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报的评论是怎样?党报的评论应该怎样?殊途同归都一样,在重要时刻和重要事件上客观、理性、不失声,包容、开放、能够“打捞沉默声音”。真理就是在不断追问、试错中产生的。

  年终岁末,新浪评论约请数家媒体评论部评论员,谈他们的工作、他们的感悟、他们的思考,重看他们推荐的评论文章。本期请看《广州日报》评论部荐读的5篇文章及来自他们的思考。(点击下列图标查看更多)

  “连《人民日报》的评论都改变风格了,《广州日报》没理由落在后面”。这是今年本报评论部流行的一句话。

  即将过去的2011年,作为一份党报的评论,欣慰的是,在几乎所有重要时刻和重要节点、事件上,我们都没有失声,同所有的报纸评论一样,我们发出了时评作者应该发出的声音,把观点传递给了读者,把思考留给了公众。

  有人说,我们的评论之所以敢言说不逊于都市类报纸评论,缘于广东这个相对较为宽容的媒体大环境,也缘于广州这个相对成熟理性的市场化竞争氛围。确实,广州日报的新闻已经闯出了一条路子,其操作理念和市场化运作方式,让内地其他党报极为羡慕。有很多报纸来我们这取经,可是听完介绍后,第一反应就是摇头叹息:广州日报的这一套,其他党报是学不来的。无他,容忍度不同而已。

  不因党报身份而畏首畏尾,不因身处体制内而迷失方向,和所有的时评作者一样,以公众的立场、媒体的自觉、时评人的警醒,公正、客观、理性地发出这个时代的呐喊,从关注“小悦悦”等个体生命的尊严,到“校车孩子”的制度反省;从解剖“政府失信的危害”,到“乌坎事件的教训”……这一直是我们评论追求的方向

  2012年,本报评论版将正式改版,版面前移到封2版,位置的前移、版面的增加,不会禁锢我们的思想,只会激发我们的斗志。愿和所有同道中人,一同求解这个时代的“密码”所在。 《全文阅读
1、以“占领华尔街”为鉴可以正衣冠  席卷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已蔓延至近千座城市。昔日惯常于在别人家里搬弄是非的山姆大叔,这次也中招,后院起火,颇为狼狈。各种迹象表明,繁荣的表象下面,今日美国社会的深层裂痕正在日益得到裸露和放大。这也给了我们某种前车之鉴。稳定是家国之福,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必要前提。(刊于2011年10月10日)《 全文阅读

  推荐理由:发轫于美国华尔街的“占领”运动,当时旋即席卷欧美发达国家,令人错愕。对这场运动,是看热闹,还是进行更深层思考?我们选择了后者,并由“彼”及“此”,对中国转型期积累的内在矛盾可能引发的类似骚乱提出预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小悦悦惨剧应触发“冷漠之我”自省  每一个“我”,都可能成为那7分钟里冷漠走过血泊中的小悦悦身边的“路人”;每一个“我”,恰恰随机性地构成了那7分钟里面对一个亟须救助的幼小生命却无所作为的“看客”!如果要谴责、要反思,不妨先从每一个“我”开始……(刊于2011年10月17日)《 全文阅读

  推荐理由:事发第二天,广州日报便在评论版头条及时见报这篇评论,是此事发生后国内媒体中最早刊发的评论之一,同时也最早提出“冷漠之我”的自省,“每个我都可能成为18个路人之一”观点的提出,使得对此事件的反思从一开始便立意更高、层次更深。随后几天,类似观点在各媒体密集体现,让一场仅仅针对“他们”的“旁观式谴责”转化为每个“我”的自省,收到更深远的社会意义。

3、铁道部 请给公众一个实事求是回答  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到否认下令停止救援、诿过于信号灯,从这起特大安全事故责任者脸上,公众看不到应有的诚意。公众对事故真相紧追不舍,对相关官员言行锱铢必较,并非为了看谁出丑,看谁倒台,也不仅是为了告慰死者在天之灵,慰藉家属失去亲人之痛,更重要的是为了警示未来,避免社会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刊于2011年7月29日)《 全文阅读

  推荐理由:2011年对于中国高铁事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不祥之年。一次追尾、40条人命,把沉淀在高铁身上的问题揭了一个底朝天。事故已够可怕,而更可怕是的,本是人为事故最后被描述却成为“天灾”,相关部门一系列反常的表现,令公众气结。年底前的调查报告也还原人祸的事实,再次证明了某些人惯于撒谎的本性。事件虽尘埃落定,但谁又敢担保不会再发生同类事故呢?值得拷问。

4、“拚爹”泛化 社会也要反思  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总会下意识地寻找“趋利避害”的办法,这是人的本能使然,并不出奇。让人扼腕的是,某些人遭遇交通事故之后,其本能反应不是报警,交由司法部门公断,而是在第一时间寻找“官亲”,恫吓、威慑对方,“拚爹游戏”玩不转就“拚叔”、“拚家人”……说明寻求公权庇护早就内化为多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刊于2011年1月5日)《 全文阅读

  推荐理由: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清流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社会丑陋现象口诛笔伐,而忘记自己也是社会中人,身上的“社会病”一样也不少。譬如“拚爹”,批评他人很容易,那是因为自己没有李刚那样的“名爹”。有多少人经得起这样的拷问:如果你也有过硬的“资本”,你会不会“拚爹”。所以,在对别人进行道德审判时,也请扪心自问。

5、热议捐赠校车无关“弱国心态”  热议向马其顿援助校车事件,根本原因不是我们心眼小、缺乏自信,而是民众对国内校车缺乏安全的反思。援助马其顿校车没有错,舆论也不是在故意找外交的“茬”,但校车事故刚刚过去不久,人们还未从阴影中摆脱出来,就传来援助校车的新闻,这种“巧合”让民众情绪上难以接受。(刊于2011年12月6日)《 全文阅读

  推荐理由:捐赠校车,弱国心态,刺痛了不少人的神经。而从龙永图到吴建民,这些体制内的官员即使脱下官服,仍然摆脱不了官僚的话语体系。表面上看,这篇评论针对的是吴建民个人的言论,但所指的则是整个官僚生态--为何体制会影响一个人如此之深?同时对捐赠马其顿校车的不适时外交举动也有所暗指。

网友留言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