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退出欧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2016年02月24日09:38  新闻专栏  作者:世界灵敏度  
英国退出欧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英国退出欧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文/赵灵敏

  2月19日,经过30小时通宵达旦的马拉松式谈判,英国与欧盟就欧盟改革达成协议。此前,英国一直对其他欧盟成员国的移民在英国享有的福利耿耿于怀,并要求加强自身作为非欧元区国家在欧元区事务上的话语权。为了让英国留在欧盟、保卫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成果,欧盟再次做了让步,基本满足了英国的条件,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伦敦在欧盟建设中的特殊身份。

  挟这份协议释放的积极信号,卡梅伦宣布将于2016年6月23日为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并认为留在改革后的欧盟内英国将会“更安全、更强大、更富裕”,而离开欧盟将对英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但是,执政的保守党在是否脱欧的问题上立场并不一致,和卡梅伦同属保守党的伦敦市长约翰逊已公开表态支持脱欧,有6名内阁成员也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即便如此,英国退欧的可能性仍然不大。

  从历史上看,在英国和欧盟的关系中,英国一直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伙伴,只想捞好处,却从来吝于付出。在欧盟成立之后的很多年里,英国一直坚持其“光辉孤立”、“离岸平衡手”的传统角色,和欧盟若即若离。直到1973年,为了分享日益壮大的欧洲共同市场的好处,英国在经过长期的犹豫、怀疑与讨价还价后才最终决定加入欧共体(欧盟的前身),但又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陆陆续续给自己留了很多后门,包括拒不参加欧元区,也不加入开放边境的《申根协定》;对签订《里斯本条约》,也以司法、社会政策等领域的“例外权”作为交换条件。2011年,英国拒绝签署旨在加强欧盟财政纪律的“财政契约”。2012年11月,英国否决欧盟扩大预算的提案,令欧盟峰会以失败告终。英国众议院一份数据表明,欧盟制定的决定和法律只有很小一部分被英国议会通过。

  应该说,英国40年来一直是欧盟中的特权分子和游离分子。英国的这种做法,有其一直放不下的“曾经阔过”的历史心态,也有现实的利益冲突,而这种冲突,在金融危机的艰难时刻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英国在自身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援助希腊等国家,这让很多英国人感觉得不偿失。其次,欧盟为救助危机而出台的一些举措,比如开征金融交易税等,威胁到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第三,欧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中东欧国家的居民跑到英国打工,给英国的福利体系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一些英国民众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对欧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满。

  这样一来,许多英国人对欧盟信心缺失的严重程度就到了需要全民公投才能做出决定的地步。但是,英国又不太可能退出欧盟,这是因为英国是一个绝对实用主义的国家(加入亚投行就是表现之一),除非欧盟给英国带来的好处已小于带来的不便和付出,否则英国不会退出。而目前,这个临界点还远远没有到来。

  欧盟是一个人口超过5亿的市场。目前英国57%的出口和56%的进口都来自欧盟, 英国10个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有8个为欧盟国家;在投资方面,欧盟既是英国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也是英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在就业方面,有350万个岗位与英国的对欧贸易有关。英国的外国银行分行中有1/3属于欧元区银行,它们必然伴随着英国的“退出”而逃离。这还不算作为欧盟成员给英国带来的政治和外交上的好处。因此,英国的最大利益不是离开欧盟,而是既享受欧盟成员国的好处,又不受欧盟条款的约束。而过去的几十年,它正是这样做的,其他成员国出于种种考虑,也一直愿意迁就它,英国没有理由离开。

  民调机构YouGov的调查也显示,大多数英国人也倾向于让国家留在欧盟。在受访的1823人当中,34%表明肯定会投票留在欧盟;18%的英国人可能会选择支持留在欧盟,但表明愿意接受劝说。相比之下,只有18%的英国人表示肯定会投票选择脱欧。

  因此,卡梅伦举行公投的承诺,并不意味着他希望英国脱离欧盟,而是和当年同意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一样,以退为进,希望用公投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对脱离欧盟的问题做一个了断。如果说苏格兰公投是惊险过关的话,那么,英国通过公投留在欧盟的几率要比这大得多。另外,放出脱离的风声,让欧盟在压力之下给英国让渡更多的好处,应该也是卡梅伦的重要考虑。因此可以肯定,英国脱离欧盟的可能性并不大。

欢迎关注“世界灵敏度”欢迎关注“世界灵敏度”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英国 欧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