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南风窗专题 > 正文

再议小泉:日本人心中好汉与邻国民众眼里的恶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1:13 南风窗

  □赵博渊

  在首相更替如走马灯般的日本,执政不足一年者,实属短命;满两年不满三年者,大致正常;满五年者,就可算得上是长期内阁。日本战后一共出现过4个长期内阁,分别代表了4个特殊的时期:1948~1953年的第二次吉田茂内阁结束了战后动荡,奠定了“1955年体制”和经济中心路线;1964~1972年的佐藤荣作内阁带来了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以及影响至今
的诸多政治要素,如派阀和密室政治;1982~1987年的中曾根康弘内阁提出了“战后政治总决算”,“日本丸”的航向开始右转,即朝政治大国的目标前进;最后就是今日的小泉,从2001年4月上台至今已达5年有余。

  尽管小泉备受争议,褒贬不一,但历经多次危机尚能维持政权达5年之久,并能在行将卸任时保持41%的支持率,则基本可以排除运气的偶发因素了。同样地,在评价小泉以及他对日本未来的影响时,吾辈亦不能过多掺杂民族情绪于其中,因为一旦先入为主地将小泉看作“窃斧之贼”,那么他的言行举止只会越来越像是贼。

  好汉小泉?

  2001年4月26日,被媒体嘲讽为“日本有史以来最不受欢迎的首相”森喜朗黯然辞职,两天前以压倒性优势当选自民党总裁的小泉纯一郎于当日国会上以多数票获胜,成为日本第87代、第56位首相,小泉新内阁正式成立。

  因一头灰白乱发而被称作“狮子王”的小泉此番来势甚猛,竞选伊始,选民们就感觉到这个怪人的与众不同。与桥本龙太郎等传统政客相比,小泉的优势在于他敏锐地抓住了选民困极求变的焦虑情绪,打出改革牌和个人魅力牌,向基层选民而不是党内大佬寻求支持。为了触动派阀体系和密室政治,他甚至不惜辞去森派会长职务,退出森派,以无派系身份参选,以示与派阀决裂的意志。但小泉并非一味逞强蛮干,他很清楚想赢得选举最后还是得走高层路线。在森、加藤、山崎三派支持的基础上,他又借助政界元老和社会名流之力来抬高声望,前首相田中角荣之女,有“日本铁娘子”美誉的田中真纪子、自民党重臣渡边美智雄之子渡边喜美、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和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就是小泉的4支奇兵。小泉的奇袭打乱了竞选格局,收到了奇效,最终击败桥本,在一片“改革”的高呼声中荣登首相宝座。

  小泉的改革意志从他列出的新内阁名单就大致明了:增加了民间人士及女性入阁,且总体趋于年轻化。43岁的防卫厅长官中谷元和44岁的行政改革-轨制改革担当大臣石原伸晃固然给人清新之感,而无派系议员田中真纪子出任外相,小泉母校庆应大学的教授竹中平藏出任经济财政大臣,则表明了小泉的内政改革仍旧以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为核心。

  小泉上台时的日本,就改革环境而言,比起桥本时期已经宽松了许多,而且从桥本到森喜朗,在行政改革方面建树颇多,改变了以往各省厅由技术官僚主导以至成尾大不掉之势的“官重政轻”局面。就以历史最长、根基最深的大藏省为例,2001年初森内阁的中央官厅重组就削弱了大藏省权力。原有的货币、金融、财政大权被分流到央行、金融监督厅和经济财政政策委员会,而金监厅和经财委直属首相,首相权力事实上得到加强——若非在财政上有了决策权,小泉的经济改革恐怕一个月都维持不下去。此外,在森喜朗时期,首相还扩大了的人事任免权,可以直接任命或邀请民间人士入阁或担任幕僚。前任为小泉打下了良好基础,更指明了行政改革的方向:将以往权力下置的纵式分离结构向权力集中的中心辐射结构转变。小泉要做的就是将前任的举措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如果说,行政改革将权力从官僚转移到政客手中能让自民党党徒欢欣鼓舞,那么触及根本的政治结构改革则让小泉的同僚们笑不起来了,因为后者革的正是自己的命:与选举伴生的自民党派阀内部金权分配机制。2001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小泉甚至说要为此挑战自民党,挑战全日本,并表示如果党内有人反对,他不惜瓦解自民党。小泉的极端言辞和唯我独尊的霸气再次获得民间好评,并为自民党赢得选战胜利。所以包括最大的桥本派在内的党内反对者们碍于大局,暂且隐忍不发。其实说到挑战派阀政治,小泉并非吃螃蟹的第一人,此前就有不少人对这个怪胎发起过冲击,但最后都撞得头破血流:三木武夫打虎不成,反遭虎咬;福田纠夫备受掣肘,郁郁而终。同样地,小泉在执政半年后就被派阀势力狠狠地咬了一口。

  当初,小泉让田中真纪子入主外务省,是想改造这个大藏省之后最大的保守堡垒。但田中独木难支,她的改革遭到几乎整个外务省的阻挠,甚至于连普通女文员都敢抗命不从。这些阻力的核心正是桥本派的二号人物,外务省老臣铃木宗男。外务省的内讧引来在野党的大举进攻,迫于压力,小泉只好将田中撤职,以平息事态。但事情并没有完,一系列的政治丑闻被在野党借机发掘出来,铃木、加藤弘一、参议院议长井上裕先后落马,但在野党自己也受到波及。小泉因背弃田中遭到舆论非议,支持率下滑。孤注一掷的民主、自由、共产、社民四党联合提出内阁不信任案,但未能通过。小泉如履薄冰地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此轮危机固然打击了小泉,但也暴露了日本政治的沉疴痼疾,尤其铃木的飞扬跋扈更让民众和自民党基层对派阀恶斗抱持恶感,对小泉的改革因此更为期待。小泉最大的收获在于:借由此次危机,自民党内的年轻议员开始出现不顾派系束缚群起支持小泉的倾向。小泉失去了一个外相,却争取到了民心。正是依靠这批生力军,小泉才能在去年9月的众议院选举中大破在野党和党内反对派。当然,小泉提倡党总裁和首相直选制,并扩大了地方党组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发言权,也为从选举这个输入环节打击派阀势力出了不少力。可以说,今日的自民党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泉军团。尽管派阀依旧存在,但强势不再,内部也蕴藏着变化的倾向。毕竟,小泉争取到年轻人,也就争取到日本政治的未来。

  与政治改革一样,经济改革也是阻力重重。其实早在桥本时期自民党就尝试过经济结构改革,但桥本却因此被轰下台来,而小渊虽然明白结构改革不可避免,但认为促进经济复苏更是当务之急,所以日本的经济政策一直以财政手段为主,如加减税,管制金融机构等。但这些希望很快被现实击得粉碎,整个日本社会开始倾向于结构改革。2001年5月的《日本经济新闻》发布的以百名最具影响的经济界人士为对象的问卷调查显示,有9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进行结构改革,72%认为即便出现倒闭、失业的情况也要优先处理不良债权。

  小泉很快在一周后的首次施政演讲中拿出了自己的新经济政策,一改以往以财政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模式,而代之以处理不良债权和调整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新经济政策由三部分组成:争取在2~3年内处理不良债权;建立起适合后工业时代的经济体制;实行财政结构改革,控制国债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其中,财政结构改革是重中之重。尽管之前一再强调国民做好心理准备承受痛苦,小泉还是遭到民众的批评,因为处理不良债权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其实这是任何改革都很常见的现象:人人都在理论上支持改革,一旦要承担痛苦,又反过来反对具体做法。

  关于财政结构改革,小泉的主要措施就是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全面管制,对一些特殊法人和国有企业实施民营化、自由化和竞争化,总体趋势即将经济权力下放,改变以往政府管得太宽太死的局面。然而,那些国字号企事业单位长久以来已经纠结成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排斥一切触及自身利益的变革。邮政族出身的小泉选择了家大业大、根深蒂固的邮政系统作为突破口,他很明白,只要扳倒邮政这棵大树,以后的改革道路将会顺畅许多。顶着巨大压力,赌上自己的仕途,以同意邮政民营化与否,在众议院逼反对派摊牌,最终通过了邮政民营化法案。目前,尽管背负着巨额财政赤字的沉重包袱,小泉的改革正在稳步有序地进行着,或许再多给他些时间,日本将又有一番改观。

  “黑马”小泉后来居上,以一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推进改革,完成了旁人看来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其坚定的信念和果敢的手腕赢得了国民的认可,而日本政坛司空见惯的丑闻也似乎与他无关。他的座右铭“君子和而不同”或许正是最佳的自况。

  恶汉小泉?

  如果说小泉在内政领域的建树使他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好汉,那么他在外交上的糟糕表现则让他成为中韩邻国民众眼里的恶汉。内政出身的小泉在外交方面的确是个门外汉,而他的固执性格使他更像闯入瓷器店的蛮牛,将原本就脆弱微妙得如同瓷器般娇贵的日中、日韩关系撞得稀烂。其实早在竞选时,小泉在外交问题上就语焉不详,只是笼统地说要强化日美同盟和改善与亚洲邻国的关系。然而事实证明,他的承诺只兑现了一半。

  强化日美同盟是1996年桥本与克林顿签订《日美安保宣言》以来日本的外交国策,小泉只是沿着既定轨道,在维护的基础上加以深化而已。日本在冷战结束后没有废除,反倒加强日美同盟,其动机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搭美国的顺风车,为早日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在日本高层看来,要达成这个目标,想从中韩那里获取支持并不现实,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对日本则不啻是个好机会。小泉凡事与美国保持一致,事实上也得到了回报。从引入先进军事装备到联合军演,日本军力迅速壮大,已经打破了亚太地区的军事平衡。小泉从日美同盟那里得到的最大好处在于:借助伊战东风,实现了海外派兵的夙愿,为修宪提供了法律依据。

  与锦上添花的日美关系相比,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就只能用雪上加霜来形容了。早在竞选党总裁时,小泉“一年参拜一次靖国神社”的承诺就令邻国深感不安,而小泉也是言出必行,甚至在今年选择8·15这个特殊敏感的日子参拜,靖国问题已经成为横在日本与邻国间的一道鸿沟。许多人以为小泉参拜是出于信仰,实际上在成为首相以前,小泉连神社大门都没怎么进过。他的参拜之举倒让笔者想起了织田信长。当年信长为了对抗本愿寺教派,有意扶植外来的基督教,甚至在接见家臣时也身穿欧洲服装。但实际上他对基督教义毫无兴趣。在笔者印象中,日本政治家普遍看重实际利益,并不太追求意识形态之类的东西。和当年的基督教一样,靖国神社只是日本政客用来装点门面、表明立场的一个政治工具而已。但不管小泉本意如何,与亚洲邻国关系已经遭到毁灭性破坏,而日本也在东北亚陷入空前的孤立。

  值得一提的还有日朝、日俄关系。之所以将这两组关系相提并论,是因为它们都还残留着比较浓厚的冷战色彩。小泉曾经别出心裁地对平壤进行“破冰之旅”,试图改善日朝关系,殊不料却因“朝鲜特工绑架日本人”问题而使局面越谈越僵,最终得不偿失。日俄关系的症结在于北方四岛的领土问题,小泉的立场和前任无异,但因为和中韩龃龉不断而无暇理会北方。日本舆论对此颇多诟病,认为小泉在对俄外交上不作为。其实,小泉再如何努力,领土问题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甚至连任何进展也不会取得。毕竟,小泉的对手普京绝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综上所述,小泉时期的日本外交着实乏善可陈,且越来越陷入困境。而与亚洲邻国的日益疏远及对立同样也不利于美国的远东战略,届时华盛顿难免会敲打敲打日本。这样看来,小泉在赚取“恶汉”骂名的同时更给后任留下了一个沉重的政治包袱。

  硬汉小泉

  该如何评价小泉?他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好汉,却是邻国民众眼里的恶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场,抱着不同的心态,一千个人能看出一千个毫不雷同的小泉。假如抛开民族情绪,以一个中立者的视角看,小泉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硬汉。

  所谓硬汉,并非要像施瓦辛格那样高大威猛,阳刚气十足。正好相反,小泉相貌清俊,身材单薄,气质也比较阴郁,但他却有着一种坚定果敢、言出必行的硬汉性格。这种性格深刻反映在小泉的日常政治行为中,并被外界普遍看作是小泉特色的“非理性政治”。其实,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看,政治也不是什么百分百的理性行为,个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家的判断。同一种状况下,不同性格的政治家会作出不同的决策。譬如,同是面对希特勒的咄咄逼人,张伯伦选择了绥靖政策,而丘吉尔却主张积极干预;同是面对美军的步步进逼,小矶国昭和东条英机同样强硬,却更加不切实际。这就是西方政治学中的“政治人格论”。“政治人格”指的是政治人物由政治刺激引发的、持续的、有组织的及动态的反应组合,它包括政治动机、政治知觉、政治认知和习惯性的政治学习方式以及政治行为倾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从“政治人格论”的角度来对小泉其人其政进行剖析。

  日本政客的口关不严举世闻名,高官“失言”频频,常常引起一片哗然。其实,失言往往最能反映内心真实的想法,但让人不解的是,执掌日本权柄的政治精英们何以总管不好自己的嘴?按照中国人的标准,这绝对是缺乏政治头脑的表现。但在日本,这种直率性格却是一种美德。日本人重行轻言,往往给人木讷刻板、不善言辞的印象。可一旦开口,这种炮筒脾气又着实让人感到很不舒服。小泉、中曾根、桥本、吉田都属于这种性格。

  这其中还涉及日本的地域文化差异。一般说来,日本人普遍傲慢、矜持,且心思细腻,即所谓的“岛民根性”。但同是日本人也是有区别的:山区人往往固执而内敛;海滨人性格外向,较少束缚,来得更粗放些;平原人稳健温和,心机较重,即便是相邻地区民风也迥异,古代日本就有这类俗语:三河人打仗,远江人种田,骏河人酿酒。以此观之,孤傲的桥本来自冈山县(山区),霸道的田中来自新泻县(山区),果断的吉田是东京人(海滨),圆融的中曾根和小渊是群马人(平原),而小泉是神奈川人(海滨)。

  还有一重视角可以观察日本的地域政治文化:日本在传统上分为关东和关西,前者以古代关东八州(今东京及邻近县份)为代表,后者以京阪畿内为典型。神奈川古称“相模”,与武藏(东京)、上总、下总(今千叶县)构成关东地区的主体,在以京都为政治中心的古代,绝大多数的武装叛乱都发生在关东。譬如,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即发端于神奈川。正是这种特殊的历史沿革,使得关东人性格中更多了几分叛逆和刚直。从这点来看,小泉就是关东人典型中的典型。或许,真的如织田信长所说:“所谓的政治就是揣摩人性。不能了解乡下人的固执、京都人的傲慢,就不能真正了解政治。”

  小泉青年时代的经历,对于他的政见和政治思维起到很大的塑造作用。年轻时的小泉和许多“二世仔”一样,浪荡不羁,吃喝玩乐,十足的

花花公子一个。在他
留学
英伦时,父亲病故,临终时要小泉回国继承父业,参加众议院选举。父亲的临危授命使小泉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至少多了一份家族责任感。其实,像这类浪子回头、终成大器的故事在日本屡见不鲜。从古代的信长、前田利家和丰臣秀吉再到现代的山本五十六,莫不如此。而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在人生道路上都出现过一些对其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人。譬如信长,尽管部下很厌恶他,但父亲信秀始终没对他失去信心,师傅平手政秀为了让他警醒,甚至不惜剖腹死谏。信长因此不再沉沦,奋起直追,不但获得部下的认可和拥护,更成就了一代霸业。但反过来讲,小泉从政更像是在履行对家族和国家的义务,而没有太多的个人野心,所以在最辉煌的时期选择急流勇退,毫无贪恋权力的迹象。从这一点上看,这个怪人确非凡人。

  如果说父亲的死让小泉不再堕落,那么真正将他引入政治的就是导师福田纠夫。1969年小泉落选众议员,蛰居在福田门下,担任秘书,平时自然少不了耳提面命的教诲。福田是个擅长经济的老资格政治家,长期任职大藏省,历任多种党政要职。他是个务实派,也是个改革派。1976年洛克希德案葬送了三木内阁,福田临危受命组阁,并延续了三木的改革方针:消除金权政治和派阀对抗;改善元老政治体制;实行全体党员参加的总裁直选。对照今日小泉对党政的改革,和福田如出一辙。小泉虽然平时不得不迁就派阀利益,但反派阀理念却非常坚定。因为反派阀的福田当初也是备受派阀掣肘,最后一事无成,黯然下台。而之后的大平正芳更为此积劳成疾死于任上。派阀政治的黑暗给年轻时的小泉留下了深刻而恶劣的印象。此外,中曾根康弘对小泉的外交及整体国家战略理念浸淫甚深,因为他们都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同时,中曾根也是个擅长利用大众传媒来引导舆论的高手。这就是小泉和中曾根的聪明之处:他们都敏锐地觉察到日本正由精英社会向大众社会转变的趋势。

  最后,与其说是民众选择了小泉,更不如说是时代选择了小泉。对于日本而言,内政改革比外交来得更重要。古人说:内政不修,外事不举。现实的日本人是深谙其理。小泉的强硬外交其实在国内也遭到诸多诟病,但至少向国际社会表明了态度:日本要成为政治军事大国。这一点,恐怕并非少数日本政客的想法,而已经成了整个日本社会的共识。小泉的上台并非孤立的偶发事件,而是“时势造英雄”。

  漫漫五载,硬汉小泉改变了日本,背后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思考和诸多的不确定。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不得不面对一个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强硬的日本。或许,真的到了变换一种思维的时候了。

  相关专题:南风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