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买不到一款满意的国产手机

2016年03月15日09:24  新闻专栏  作者:理论头条  
你为什么买不到一款满意的国产手机 你为什么买不到一款满意的国产手机

  3•15 VS 手机

  随着手机销量的逐年提升,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有关手机的投诉也呈显著上升趋势,2016年,在央视3•15晚会互动平台接到的投诉中,手机成为重点投诉对象,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受理手机投诉12.28万件,连续七年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一位。

  根据2015年底媒体报道,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早已占据国内手机市场80%以上,且不说外资品牌手机表现如何,快速的增长使国产手机消费纠纷居高不下,各种品质不高的产品充斥市场,并没有给用户带来非常好的体验。

  国产手机市场是一个产能过剩的市场

  2015年国内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5亿部,如今的国产手机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的市场。目前国产手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过度追求性价比,导致虽然手机价格很低,但是质量跟不上,消费者宁愿多花钱去国外抢购,也不买国产的帐。

  据《2015国产手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前三季度,华为、小米、中兴、OPPO和vivo为国产手机品牌出货量前5名,但除了华为手机宣布过1亿销售量外,小米、联想、中兴等品牌出货量差强人意,行业整体仍处于低利润水平。手机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需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行业。激活市场、促进消费、扩大销量这条路既不适应大势所趋,也不是手机厂商可以决定的,所以,“供给侧”才是手机厂商需要作出的改革和调整。

  “供给侧改革”是解决之道

  随着两会的到来,“供给侧改革”一词越来越成为手机大佬之间的流行词汇。

  今年1月的一场发布会上,乐视移动总裁冯幸将“供给侧改革”一词运用到了手机市场:手机厂商需要不断依靠提供高价值的“供给”,包括好的做工、好的设计,完整的内容和服务,才能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而在MWC2016的媒体恳谈会上,任正非也谈到,“物美价廉的东西都靠不住”。现在供给侧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产品的品质。

  简而言之,国内手机厂商需要追求的是“质价比”。改掉过去在价格上追求极致的做法,而是选择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做用户感受最好的产品。按照“质价比”的原则,国内各个手机厂商都开始了新的调整。

  比如说,2015年各家手机厂商都纷纷通过做高品质的千元机来淘汰落后产能,升级用户消费。具体的表现则是荣耀、小米、魅族、乐视等纷纷发力1000—1500元市场,让千元机在外观、设计、性能上都可媲美旗舰机。

  “技术创新”谋划新出路

  如今的智能手机厂商似乎遭遇到了自己的“中年危机”,每次发布的手机功能都是大同小异,千年不变的外观,靠噱头营销的方式越来越让大家感觉审美疲劳。为什么国内手机厂商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国内手机的一大问题是压榨产业链。这种做法虽然给消费者带来了短期的利益,比如超低的价格。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其实带来不健康的竞争,导致很难有资本驱动去产生真正的技术创新。比如,过分地追求屏幕的加工工艺,这种做法虽然没错,但更多的只是“花边功能”创新,为了这些创新,不少上游代工厂都被活活逼死。

  在中国,一些真正实用的功能少有人做,因为这需要底层的技术积累。以iPhone的3D技术为例,这需要通信领域长期技术积淀,进行底层适配才能做成,这种技术创新才是引领行业的创新,才是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创新。

  在中国,要实现在供给侧的持续创新,除了企业本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完善市场规则,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既要在政策设计上鼓励创业创新,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也要继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严打侵权假冒,形成创新有回报的“保障体系”,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让企业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创新也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破除创新障碍,让市场主体围绕新需求充分进行深度创新,满足、创造、引领需求,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也能有自己的“苹果手机”。

  手机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值得思考,这是手机市场在面临同质化竞争局面时期破局的好思路,但“供给侧”的改革还是要从“需求侧”出发,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手机 创新 改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