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衰落论谱系:想到拿破仑民众的伤感油然而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17:0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一旦想到拿破仑,民众今不如昔的伤感和愤怒油然而生 本报评论员 刘 晗 3月6日,法国总统希拉克结束了对沙特的访问。希拉克此次访问首在维护油价稳定和加强法沙贸易,但从其近期外交动作看,扩大在中东以及世界的影响则更明显。2月20日,
可以从近期法国盛行的“衰落论”来对以上作些有益解释。最近的法国不平静。《衰落中的法国》、《破产的法国》、《小上帝的末日》、《精英的垂死期》等正在书店热卖;“衰落学家”知识分子成了法国电视节目的常客,不断吸引着民众的眼球。这激怒了希拉克,他指责这些学者是在“抽法国的鞭子”,这样看来,选择出访就是较好选择:既能耳根清净,又能通过外交动作来昭示法国的力量。 实际上,“法国衰落论”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追寻它的谱系的话,其实它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滥觞。但真正成为全国性的关注事件和讨论热门,却由尼古拉·巴维莱兹(Nicolas Baverez)爆得大名的《衰落中的法国》挑起。这135页的小册子容纳了法国近千份的历史和现实统计数据,虽然有人批评它有失偏颇、论证不够严密,但它却大大的激起了民众的热情,12万册的销量令人瞠目结舌。很显然,一旦书中列出了拿破仑,民众很显然要和希拉克做对比,今不如昔的伤感和愤怒油然而生。 到了2004年,法国思想界可谓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德里达去世之前,知识界就在哀悼法国的末落。在6月到8月间,法国主要媒体《费加罗报》发起题为“成为法国人意味着什么”的大讨论,有40多位哲学家、政治家、学者和作家陆续发表文章。哲学家德尔索的一段话广为传诵:“一个如此辉煌的民族怎么会变得如此平庸、如此沉闷、如此锢于己见,在今天做法国人就是去悼念我们不再拥有的品质。”在他们看来,法国的症状是:在全球体系中失势,在欧盟中角色削弱,经济停滞和失业激增、移民问题突出。 这些到了2005年果然一起发作。5月,担心在欧盟体系内得不到好处反而受到其他国家就业冲击的法国民众否决了法国自己力促的《欧盟宪法条约》;7月,巴黎申办2012年奥运会败走麦城,《世界报》的社论毫不留情地打出了《确实在衰落》的标题;10月,震惊世界的巴黎骚乱将移民融合问题凸现出来,使标榜博爱的法国灰头土脸。这足以让“衰落论者”继续渲染法国没落,足以让民众去听法国衰落的论调。 其实“法国衰落论”,很难说没有政治争夺的成分,法国一些政客特别利用这种宣传来动摇希拉克政府。平心而论,法国的境况远远不至于到衰败的地步。“法国衰落论”之盛行以及其政治效应完全在于法国人的民族性。去年出炉的《六千万法国人不可能错》一书里说,这是一个信仰国家、崇尚中央集权、大国意识和爱国情感的民族。确实,前总理若斯潘曾因在电视上说“国家不是万能的”而被迫向公众道歉,这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找不到。很显然,“法国衰落”的恐惧不过是一些大国心态极强的法国人自己造出来的,一个没有强盛过的小国不会哀叹衰落,而曾盛极一时的英国现在也未出现如此论调。 看来,对于希拉克来说,仅仅通过外交来确认大国地位还不够,他还必须停止发怒并改进国内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