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祭出朱镕基时代的大招

2016年03月15日09:13  新闻专栏  作者:马光远  
中国为何祭出朱镕基时代的大招 中国为何祭出朱镕基时代的大招

  文/马光远

  朱镕基时代的很多经济政策,现在来看,都令人称道和怀念。

  称道的原因不是因为当时没有反对的声音和压力,而是朱镕基在反对和压力中依靠强大的执行力,完成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比如,国企三年脱困,承诺之时,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说说,但三年之后,老朱做到了。再比如,他力主推动的“债转股”方案,当时备受争议,但事实证明,债转股是一招真正的高手才能下出的大棋局,如同阿尔法狗对阵李世石的第四盘,李世石第78手下出的泣天地惊鬼神的一步。这一步事后看,让中国的国企活了,让中国的银行活了,让中国的大棋局一下子全部摆脱困境。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的经济政策,在大的历史变革周期,有历史纵深感的政策并不多,大多时候,是历史的列车推着中国经济和政策往前走。但朱镕基时代真的是一个例外。

  今天,中国经济的列车又到了十字路口。改革的问题,国企的问题,银行债务的问题,高杠杆下的金融风险问题,结构问题,可谓错综复杂。高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涵盖经济应对之策,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重大举措,然而,对于累计重重风险和矛盾的中国经济而言,在当下如果没有真正大局观的妙手,在复杂的经态势中寻求突围,这些问题本身的风险,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衍生的风险都可能成为政策无法承受之重。在当下的时代,中国的宏观政策需要担当,需要找到真正的突破点,“负天下之谤”而亮招,对于中国经济能否突围成功,非常关键。

  “两会”期间,外媒报道,中国将于近期出台相关文件,允许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实施债转股,以支持实体经济,此文件并由国务院特批,以突破商业银行法规限制。3月8日中国上市公司熔盛重工的公告显示,拟向债权人发行最多171亿股股票抵债,抵消债务总额高达171亿元,债转股对象包括22家债权银行和1000家供应商债权人。其中,中国银行是其最大债权方,债务总额为63.1亿元。熔盛重工将向中国银行发行27.5亿股股票以抵消27.5亿元债务。在此次债转股完成后,熔盛重工最大的债权人中国银行将变成其最大股东。中国再次启动债转股的传闻被坐实。

  朱镕基时代的“债转股”放在当下,仍然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意味着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中央财政又将为银行的不良资产买单。有评论也认为,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得到了证实,是中国银行业的一大利空。其实,这些解读,基本属于挑刺式的废话。中国从来没有隐瞒银行不断上升的不良资产。监管机构的数字表明,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1.67%,较2014年底提升0.42个百分点,已连续10个季度上升,在去库存和清理僵尸企业的过程中,这个数字肯定还会上升。

  在问题蔓延之前,提前进行处置,一方面代价比较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中国经济出现系统性的风险。在我看来,2016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无疑是经济下行周期下的企业债,以及过去多年,银行信贷扩张导致的信贷风险。至于房地产和政府债,属于长期隐患,起码在2016年,不会成为风险的爆发点。中国目前的非金融债务与GDP的比例从金融危机前的100%左右已经升至约250%,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这种比例蕴藏的风险必须得到及时的处理,而不是隐瞒。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最近对中国的信用风险不断采取行动。3月2日将中国主权债券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为负面后,3月3日穆迪又将中国多家金融机构和国企的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穆迪下调的理由是,中国银行体系风险不断累积,主要反映在持续强劲的信贷增长。高且不断增加的杠杆扩大了企业部门受风险冲击的可能性,银行业资产质量的脆弱性也在增加。此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更广泛基础上支持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能力可能会弱于其此前评估。穆迪的这种评估既有道理,又没道理。有道理是其提示的风险无疑是对的,没道理是没有看到中国政府已经采取的行动是在减少风险,而不是增加风险。

  在中国,很多反对“债转股”政策的人,要么是书斋中的那些整天玩模型的“完美主义者”,认为经济政策都是完美的,吃相不能太难看,要么是整天挑刺者。其实,中国重新启动“债转股”,从防范宏观和系统风险而言,这是正确的一步。如果听任债务和信贷崩盘,结局肯定更加糟糕。朱镕基时代还给我们一个启迪,在历史的转弯处,列车的驾驶员需要真正的魄力和担当,不是去追求完美,而是去解决问题。值得庆幸的是,朱镕基当年没有受那么多噪音的干扰。这种抗干扰能力,更是当下破解中国经济很多难题必须具备的素质。

  作为一个政策研究者,我非常迷恋朱镕基时代,尽管那个时代并不完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朱镕基 债转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