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北大清华等校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称要通过此联署文章“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这不禁让我们想起,诸多民族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的现实。我们不能抛弃民族文化,必须更加大力地发扬民族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保持民族文化的承继和独立。然而,抵制圣诞节虽是一种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忧思,但仅此就能保证民族文化的独立和存续吗?我们又该如何做? [评论]
    最新动态:抵制圣诞节发起人:发起倡导基于对中国文化自信
             超六成网友支持抵制圣诞节 一名博士宣布退出
             李楯李文谈是否抵制圣诞:国人应多一些开放心态
在线调查
你如何看待中国人过圣诞节?
赞同,民众只是找机会轻松,并不是被西方文化洗脑。
反对,中国人过洋节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
无所谓。

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简介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详细]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详细]
清明节[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详细]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等等。[详细]
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习俗,相传每年这个夜晚,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详细]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详细]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详细]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等,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详细]
图说圣诞节
法国巴黎迪斯尼乐园亮灯迎接圣诞节
日本猴子圣诞节前夜泡温泉取暖
巴黎糕点师为圣诞节烤制绚丽蛋糕
驻伊美军女兵偷看袜子里的圣诞礼物
奇石圣诞老人亮相京城
联名抵制圣诞节
    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情况,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 [全文]
抵制圣诞节的联合署名倡议书
    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在此,我们,十位来自中国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郑重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全文]
后续:一名博士宣布退出
    12月22日清晨,十位博士之一的南京某著名高校博士研究生表示,他已经通过发起人,要求除去联名倡议书中自己的名字,表示署名并没有经过他授权,文章也没有经他确认,“文章不能代表我的观点”。 [全文]
元宵节:为何热闹不起来
    与人们抱怨年味淡如水一样,如今的元宵节也让人打不起精神。除了电视台举办一些晚会类节目外,元宵节狂欢的火爆刺激场面,早已尘封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现在的孩子们,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闹元宵是怎么回事。 [全文]
七夕节:何以不敌情人节?
    土“七夕”何以不敌洋“情人”?一是人们对“七夕节”的文化底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二是“七夕”没有一个统一的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三是“七夕”在时令上不能“情”、“景”相融。 [全文]
中秋节:文化内涵趋于消失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多元文化日益丰富,使得包括中秋在内的诸多民族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商业化将中秋演变成了“月饼节”,而其中最核心的“祝愿社会和谐进步和家庭团圆幸福”文化内涵则逐渐沦丧,趋于消失。[全文]
重阳节:敬老,别让它悄悄溜走
    节日的形式固然重要,但节日中蕴藏着的中华文化的基因更不能忽略。比如重阳节,未必非得“登高”或“买糕”,但是我们,包括我们的孩子,必须知道重阳节是敬老的节日,必须懂得“孝”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的分量。 [全文]
正方:拒斥耶教是复兴儒学的必然命题
    儒、耶不同路,特别是耶教一元论、主宰性、绝对化的“上帝观”,使得拒斥耶教成为复兴儒学、重建儒教的必然命题。 [全文]
为博士联名抵制圣诞忧思民族文化鼓掌
    首先,为他们的勇敢精神鼓掌。其次,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忧思鼓掌。国人不理解圣诞节,却要过圣诞节,背后分明是对西方文化的下跪思想,媚外情感,因此,抵制圣诞节实际上是一种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忧思。 [全文]
抵制圣诞节 免使中国文化被沦陷
    中国人过圣诞是件很傻的事。没有文化背景,没有信仰背景,甚至连最基本的语言背景都没有。圣诞在中国红起来是个莫名其妙的事情。往严重的方向去说,圣诞节在中国的红火是中国文化被西方文化沦陷的证明。 [全文]
反方:抵制圣诞节背后的文化反思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在经济上超越西方可能性不大,如果也同时丧失了“文化主体性”,那我们在这种“世界大势”中就会彻底迷失自我——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从来都是文化认同......[全文]
对抗排斥就能保证民族文化的独立和存续吗?
    在一个开放、全球连通的时代,我们不能抛弃本民族文化,必须更加大力地发扬民族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保持民族文化的承继和独立。但是,以一种对抗、排斥甚至“复古”的方式,就能保证民族文化的独立和存续吗? [全文]
抵制圣诞节是对自身传统文化不自信
    对于国人对“圣诞节”等洋节的“追捧”完全没有必要进行人为的抵制,更不能粗暴“棒杀”。不管是人为“拔高”自己的节日,还是“贬低”或“抵制”别人的节日,都有违文化发展规律,也是对自身传统文化不自信的一种极端表现。 [全文]
不能将“洋文化”一网打尽
    圣诞节在国内大行其道,是国人尤其是青年在传统节日缺乏吸引力的语境下,一个情感表达和情绪宣泄的载体。抵制这个既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也不具备积极意义的“洋节”。将“洋文化”一网打尽是很不客观,也是做不到的。 [全文]
“抵制圣诞节”更象一次自我炒作
    他们公开呼吁抵制圣诞节,真是为传统文化忧心吗?如果是,他们太迂腐闭塞了,应该回到现实中来,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强势,不是靠抵制外来文化就可“毕其功于一役”的。如果他们不是出于真心,那么就是一次哗众取宠的自我炒作。 [全文]
中立方:该让人忧虑的不是圣诞节
    最值得做的事情乃是去尽力“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重新建构已“沉沦”了的“文化主体性”。而“文化主体性沉沦”既与文化本身有关,也与政治、经济、人权等的“沉沦”有关。 [全文]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进而脱掉大衣。南风最终获胜了。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南风效应”。
    单纯地抵制西方节日,不但难以实施,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要抵御西方文化的扩张,我们最该做“南风”,要丰富我们本有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赋予其新的含义。 [全文]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发表 会员代号: 密码:
评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