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八月十七祭敖包(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5:20 内蒙古晨报 | |||||||||
洁白的哈达,善良的蒙古族姑娘 内蒙古晨报记者 郭晓蕊摄影 祭敖包内蒙古晨报记者 郭晓蕊摄影 五当召主持吹海螺、诵经 内蒙古晨报记者 郭晓蕊摄影 点燃圣灯 内蒙古晨报记者 郭晓蕊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晓波) 祭敖包是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族盛大的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七,四面八方的人们或骑马、或乘车、或步行、扶老携幼,汇集在敖包的周围,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祭品,虔诚地静默祝愿、祈祷上苍,保佑草原人畜兴旺、永远平安。祭祀完毕,大家环坐在敖包周围,敬酒、喝茶、歌舞、娱乐尽情交流。青年男女则漫步草原,借机约会,约定终身,一首传遍草原的《敖包相会》即源于此。
祭敖包作为一种游牧文化现象,最早出现于匈奴时期。据《魏书》记载,敕勒族在丰收之年,载歌载舞,赛马娱乐,选风水宝地,顶礼膜拜,诵颂祭祀,聚众参拜,祈祷苍天保佑人畜平安。成吉思汗时代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每遇大事他必然亲自到高山之巅,摘帽挂袋,对天祈祷,以求苍天佑助。 9月20日,正值农历八月十七,在包头市赛汗塔拉风情园举行了盛大的“弘扬民族文化,万泉敖包十年祭奠”。赛汗塔拉敖包坐落于市中心万亩草原最高地之上,是包头市民族文化一大景观。漫步登临其上,举目眺望,阴山逶迤,黄河如带,城郭远去。眼下绿草碧浪随风起伏,座座毡包歌舞悠扬。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一种奇特威严的结构,巍然耸立。它在圣洁中透着肃穆、宁静中包含着吉祥。赛汗塔拉敖包大小共十三座,它寓意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十三个阿塔天神祭坛。 过去,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那时当地的群众纷纷扶老携幼,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赶来敖包处,先献上哈达和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祭祀仪式结束后,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等传统体育活动。蒙古族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