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发轫于美国华尔街的“占领”运动,当时旋即席卷欧美发达国家,令人错愕。对这场运动,是看热闹,还是进行更深层思考?我们选择了后者,并由“彼”及“此”,对中国转型期积累的内在矛盾可能引发的类似骚乱提出预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推荐理由:事发第二天,广州日报便在评论版头条及时见报这篇评论,是此事发生后国内媒体中最早刊发的评论之一,同时也最早提出“冷漠之我”的自省,“每个我都可能成为18个路人之一”观点的提出,使得对此事件的反思从一开始便立意更高、层次更深。随后几天,类似观点在各媒体密集体现,让一场仅仅针对“他们”的“旁观式谴责”转化为每个“我”的自省,收到更深远的社会意义。
推荐理由:2011年对于中国高铁事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不祥之年。一次追尾、40条人命,把沉淀在高铁身上的问题揭了一个底朝天。事故已够可怕,而更可怕是的,本是人为事故最后被描述却成为“天灾”,相关部门一系列反常的表现,令公众气结。年底前的调查报告也还原人祸的事实,再次证明了某些人惯于撒谎的本性。事件虽尘埃落定,但谁又敢担保不会再发生同类事故呢?值得拷问。
推荐理由: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清流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社会丑陋现象口诛笔伐,而忘记自己也是社会中人,身上的“社会病”一样也不少。譬如“拚爹”,批评他人很容易,那是因为自己没有李刚那样的“名爹”。有多少人经得起这样的拷问:如果你也有过硬的“资本”,你会不会“拚爹”。所以,在对别人进行道德审判时,也请扪心自问。
推荐理由:捐赠校车,弱国心态,刺痛了不少人的神经。而从龙永图到吴建民,这些体制内的官员即使脱下官服,仍然摆脱不了官僚的话语体系。表面上看,这篇评论针对的是吴建民个人的言论,但所指的则是整个官僚生态--为何体制会影响一个人如此之深?同时对捐赠马其顿校车的不适时外交举动也有所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