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德国正常了,却也迷茫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11:11 南方都市报

  海外观潮之陈冰专栏

  德国大选揭晓的是没有输家但哪个党也无法组建政府的尴尬。同时声称是“人民的政党”的基督教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候选人,都自诩是新一届政府总理,但身后的选民却拖住后腿:且慢,把德国的前途想清楚再去当官。

  重新大选,或者由两大党联合执政,是大选收场的两种可能。不过,默克尔的“德国的撒切尔夫人”之矛和施罗德的世界知名度之盾在厮杀中可能两败俱伤,双双从政治巅峰滑下。领导欧盟最大国的人,将是知名度不高但头脑清醒的新人。

  预测谁将是德国最有权势的人是无意义的,分析德国何以陷入

二战以来“最糟糕的大选”的成因也许更有价值:德国大选显微着全球化浪潮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迷茫甚至恐慌。

  施罗德主政的这几年,德国完成了“正常化国家”的最后几笔:德军在北约旗帜下出兵科索沃,摆脱了不能军事干预国际事务的禁忌;施罗德参加去年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和今年在莫斯科欧洲胜利日向受纳粹蹂躏的国家道歉,意味着德国卸去了历史包袱。加上东西德的统一和全境民主化,德国已变成一个正常国家。

  德国的巨变是民主全球化浪潮席卷的结果。不过,傲慢的欧美弄潮儿未曾预料到的是,中东荒原中冷不丁地冒出一股反其道而行之的恐怖势力,一样带着“全球化”的标记,出其不意地把纽约世贸双塔放翻。美欧国家一致性地把前脚踩入阿富汗战争,当后脚即将踏入

伊拉克战争时,欧洲人发现美国的斗志超出了反恐范畴,控制中东石油资源才是藏在心里的“战略目标”。伊战分裂了美欧,分裂了欧洲,打破了德国的外交常规。

  过去几十年,德国是以“居欧盟中心、与美国紧密联盟、和俄国保持距离”的原则确立外交政策的,而施罗德政府却在伊战上采取了“疏远美国,接近俄国”的新线路。他支持欧盟的扩容,认为把土耳其纳入欧盟才能保证欧洲的稳定。默克尔的外交政策则可用“亲美疏俄”概括。她要德国和华盛顿修好关系,对普京的威权主义政治更多的是批评,把俄国势力围堵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拒绝土耳其成为欧盟成员国。施罗德的政策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至少他在伊战中的立场使德国免遭伦敦一样的恐怖袭击,而默克尔的主张符合德国人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德国选民犹豫了:究竟该和美国亲还是转而与俄国亲?

  德国人的困惑实际上反映了欧洲人对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不确定性的不适应。“图纸上的德国”习惯于按“设计战略——实现目标——检查过程”的思维行事,其前提是国际格局相对稳定。而在不稳定的全球化时代,随机应变和创造性应对突发事件才是外交、内政甚至是企业成功的原则,很多情况下是战略尚未制定行情已变化了。

  如果说外交让德国人忧心的话,经济则让德国人焦心。柏林墙倒塌后,科尔预计经济全球化浪潮将把资本和技术的第一落点选在东德,与当地的人力资源迅速交融出“东德的繁荣”。科尔的梦破灭后,施罗德承续了重建东德梦,却一样濒临破碎。德国统一15年内,政府共投资近1.6万亿美元。污染产业消逝了,小资情调浓郁的

别墅复原了,但140万东德人却拥向西德,且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留下一个失业率近20%有点空荡的东德。决策者们始料未及的是,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流向和人才流向正好相反,前者向穷国流,后者向富方移。资本和人才的失之交臂,使得东德经济处于萎靡状态。东德人的生活水准自然赶不上西德人,在对政府的不满中怀念马克思。73%的东德人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至今有效。

  西德人也在经济全球化面前感到迷茫甚至有点恐慌。过去几年,德国企业的利润在攀升,规模在扩大,但德国的失业率却达到11%,创下二战以来失业率最高的记录。为什么?资本家到劳动力更廉价的国外赚钱去了!

  失业率上升让消费者变得吝啬,反过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敢为国内市场生产,于是形成消费者不敢花钱、零售商库内无货的恶性循环,经济增长率近乎于零。如何突破这个恶性循环,成为本次大选的核心问题。

  施罗德的社会民主党和默克尔的基督教民主党开出的药方大同小异,都要削减国家福利,改革劳动法使业主雇用和解雇劳工都更方便,削弱工会权利,减少失业救济金等,只不过前者是缓步走,后者是跑步走。很明显,他们要减少社会主义成分,增加资本主义基因,从而吸引投资,增加就业机会。

  德国的经济状况很像25年前的美国。不难理解默克尔要拷贝里根的话来鼓动选民:我们德国人今天是不是比去年更好,或者说比前年更好?我们的未来是不是更光明?“如果你不能明确说是,那么选基督教民主党”。习惯于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人一边倒地支持里根当选总统,但生活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德国人却既没有让默克尔胜出,也没有让施罗德赢。他们知道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挡,所以大多数人把选票投给了这两大党。但同时,他们也看到“资本家的天地越来越宽,劳工们的生路越来越窄”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所以他们犹豫不决,甚至有点恐慌。

  还好,民主体制能让德国的政治家稍息,再思考一下有无更机智的政策应对。

  (作者系资深旅英媒体人)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3,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