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轮子上的金钱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8日15:11  南都周刊

  轮子上的金钱游戏

  “飙车”在很多人的以往印象中,一直都是一种被电影过度渲染的疯狂运动。但杭州飙车案却成为了整个社会对汽车改装重新认识的一个切入口,让这些原本在幽暗中滋润生长的边缘产业突然以一种极不自然的方式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记者· 沈玎

  深圳一家汽车美容店的员工正在微笑迎客。部分的汽车美容店都私底下干些改装的活。

  深圳宝来车友会会长老黄玩改装车已有多年,对于改装店的选择他非常看重品牌。

  地下零配件交易的灰色链条已经形成。

  你曾想过要改装你的汽车吗?也许只是拉个花,追求一下个性;也许是为了安全换个轮毂和刹车;也许是对动力系统进行大改,让以前某个瞧不起你的靓女,在你的车子里吓个半死;也许只是为了成为一个赛车手……

  改装其实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最早的汽车改装是为了提高赛车的机械性能。为了把对手甩在身后,各个汽车制造商都致力于研究开发尖端技术。随着汽车的普及,在一些赛车运动发达的国家,汽车改装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继而发展成为一项庞大的产业。特别在欧洲、美国、

  日本乃至香港等地,汽车改装蔚然成风。

  中国广东地区由于毗邻港澳,最早感受到了国际改装之风的“腥热”。由于香港本身没有赛车场,所以香港的改装车爱好者都喜欢跑到广东来飙车,大陆的改装行业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被带了起来。

  零配件市场:越低端越恶性竞争

  假如你打算对你的爱车动一动手脚,那么你必然得先了解一些知识,比如说“冬菇头”。冬菇头是汽车进气装置的一种,也是汽车改装过程中最常见的零配件之一。它的作用是可以滤清空气,提高进气量,继而实现马力的加大。因为形状酷似冬菇,因而得名。

  目前全世界拥有的冬菇头品牌数不胜数,比如有国外的Blitz、HKS,也有国内的百分百、赛特。

  “零件供货商是改装产业的第一环,也是竞争最无序的一环。”猫仔(绰号)说,他本人原是捷昌汽贸公司旗下日本HKS品牌的营销总监。HKS公司生产的Super Power Flow冬菇头堪称是日系冬菇头的代表之作,是一款依据实际的赛车经验开发出的超低进气阻力产品。你如果看中了这一款冬菇头,你可以花800元左右在品牌经销店买到,当然也可以在市面上轻易买到700元左右的走私货。

  “一般市面上的走私货会比正品价格低20%,这对于我们品牌代理商的冲击很大。”猫仔无奈地说:“更不齿的是还有许多假货在市面上流通,以次充好,而且还假惺惺地扬言打价格战,使市场畸形发展。”所以如果你贪便宜想买走私货,那你就要擦亮你的眼睛,免得买到假货。

  由于HKS是一个高端品牌,市场定位高,顾客多是一些专业赛车手,所以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还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响。“2008年HKS在中国的50家加盟网点中,年销售额达到了4000多万。”猫仔说。但如果你就此误以为做改装产品的生意很有赚头,那就错了。很多国内品牌的冬菇头,因为技术上的大同小异以及相互间的价格掣肘,而贱卖到300元左右甚至几十元。

  “国内的零配件市场价格战打得太厉害,利润太薄了,我的产品现在主要都销往国外中东等地去了。”广州宏懋光电有限公司的老板梅哲说,宏懋是一家已经有7年历史的HID氙气灯公司,但它还是与其他许多民营零配件生产厂家一样,过着清淡的日子。

  据梅哲介绍,目前国内改装市场上的零配件主要来自于三个渠道,一个是汽车的OEM配套厂家,他们在为厂家提供配件的同时,也把一部分配件直接提供给改装市场;一个是像宏懋这样创自己品牌的零配件厂家;再一个就是进口,其中也包括一部分走私。

  根据技术含量的高低,供货商的生存环境也呈金字塔形分布。“外观配件中国已经相对成熟,竞争也较为激烈;冬菇头、排气管等配件在珠三角地区比较发达,一般链接方面的工作中国自己就可以完成;而动力系统方面还是主要依赖于进口。”猫仔说。

  改装技术: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

  当一个冬菇头进入市场之后,它接下来的命运将是努力寻找一个买家,并且期望被恰当地安装在一辆合适的车子上。因为目前在中国,比生产技术更捉襟见肘的是普遍中国汽车改装店的改装技术。

  现在中国的私家汽车改装厂家基本上处于“半地下”的状态。如果你有时间到珠三角地区的汽车改装店去走一走,会发现其实很多店都是汽车配件的经销店或汽车维修厂。“这是因为目前的汽车改装公司很难得到工商部门批准。”业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介绍说:“导致真正的汽车改装厂家难以做出自己的品牌,而一些乱七八糟的经销商却能‘鱼目混珠’于改装市场。”

  市面上一颗批发价350元的冬菇头,如果要装在你的汽车上,费用大概在400元左右。中懋汽车改装店的负责人忠哥说:“目前改装店在零配件产品本身的利润已经很薄了,主要赚的是人工费。”忠哥没有骗人,中懋汽车改装店是广州恒福路上相对还算专业的一家改装店,但从开业以来,至今还是处于亏本状态。

  “如果只是卖配件,赚人工,那么谁都可以做,没什么竞争优势。”红汽改内部人士与忠哥的看法却截然不同,“改装店一定要有自己的独门技术。”红汽改是一个创立于香港的改装品牌,2004年在内地开了首家分店,由加拿大技师Tom Tsang担任技术总监。这里的技师不只懂得如何向你推销一个冬菇头、一个涡轮增压器??更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改装经验,而给出符合你需求的一整套改装方案,并进行准确的调试。红汽改的经营理念显然已经走在了国内许多改装店的前头。

  深圳宝来车友会的很多前辈,都是红汽改的忠实顾客,宝来车友会会长老黄说:“我们选择红汽改的主要原因就是它的技术可靠,它的配件都是国外进口的正品,所以即使多花些钱也无所谓。”

  现在的汽车改装项目花样繁多,类似大包围、保险杠、尾翼、行李架等简单改装,大部分商家都能应付自如。其实与其说是改装,倒不如直接说是更换或加装。如果涉及到引擎、变速箱、ECU等,就不是谁都能应付了。

  目前大多数人对于改装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贴个个性车贴、加个尾翼等。所以许多所谓的改装店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汽车美容店罢了。如果你见识得多了,还能发现很多荒唐的现象,一些改装店的负责人会直接拿出改装后的效果图来给你挑,想装什么配件,只要可以装的都装上。他们甚至会向一位想要尝试爬坡越野的车主推销冬菇头,殊不知冬菇头会使引擎在全速域能有好的表现,但也丧失部分低速扭力。

  非法车赛:像电影那样赚钱升级

  汽车的改装,除了一部分是用于满足车主追求时尚的虚荣心以外,更多的还是为了大大小小的各项汽车赛事而服务。在产业链的这一环节中,某个生产冬菇头的厂家可能是某项赛事的直接赞助商,而很多兼营冬菇头经销的改装店则可能是其中的一支参赛队伍。他们都为了宣传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参与到赛车中。

  这时如果你已经给你的爱车装了一个冬菇头了,然后你想去参加比赛(当然不去考虑你会不会输得很惨),你可以以个人的名义报名,当然也可以以俱乐部的名义。现在围绕专业汽车改装店的熟客,通常都会形成一个非典型俱乐部。比如深圳的一家改装店就自发地组建了一支叫做“光速”的车队,每到有活动的时候,老板会通知各个熟客,贴上“光速”的logo,在深圳沙井或珠海赛车场跑一跑。

  即使你依靠冬菇头就拿了冠军,你也只有一个荣誉,而没有奖金。如果你想靠赛车赚钱,那么你可以选择加入一支正规车队,当然前提是他们愿意跟你签约。正规的车队也叫赛车公司,他们位于改装行业产业链的最顶端。

  车队本来应该是行业的明星,而如今却只能简单维持生计。“全世界的赛车队都是靠赞助和广告支撑的,很多人都看F1,但对国内的赛事关注却不够,这是我们最大的困难。”深圳一家车队的经理说:“我们每年的正常运作需要200万元,而如果要改装新车,至少要花费500万。目前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车队老板的资金输入。”

  也许你觉得现在中国的正式车队太没有前途了,那你还可以选择参加非法赛车。当很多正规的车队和俱乐部在为生计而皱眉时,一些地下赛事却办得风风火火,并且还伴随着赌局的开设。因为形式更为灵活,所以地下赛事盘活市场的能力更大。如果你飙车天赋异禀,那你每年只需要参加四五场比赛,就能拿到10多万元的奖金。

  “每一场比赛之前,我都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改装和调试车辆。每年改装费用接近二十万,”东莞车手阿冲(化名)说,“不过我多少也能从比赛中挣回一些,何况改装的零件还能转手再卖出去。”经常会有一些爱好改装车的有钱人,在比赛后将成绩优异者的整车或部分零配件直接买走。如果你用一个价值800元的Super Power Flow冬菇头就拿到冠军,那你的那个冬菇头或许叫价1000元也有人抢购。

  目前通过民间赌场、民间非法赛车等方式,使地下零配件转让、技术支持等改装汽车的灰色链条已基本形成。一颗冬菇头从研发生产、到经销改装店、到赛车手、再到二手转让,就基本走活了整条产业链。“许多经销店还在不断暗中资助非法赛事。”一位知情者透露。

  随着改装车车主的增多,以及一些民间非法赛车的活跃,更多的城市飙车族正被吸引进来。而改装赛车手的增多,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改装配件商、改装车店的广告投入、奖金投入。这种“滚雪球”式的增加,使地下赛事越发频繁。

  怎么样?你决定要改装自己的车了吗?

  (南方电视台记者张伟伟对本文亦有贡献)

  观察

  灰色地带蠢蠢欲动

  据统计,2002年我国汽车改装行业的产值为5亿元,2008年已经达到了25亿元,不到全球改装市场的消费额367亿美元的零头。美国50%的私车都有改装的经历,而中国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

  中国汽车用品与改装技术中心预测,2012年我国改装行业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中国现在的改装俱乐部越来越多,但政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香港改装俱乐部认为:“一些改装的零配件只求外观上与原件相似,便于通过检查,但这样实际上更危险,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相反在日本,例如就会有一个《排汽管协会》,相关产品只有通过他们的严格检测才能销售或使用。一个赛车产品一般就会被标上‘公路禁止’的字样。”

  记者调查还了解到,在欧洲、日本等地,只有具有改装资质的改装厂才能进行相关的汽车改装。国外知名汽车改装厂家一般是和生产厂家绑定的,比如奔驰的AMG、宝马的AcSchnitzer、三菱的RALLIART、富士的STI、日产的NISMO、本田的无限等。只有像这样才能达到原厂质量要求,消除隐患。

  今年2月14日,位于深圳的安迅广汽本田南山店,为4S店整合专业改装资源开了先河。负责人何正良介绍:“我们选择了一家从事汽车改装十余年的香港专业改装公司进行合作,选用的改装件也是在香港正规渠道销售的进口套件。”

  这是改装行业正规化的一个好的开始,但同时何正良也有一些困惑。包括改装后的车辆保修如何界定?当消费者与改装服务商起纠纷时,国家的哪个专业机构可以为之定责?这些都需要国家在管理条例方面的尽快健全。

  去年10月1日,中国新的《机动车登记规定》已经放开部分改装管理规定,机动车所有人如需改变车身颜色、更换车身或车架,不必先向车辆管理所申请,可于变更后直接办理登记。这让许多的改装车爱好者都感到雀跃不已,同时大家也正在期待更多具体的改装管理条例出台。   (沈玎)

    速度之魔,在游戏中张狂

    这是不是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你的朋友甚至亲人都有可能背叛你,但你的机器不会。

  与其说是摇滚、电影和游戏让飙车滋长,不如说是它们迎合了飙车族的需求。这是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的必然产物吗?

  文· 阿色

  如果你对飙车这事很困惑,我有个建议:去游戏厅看看哪些地方永远座无虚席——无论你对深夜开车上山端豆腐感不感冒,无论你是否能搞清皮质醇、睾丸酮、多巴胺有何分别,都不会改变这个事实:男人从小就对有快感的运动怀着莫大的兴趣——比如格斗,比如飙车。

  “如果你想取得胜利,不是去追赶别人,而是要毁灭别人。”

  在Windows系统还没走上正轨的1995年,游戏巨头EA就推出了赛车游戏《极品飞车》(Need for Speed)PC版,从此14个系列作品风靡全球。我们读大学时深受其害,经常逃课去电玩,总少不了在《极品飞车3:闪电追踪》里大呼小叫。这也导致相当长的时间,男生去装机时,必装的三个游戏软件就有《极品飞车》。

  当该游戏发展到第8个年头,也就是2003年时,开始走上了改装、地下飙车的叛逆路线。像我这样折腾不动的玩家,慢慢选择了退出。

  更多追求真实感的玩家开始加入索尼《Gran Turismo》的阵营,后者对车辆操控性有更高要求,尤其是让人津津乐道的飘移(drift),把赛车游戏一下提升到了新境界。

  当然,无论是《极品飞车》或《GTA》,都没法取代另一款至今仍在游戏厅风靡的大作,这就是根据漫画改编的《头文字D》。在大型游戏场所,总有长发遮脸的型男面无表情地开着拓海那辆传奇色彩的AE-86,在虚拟的山路上与对手一较高下。

  当《极品飞车》销量每况愈下时,EA火速推出了另一系列变态的游戏——《横冲直撞》(burnout,也译作《火爆狂飙》)。这个暴力游戏彻底摆脱了普通的竞速游戏,以恶意飙车和撞车为目的,突出破坏的爽快感。我得承认,经历最初的不适应后,这个恣意宣泄暴力的游戏还是具有独特的磁力。它强调了另一种极端文化:如果你想取得胜利,不是去追赶别人,而是要毁灭别人。

  千万别以为这个暴力游戏会是小众游戏,2004年的《横冲直撞3》大获成功,轻易拿下白金销量,得到了GameRankings全平台年度第4的瞩目成绩,至今在历年数百款赛车游戏中排名第5??短短几年时间,6部续作几乎把老字号的《极品飞车》赶尽杀绝,导致EA一度传闻要终止后者的开发。

  “你的朋友甚至亲人都有可能背叛你,但你的机器不会。”

  如果问你基诺·李维斯最经典的影片,你是否会脱口而出——《生死时速》?

  说飙车不吸引人是假的,但每部西片都少不了类似桥段,情节雷同的看久了也怪乏味。想当年《黑客帝国》居然为飙车戏投入4000万美元并且造了段1.5英里的高速公路,最终成就了凯迪拉克CTS——在全球7.39亿票房面前,无论付出多少广告费都值得。我不清楚宝马MINI在中国热销是否和《偷天换日》有关,但说起Italian Job,Mini Cooper总是个非常亮点。不过最近一部007《量子危机》继续了烂片本色,开头那段8分钟的追车戏据说在意大利拍了两周,最后我和人讨论时竟然都忘了是些什么车,可见飙车的广告也不是那么容易做。

  为了飙车而飙车的电影也说不完,真正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凯奇主演的《极速60秒》。剧情俗套无奇,不过,凯奇把孟菲斯和福特野马GT 500之间的感情捏拿得恰如其分。虽然我不清楚美国人是不是爱车如命,但我曾把一辆破自行车飙了近十年,深知人车对话是真情流露,而非刻意夸张。

  这是不是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你的朋友甚至亲人都有可能背叛你,但你的机器不会。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飙车 改装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