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周庆安:中美关系,1230页的历史翻不过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09:0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周庆安

  中美关系解冻,是国际政治“打破僵局”,改变零和博弈的一个典范案例。然而,34年过去之后,在国际关系史中,还有许多没能打破的僵局,甚至其中不少僵局都是刚刚产生的。

  中国的十一黄金周之前,美国国务院和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联合召开了一个名为“扭转冷战——中国与美国1969-1972”的研讨会,当年参与尼克松访华的温斯顿·洛德,切斯·弗里曼、卡特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老布什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斯考克罗夫特等悉数到场。

  这样一个重量级的研讨会的起因,是美国国务院刚刚解密的一份新文件《美国外交关系文件1969~1972,卷17,中国》。这份全文1230页的文件将中美关系中这个特殊历史阶段的双边文件铺陈于方寸之间,向我们展示了中美两国的相互依存从那时候开始正式成为两国共同认可的事情。

  将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旅,作为中美两国在扭转冷战中所做出的共同贡献的一个标志,对于两国关系史来说无疑是恰如其分的。尽管在那之前的许多年中,美国一直都以新生中国为其意识形态的大敌,但是意识形态到底敌不过地缘政治的巨大诱惑力。文件透露,基辛格在秘密访问北京之后,给尼克松写的备忘录中详细论述了他与

周恩来总理讨论的九项议程,双方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共识。基辛格甚至略带
幽默
地汇报说:“当我们抵达机场前往北京的时候,翻译告诉我,我们经过的路上有标语说要对‘美帝国主义’如何如何……但是当10月26日(1971年)我们返回机场的时候,标语还在,标语上那些敌对的词句消失了。标语上重新写了点东西,不过和美国无关。”

  中美关系解冻,是国际政治“打破僵局”,改变零和博弈的一个典范案例。然而,34年过去之后,在国际关系史中,还有许多没能打破的僵局,甚至其中不少僵局都是刚刚产生的。如果说之前我们还在为中东僵局感到忧虑的话,那么伊朗与朝鲜的核僵局,则是2004年以来国际政治的新僵局。

  打破僵局需要智慧,更需要承受力。从这份1230页的文件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即便是在中美关系快速发展的日子里,美国国务院中不少人甚至包括国务卿罗杰斯,都对这个决策表示过质疑。而作为共和党保守派代表的尼克松,却选择了“转向”并成为中美关系破局的有力推手,不能不说是对国际关系史的一个精彩注脚。

  破局,仍然是对于今天中国与美国外交的挑战。如果说两国已经在过去34年的历史中,对扭转冷战的对立和国际秩序的对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那么今天这种破局,则更加技术化。34年之后,国际社会已无冷战之虞,但是需要扭转的还很多。即便是在中国周边的东北亚安全环境中,包括朝鲜半岛、台湾海峡的局势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扭转。而10月9日上午朝鲜进行的核试验,则将这种“僵局”推到了极至。但这个局,不破不行,不破也不能成文章。

  破局,也是今天中美双方视彼此为利益攸关方的“利益”二字所在。两国的共同利益,从1972年开始,在维系世界稳定方面就没有变化过。即便是今天全球在核扩散问题、恐怖主义问题上充满了不确定性,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仍然有增无减。问题是,在安全、利益作为现代国家意识变得尤为重要的时候,我们如何寻找不确定性中恒久不变的内容。

  国际政治作为一门科学,其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可验证性。也正因为如此,国际政治中的突破和扭转才格外艰难。大的国际格局变化和突破,往往是从点滴政策突破开始的。否则多边对话就失去了意义。当然有的时候这种突破甚至需要往复数次才能完成。但至少从目前来看,尽管事隔34年,这1230页浓缩的这段历史仍然无法翻过去。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味和验证的东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