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人类正在为备战大流感设立四条警戒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1:45 民主与法制时报

  刘海风

  科学家无法预测哪一种流感毒株将会大规模流行,也不能预知下一场大范围流感何时爆发。他们只能警告其必将到来,并且目前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有名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目前还不能轻易地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但是病毒正在进化着,况且一些病鸟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冬季迁徙。

  政府和健康专家意识到事情越来越紧迫,他们正忙着扯起抵御大规模流感的四条警戒线:监视,疫苗注射,遏制和医学治疗。出现一些失算是不可避免的,但准备得越充分,遭受不幸的人就越少。

  大流感毒株的形成与传播

  当新奥尔良市的防洪堤倒塌的时候,美国人对政府保护他们免遭天灾能力的信任也同时崩溃了。联邦政府指导此次救急的本土安全部长——迈克尔·彻托夫将卡特里娜飓风及其引发的洪水称作一场“超出规划人员预见之外”的“超级大灾难” 。

  但事实上这场失败并不是因为缺乏远见。如果一场风速达每小时120英里的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市,暴风雨掀起的大浪淹没堤坝和水泵,使被淹城市中数以千计的人们受困,政府对此将如何应对,美国联邦、州、地方当局已有了一个计划。前年他们甚至还进行了演练。然而当卡特里娜来袭的时候,计划却被执行得一团糟。

  如此昏头昏脑,协同差劲并且规模偏小的应灾反应不免令人担心:对于规模大得多的、更致命的、科学家们警告将要 (很可能立即)到来的天灾——大范围流感,美国政府将如何应付?大范围流感其威胁之凶险,和卡特里娜相比之难以捉摸,更胜于它最初所显现的那样。流感和飓风的普通季节性来潮使人习以为常,安于现状,导致对专家们警告必将到来的“庞然大物”准备不足。

  关于严重的大范围的流感所需要了解的最基本的一点是:除非在分子水平上,这一疾病和我们人人都曾染过的流感几乎毫不相同。在定义上,只有当流感病毒经变异成为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所不熟悉的危险物,但却仍能通过打喷嚏、咳嗽、接触,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的时候,大范围流感才会发生。

  每一代(或一代左右)的大范围流感的出现都不可预见,最近的三次来袭分别发生在1918年、1957年和19 68年。在野禽和家禽中不停地往复传播着多种流感病毒,当其中某种病毒进化到能够同时感染人类的时候,禽流感便诞生了。它接着作进一步调整,或者和人类固有的流感毒株交换基因,从而产生一种在人群中可高度传染的异常菌体。

  一些禽流感是温和的,但有一些却是烈性的。如果病毒的复制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体免疫系统学会抵御它的速度,它将会引起严重的,有时甚至致命的疾病,从而导致一场瘟疫,其一年内可轻易夺走超过艾滋病25年所夺去的生灵。传染病学家已发出警告:下一场禽流感将能使全球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患病,使其中许多人住进医院并杀死几千万至几亿人。这一疾病的蔓延不分国家、种族或收入群体,没有一个切实的方法能避免感染。

  科学家无法预测哪一种流感毒株将会大规模流行,也不能预知下一场大范围流感何时爆发。他们只能警告其必将到来,并且目前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因为在亚洲一种来自鸟类的烈性流感毒株正在夺人性命并通过已经染毒的鸟类向西直扑欧洲。有名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目前还不能轻易地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但是病毒正在进化着,况且一些患鸟已经结束了他们的冬季迁徙。

  政府和健康专家意识到事情越来越紧迫,他们正忙着扯起抵御大规模流感的四条警戒线:监视,疫苗注射,遏制和医学治疗。美国曾计划在2004年10月之前出台一项准备性计划以评估每一条警戒线的效能。出现一些失算是不可避免的,但准备得越充分,遭受不幸的人就越少。在卡特里娜的那场经历迫使人们回答一个问题:倘若有关部门自身的大部分员工在流感中倒下,那么这些部门还能按计划运作吗?

  监视:禽流感的现状如何?

  我们对付一种新流感的第一道防线是能够观察到它的来临。三个国际性机构正在组织全球协作,力图追踪H5N1及其它流感毒株。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其设在83个国家的110所流感中心监测人类病案。国际兽医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则负责收集有关鸟类和其他兽类的流感爆发报告。但是即使这些监测网络的负责人也承认其漏洞百出,运作太迟缓。

  在处理像流感这种通过空气传播、行动迅速的病毒时,速度是关键。有关部门实际上很可能没有机会阻止新生流感的流行,除非他们能在30天之内遏制住病毒。当可大范围流行的病毒的受害者变得具有传染性的时候,计时器便开始滴答作响了。

  能及时把握住这一苗头的唯一途径是不停地监视每一次流感爆发后的蔓延及病毒致病能力的演变。世界卫生组织通过评估上述两项因素以确定世界哪些地方正处于流感流行周期中,并于2004年四月份发布了一项新的指南将病毒的烈性程度划分为六级。

  就目前所见,具有自限性的人类H5N1型流感的爆发已跳至警戒级别的第三级,距离彻底的大规模爆发(第六级) 仅有二级之隔。病毒学家尽力获得每一位H5N1新患者的病毒样品以探查是否有迹象表明禽流感病毒正变得适应于更有效地感染人类。它的进化方式有二种:随机突变的逐进方式和在动物体或人体内通过基因交换转变成另一株种的快速方式。

  以科技发达的美国为例,来自亚洲疫情国家的旅游者若越来越表现出严重的流感疑似症状,采自他们的样本便会紧急送往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40小时之内便可确定患者是否染有H5N1,在随后的6小时里将分析出红血球凝聚素 (被病毒用以探寻进入人体细胞的路径)的基因顺序以估量病毒株种的传染性。经过为期两天的试验将进一步揭示出病毒对抗病毒药物的耐受性。

  下一场大规模流感可能在包括美国的任何地方爆发,但专家们认为极有可能在亚洲最先出现,如同许多引起年季常规疫情的普通流感品种那样。像鸭子和鹅这样的水生禽类是流感的天然宿主,而在亚洲许多村民就脸挨脸地和这些动物居住在一起。尽管有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及其它机构的点滴援助,但在这些区域的病毒监测仍是时断时续。

  病毒学家担心他们太缺乏有关迁徙鸟类在病毒越境传播过程中所扮角色的信息。2004年7月份染有H5N1的家禽开始在西伯利亚被发现,然后出现在哈萨克,接着是在俄罗斯。禽类是如何染病的?这仍是一个谜。

  受困于许多未解难题,有关的科学家们强烈要求建立一个全球工作组以监督应对大规模流感的准备工作。去年8月份国际兽医组织申请更多的经费用以支持其正与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一道建立的流感监测计划。

  流感疫苗:谁能获得?多快获得?

  事实上,如果大规模流感立刻到来,那么对抗突然出现的流感毒株的疫苗,其供货之缓慢,货源之短缺,将令人沮丧,痛苦不堪。这一问题的产生有生物学上、经济上,以及人们安于现状等诸多原因。

  许多流感株种只传播一次,并且每一株种都处在不停的变异之中。流感疫苗和病毒吻合得越好,人体免疫系统就能越有效地抵御病毒。因此每年生产厂商都制造一种新的疫苗来对付三种最具威胁的普通流感毒株。生物学家首先分离出病毒,然后运用一种叫做反向遗传学的程序制作出种病毒。在疫苗工厂,机器人将种子疫苗注入干净卫生的受精鸡蛋,病原体便在鸡蛋里狂野地复制开来。

  以流感病毒为攻击对象的疫苗是这样制造的:用化学方法将病毒体切成碎片,从中提取出被称之为抗原的关键性蛋白质。抗原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合适的抗体。有另外一种通过呼吸而非注射进入人体的疫苗,其中加有经过减毒处理只能引起感染但不能致病的活性病毒。将所分离的纯种病毒改造成为第一批瓶装疫苗,这一过程需要6个月的时间。

  由于人们将不会事先暴露于大范围流行的流感病毒中,因此每个人将需要两支疫苗:即第一支后约四周再加强一支。如此一来,即使是排在等候疫苗队伍的第一名也要等到流感开始大范围蔓延后的第七八个月才能产生出免疫力。

  的确将会有排队等候疫苗的情形出现。全世界的流感疫苗年产量总计约三亿支,其中大部分产自欧洲。根据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建议,仅在美国需要进行年度流感免疫的高危人群就达一亿八千五百万人,只须再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中国计算在内,全球流感疫苗产量就远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将生产其他疫苗的工厂转产流感攻击体是行不通的,而新的流感疫苗生产厂的建设周期又往往长达4年以上。这一时间难以缩短,即使人们已经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还有一点,疫苗生产厂每次只能生产一种疫苗,这就面临一种抉择:为了生产大范围流行的流感疫苗就得停止生产一年一度的普通流感疫苗。

  政府原则上可以采取囤积疫苗的手段克服其供货上的困难,但这样每当出现了新流感毒株并有全球蔓延的危险时,政府就不得不频繁地更新疫苗存货;即便如此,储备疫苗也很可能会比流疫慢上一两步。然而,手头上现握有H5N1疫苗是有意义的,因为当H5N1进化到能够引起大范围流感的时候,这些疫苗即使不能精确地匹配H5N1变种,也很可能会提供一定的保护。

  在流感大范围流行之前储备大量的流感疫苗,虽不是不可能,但显然是一种挑战。目前的生产速度无法满足人类需求。疫苗产量如此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生产商在做商业决定的时候只针对性地迎合年季流感的免疫需求,他们实际上未将大范围流感看成一次未来的市场机遇。

  为了提高生产厂家的兴趣,需要施加从责任保险到高利润率的多种刺激以确保产品被购买。长远的解决方案将来自新的技术,使疫苗能被更高效地制造出来,更快地增殖,在更低剂量下有效,甚至对所有的流感品种都能同样起效。[编译自《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