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激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3:5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作者:张勇 伦敦连环爆炸案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但人们的反思还远没有结束,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一场激辩。有人认为,欧洲的多元文化主义“养虎为患”,播下了恐怖主义的种子。反对者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对多元文化主义的非难出自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和歧视,而后者才真正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
多元文化主义与欧洲(或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之间的对垒由来已久。事实上,西方的多元文化主义正是始于对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反驳。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模式,有这样一种归类:一是单一文化模式,即政府对外来移民采取归化政策,使他们放弃自己的文化,从属于主流文化;二是大熔炉模式,即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使不同文化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三是马赛克模式,即多元文化模式,主张不同文化和平共处,保留特色,组成一个“美丽的马赛克”。后二者均可称为多元文化主义。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接受了多元文化主义,对移民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习惯采取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原因之一是政治家需要少数民族的选票。英国还带头在欧洲通过了反歧视法,使得有色人种有更多机会崭露头角。但是,恐怖袭击偏偏就发生在英国。于是,“英国多元文化模式陷入危机”之类的评论见诸报端。英国保守党一名要员更是断言,“多元文化主义已经过时”,要求布莱尔政府改变现行的移民政策。 这一轮针对多元文化主义的评论,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受到抨击的是马赛克模式,而不是大熔炉模式。这多少与美国媒体主导国际舆论的话语权有关。美国的有关政策至少在联邦政府层面上属于大熔炉模式,而欧洲国家主张的多为马赛克模式。第二,淡化伊拉克战争因素在伦敦爆炸案中的作用,强调不同文化冲突的因素。《纽约时报》一篇题为《多元文化主义梦想破灭了》的文章认为,最深层的原因在于欧洲主流文化与相关外来文化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来自于文化、历史和宗教等方面,而不仅是政治。作者显然有一个错误的假设,即不同文明之间只会产生冲突,而不是和平共处。这样从文化视角解读政治现实,只能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掩盖国际政治中权力斗争的本质。第三,具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和西方文化优越感。多元文化主义主张其它文化与欧洲文化“平起平坐”,让一些西方人感到很恼火。他们认为,这是对代表着“理性、个人主义和进步的西方文化”的攻击,是对“部落主义”的鼓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专栏文章称,“多元文化主义是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的,那就是所有的文化在道德上是平等的”,“在尊重代议制政府、自由和法治方面,不同文化是不平等的”。这显然又把文化和政治混为一谈了。 尽管受到各种攻击,“美丽的马赛克”还是大多数欧洲人的向往。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爆炸案发生一个月后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英国人支持多元文化主义。主流舆论认为,“当务之急是让更多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尽快融入英国社会……提供平等机会比咒骂更能有效地让这些少数群体忠于接纳他们的国家”。换言之,多元文化主义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23日 第三版)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