他几毛钱,就等于他少捐了那么多钱,觉得心里不舒服。妈妈对儿子说:“你能挣多少就捐献多少,不要那么计较。”孙慧熙不同意妈妈的说法:“那我的劳动不是白费了吗?”妈妈说:“你要认为是白费了,就不用再去捡了。”妈妈认为,孙慧熙现在特别固执,不仅是对钱特别计较,而且对什么事情都特别斤斤计较,这不应该是一个男子汉的心态。如此长久下去,这种心态对将来的学习、工作都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导致心胸狭窄,对别人的非议难以承受,让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这怎么可能呢? 孙慧熙的这种变化,对于年仅9岁的他来说,也许还没意识到,但很多关心他的人已经发现了。金日松说:“由于我们媒体的过分关注,加上社会各界的关注,让一个孩子变得越来越和原来的那个孩子不一样了。今天的孙慧熙,就和四年前的孙慧熙不一样了。”孙慧熙的班主任老师说:“我觉得孩子还是要保持一个非常平静、平淡的生活空间,因为他毕竟是孩子,让孩子保持他应有的纯真和天真,过平淡的生活,享受他童年的快乐,这样更有利于他今后的成长。” (与央视《共同关注》联动报道)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4月下半月刊)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