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眼中的迪拜:中东的上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14:30 外滩画报 | |||||||||
这是一个被金钱堆砌起来的城市,全球五分之一的起重机在这里运转,25万工人建筑着各类繁华的建筑物;中国人在这里近10万人,但多为贸易商人和工程承包商,大型建筑工程设计师寥寥无几。到迪拜去、到科威特去,到卡塔尔去,成为象党杰一样的中国建筑师的勃勃梦想。 文/李琴 图/彭辉
“中东的上海。”第一次到迪拜,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研究所高级建筑师党杰便如此断言。 和党杰一样,同样来自上海的美国易道环境规划有限公司建筑师吴昱东将迪拜比作上世纪90年代的浦东。他拍了很多照片,照片里只有两种场景:完工的高楼和未完工的高楼。 党杰不喜欢这个被金钱堆砌起来的城市,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迪拜的向往,他渴望进军迪拜。“也许迪拜不是建筑的一个发展方向,但迪拜促进了许多建筑技术的革新,从这层意义上说,迪拜是建筑师的梦想。” 党杰说。 迪拜——被仿效的城市 目前正在迪拜进行的各项建设,加起来超过了7000亿美元,而整个伊拉克的重建资金也不过530亿美元。全球五分之一的起重机在这里运转,共有25万建筑工人在这里工作。这里火暴的一个指标是当地周一出版的《海湾新闻报》的房地产广告,版面有148页之多。迪拜塔、迪拜乐园、迪拜海运城、迪拜硅谷、迪拜汽车配件城等都在建设和计划建设当中。 今年6月,吴昱东第一次到迪拜,他参与的是个大工程,业主是投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阿联酋地产巨头Emaar集团。 “迪拜提供了足够大的创作空间,也是更大的挑战。”吴昱东说。 从1995年到2005年,迪拜的GDP总值成长了230%,其中,石油收入仅占6%。吴昱东说,早在10多年前,旅游便取代了石油成为迪拜的主要支撑项目。最初沿着海岸线开发,然后由即将开发遍了的海岸线一直往沙漠深处延伸,新的机场正在建设。从市中心沿着主干道往外直走,在仍是一片滚滚黄土、一望无际的大片荒芜土地上,虽然偶然可见几只骆驼缓步而走,但已呈现出堪称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 迪拜人对此争论不休:迪拜能否无止境扩张下去?迪拜该何去何从?环境是其中一个问题,迪拜沿海所建的防御堤坝所占面积非常大,甚至影响了潮汐,并进一步影响环境。 但目前看来,迪拜是成功的。只不过30多年前,迪拜脱离英属殖民地,与其他6个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联合成立阿联酋。那时的迪拜,还是一个人口不过10多万人的小港口。而如今早已成为世界的创意中心,被国际媒体誉为“新纽约”。 在迪拜,白皮肤的西方人比正统的阿拉伯人更多,外国人所占比例超过了80%。同时,迪拜本土的设计师也非常少,大部分都来自西方国家。 在党杰看来,迪拜的火热首先该归功于迪拜良好的政治环境,迪拜是中东治安最好的城市;另外,石油而富裕的阿拉伯人有足够的财力来满足建筑师的任何奇思妙想;三是公平的竞争环境,大部分项目都是国际招标。 有人把迪拜称为中东的拉斯维加斯,除了赌场之外,什么都有。伊斯兰戒律向来戒酒,但迪拜为了吸引外商,打破了这一回教规定,适时开放禁酒令,甚至容许设立酒吧。迪拜的夜晚灯火通明。 迪拜的成功刺激了许多中东小国。“中东可能会复制出许多个迪拜。”沙特阿拉伯宣布投资价值2,500亿美元的建筑工程,科威特宣布在未来的10年内,将建造超过100座高楼,卡塔尔的建筑工程10年内的总投资值也将高达1000亿元,“一踩油门就能冲进大海”的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始大兴土木。同时,巴林和阿曼正在赶上来。 迪拜难觅中国建筑师 迪拜有不少中国人,传闻有10万之众,约占迪拜总人口的1/10,但大多都是贸易商人,或者工程承包商。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发展报告2005-2006》数据显示,2005年海湾国家工程承包发包额达310亿美元,中东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场。有新闻称,当年伊拉克战争尚未结束,江苏的工程承包商便开始源源不断地将建筑工人空运过去。 党杰回忆说,一次飞往中东的飞机上,大部分的乘客都是来自中国的建筑工人。但中国建筑师,他只见过一个。 阿拉伯业主更愿意选择西方著名建筑事务所,阿联酋正在建造中的高约800米的“迪拜塔”是由美国芝加哥的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科威特正准备建造有史以来最高的摩天大楼,设计这座高1001米的建筑物的是英国的埃里克·库恩斯建筑事务所。英国的建筑事务所WS Atkins在海湾有31个工程,包括卡塔尔的公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平台、迪拜的住宅楼和办公楼。 前一段时间有新闻称,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参与了全球最大的人工岛屿——迪拜朱美拉棕榈岛建设。当《外滩画报》记者与之联系后却得知,该公司已中途撤出这一项目。 吴昱东的迪拜之行没有碰到他的中国同行。回上海后,他联系了许多在国内大型建筑事务所工作的同学,没有人在迪拜,也没有人有计划到迪拜。 中国建筑师很多不愿意走出国门。党杰的前同事、米丈建筑事务所负责人卢志刚并没有在国外接手项目,他告诉记者:中国建筑师在国外的项目大部分都是对外援助项目,属于国家行为。国内项目已经非常的多,规模也很大,中国建筑师并不缺少机会,没有人愿意再走出去。 也因为条件艰苦,许多中国建筑师不愿意到科威特接手项目。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战火之后,科威特满目创痍,城市破旧不堪。科威特禁酒,没有夜生活,晚上一片死寂。迪拜的环境虽然好一些,但沙漠中施工仍艰苦不堪。 中国建筑师走进中东 中国企业联手进军中东的代表作便是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在中东的第一个项目——位于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萨尔米耶地区的奥林匹克综合楼,地上35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这栋大楼将建成为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办公大楼,科威特国王也是理事会理事。 2005年10月, 40岁的党杰第1次到科威特。之后半年,党杰又4次到了科威特。一切都是机缘巧合。业主Ghassan先生是科威特人,银行家,由于父母是外交官,一直在英国生活,他坚决反对兴建科威特民族建筑,希望能够建造一栋现代建筑。党杰带了6种方案去见Ghassan,最终从同时参与竞争的科威特当地的多家建筑公司中成功突围。 造型图中并立的两幢高楼依海而建,与科威特著名的白塔遥遥相对。奥林匹克综合楼备受关注,当地一些媒体记者采访了党杰,中国建筑师的到来让他们备感惊讶,多数报道对此表示支持。但私下里,一些当地建筑师的言论并不友好,惊讶而抵触。Ghassan事后告诉他,不断有人游说劝阻,不能将工程交给中国人。Ghassan的回复是:如果你能做得更好,这个项目就交给你。 语言沟通、投资的严格控制和这样那样的修改意见使得工程的进行困难重重。 然而声名传了出去,新的建筑项目找了上来。今年6月,党杰又接手了卡塔尔和多哈的项目,都是高层办公楼。目前,卡塔尔和科威特的项目同时进行着,还有一些项目在联系之中。 科威特——卡塔尔——迪拜。党杰计划着。 “一旦窗户打开了,就会有更多机会。”党杰自信满满地说。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