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灵敏
2015年 9月9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打破了其高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所创下的“63年216天”的统治纪录,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63年来,她迎来送走12位英国首相,出访116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君主,女王并不直接参政议政,仅仅是每周二下午和首相会面一小时。女王与她任内的所有首相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但据说独独对于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缺乏好感。
表面看来,女王的一生平平无奇,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不需要承担政治责任,主要工作是每日穿得一丝不苟出现各种剪彩活动和典礼,说一些诸如“it is interesting”之类永不出错却相当乏味的话。但英国朝野对女王的评价却相当之高。在电影《女王》里,布莱尔首相简直成了女王的粉丝,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而现任首相戴维·卡梅伦的一番话似乎更具代表性:“有时你会听到人们说,君王只是件闪耀的饰品,或只是国家生活的点缀。这是对宪法的误解和对女王的低估。就我与这个国家大多数民众而言,她总是在我们身边。”
而在民间,根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调查,在谁更关心民间疾苦上,35%受访者选了女王,只有9%选了政客。在逾千受访者中,认为女王了解民情的有28%,远远抛离只得9%的政客。67%认为她是英国最伟大或至少是其中一位最伟大的君主。73%受访者赞成保留君主制。
爱德华八世的阴影
尽管已经89岁高龄,《每日邮报》引述女王的密友们称,女王“绝不”退位,服务国家直至老死。不过他们强调,她的这份决心并非因为不放心王储查尔斯,而在于她坚持要信守加冕时的誓言,要把她的生命奉献给国家。对于英女王来说,这显然并不只是一句漂亮话。
伊丽莎白二世的祖父是乔治五世国王,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乔治五世本来有一位哥哥是王储,但后来死于肺炎。乔治五世仓促上阵,继位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军队屡次遭受德国重创,死伤无数,英国人对德国深恶痛绝。但因为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是德国人,乔治五世冠着一个德国姓氏,为了顺应人民的情绪,1917年7月,他宣布王室改姓温莎,并放弃德国授予他的一切头衔和所有世袭权利,以示与德国划清界限。这就是温莎王朝的开始。乔治五世开创了王室接近民众的作风,他经常参观学校、医院、工厂、农场,看到伦敦的孩子在肮脏的小胡同玩耍,他便将王室举办庆典活动的广场让出来给孩子们。1936 年乔治五世逝世,举国哀痛,遗体运到威斯敏特大教堂,有将近100万人不分白天黑夜前来凭吊。
乔治五世的长子是著名的爱德华八世,执政325天便退位了,其原因主要并非坊间所传闻的“不爱江山爱美人”,而是荒唐和不负责任:把军国大事当作玩笑一样讲给辛普森夫人,而辛普森夫人当时不仅尚未离婚,而且与纳粹德国上层官员来往密切,英国政府一直怀疑她把重要情报泄漏给柏林当局,甚至认定她是纳粹分子。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首相鲍德温以内阁总辞职相威胁,迫使爱德华八世逊位。
同样毫无准备的乔治六世上场了,他是爱德华八世的弟弟,伊丽莎白的父亲。如电影《国王的演讲》所述,他有严重的口吃,能力也一般。也因此,他格外勤奋并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二战爆发后,乔治六世拒绝了内阁提出的王室撤离伦敦的请求,他宣布全家将留守伦敦直到战争结束。他还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每天访问部队、工厂。1943年,英军攻占了欧洲战略要塞马耳他岛。乔治六世不顾丘吉尔和军方的反对,来到马耳他慰问军队。1952年乔治六世去世,丘吉尔亲笔写下悼词:勇者无敌。
童年时代经历了两次王位继承危机,目睹了伯父的不负责任,见证了祖父、父亲如何克服困难,领导国家,最终赢得尊重,凡此种种让伊丽莎白二世早早就明白了自身责任的重大。对她而言,国家和责任高于一切,这是不言而喻的,她严格要求自己,于是认为别人也当如此。《时代》周刊认为,英国王室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女王看问题独特的视角。但正是这种视角使英国王室在戴安娜王妃逝世后遭到重大打击。
戴妃逝去之时,伊丽莎白女王拒绝回伦敦悼念,并且不举行国葬,只有查尔斯独自迎回前妻棺椁。从女王的角度看,戴妃出轨和离婚的行为意味着她把自己的个人欲望置于王室的体面和名誉之上,因此是不能原谅的。但她显然忽略了“人民的王妃”的巨大影响力。后来为了迎合民意,女王在戴安娜下葬前发表悼念词,并且降半旗,但是女王的形象已由“优雅高贵”变成了“冷漠无情”。当时,只有48%的英国人认为皇室还有存在的必要,查尔斯王储更担心自己随时会被暗杀。
这是女王60年中经历的最严重的危机,也大概是她唯一的一次行差踏错。其他时候,她似乎总能准确地掌握时代的脉搏,在现代和传统之间找到平衡。女王的着装十分保守,以老百姓能清楚看见她为准则,连裙子的重量也是被计算过的,以保证不会被风掀起走光。但她却连续被顶级时尚杂志Vouge列入了世界上最迷人女性前50,同时列入的还包括超模凯特·莫斯、娜奥米·坎贝尔等等。舒适,优雅,恰当,除了自己不为任何人而打扮,而最后一项也正好是时尚中最重要的一点。
她还在社交网站开设了账户,会见了Lady Gaga,为私人收入交税,裁减王室成员以减轻国家负担,将王室花费上网公示,提醒工作人员关灯省电,登广告招聘工作人员。允许查尔斯王储娶了离婚女人卡米拉;允许威廉王子娶平民凯特。评论家们曾多次强调,伊丽莎白二世的最大成就,就是她令君主制适应了现代社会。
女王的私生活
伊丽莎白二世不仅在工作上恪尽职守,在私生活上也堪称楷模。她和丈夫菲利普亲王在1947年结婚。两人的爱情故事始于1939年。当时,英王乔治六世携家人到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校参观,18岁的菲利普正在那所学校就读。女王对这位远房表哥一见钟情。菲利普的父亲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第四子,当时希腊王位已经由乔治一世的长子康斯坦丁一世继承,菲利普显然是高攀了。
这桩婚事后来在伊丽莎白的坚持下达成。这对新人收到了大量礼品,圣雄甘地送了一块他亲手纺织棉线编织的台布。但是王太后不喜欢这位葬送了印度帝国的人,对他和他的礼品耿耿于怀,她坚持说甘地送的礼物是一种侮辱,是一块缠腰布。
60多年来,两人看起来很幸福。一名为女王写传记的作家评价道:“他们的婚姻很幸福,他们是贵族婚姻的模范,他们将王室的责任、家庭、夫妻关系牢牢维系在了一起。” 一名王室助理传出一个“秘密”: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多年来和谐相处的秘密是二人达成的一项“契约”。在公众场合,女王是高高在上的国家元首,而在家里则以丈夫菲利普为尊。在白金汉宫里,女王时常亲自为丈夫准备早餐,菲利普在享用妻子心意之余还曾抱怨“英国女人不会做饭”。
但是,和任何婚姻一样,两人之间也常常因孩子教育、饮食起居甚至蛋糕应该怎么切等生活琐事而争吵。更严重的是,据英国媒体报道,菲利普亲王完全继承了其父的劣习,风流成性,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私生子,甚至有媒体公开列出其情人名单,包括三十多名女演员和贵妇,并戏称她们为“菲利普公爵俱乐部成员”。女王为了皇家的尊严,无奈接受了菲利普的一时风流。更根本的原因是,菲利普亲王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将女王视作普通人的人。他也是唯一能够这么看待女王的人,女王对此颇为珍惜。
上世纪80年代,英国流行着一句玩笑:“英国有两个最伟大的男人,一个躲在唐宁街10号,一个躲在白金汉宫。”前者指的是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丈夫丹尼斯,后者则是菲利普亲王,这两个男人一生都生活在自己“强势妻子的阴影里”。
君主制的黄昏
英女王是英联邦54个成员国的名义元首,至今亦仍是16个国家的宪制君主。不过,从世界范围看,君主制显然是一个日益没落的统治方式。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27个国家实行君主制,占世界国家总数近15%。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国王室都不得不自我调整以逐渐适应现代社会。欧洲和非洲的君主则大多“统而不治”,除了担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外,主要承担慈善性的社会工作。在欧洲,瑞典的王室不仅早已放弃了传统的仪仗队和外交像征权力,而且王室成员的生活也日益平民化。在荷兰,王室早已放弃了大部分田产和土地,整个家族只是住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一座王宫中。他们被称为“骑自行车的王室”。
在亚洲,尼泊尔的君主制已被废除,在尼泊尔延续了近240年的沙阿王朝走到尽头。邻国不丹的国王则主动宣布在全国举行大选,自上而下地削弱君主权力,逐步向民主议会制过渡。日本王室因为“传男不传女”,已经陷入继承危机;泰国国王普密蓬虽然德高望重,但王储行为放荡,同样面临王位继承危机。在中东,在新一轮民主风潮之下,即便是沙特国王这样的专制君主,也不得不向民众的民主要求妥协。
在英国,支持废除君主制的人从来没有超过30%,但危机始终是存在的。因为时代已变,今时今日,王室的合法性已不是来自于“王权至上”、“君权神授”,而更多源于伊丽莎白女王的“道德楷模”作用和过去几代君主的崇高德行。而查尔斯王子显然难以令英国人满意。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女王去世之日,恐怕即是共和派卷土重来之时。《太阳报》就认为,王室最多可再维持一代,之后就没戏了。《经济学人》杂志献给威廉和凯特婚礼的“贺词”就是:走向共和。
过去63年,女王一直殚精竭虑地在挽救君主制,她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所以它总是多做些有利于现存秩序的事情,以争取人们的好感。总体而言,她的努力是成功的。英国王室成了世界上最耀眼的王室,品牌专家认为它的品牌价值高达440亿英镑。但是,共和派的诘问也同样尖锐:因为有些人姓温莎、跟姓温莎的人结婚,就可以作为这个国家主权的代表,一辈子过着奢华的生活,这完全违背了民主的本质。花钱抬举像女王这类“含金钥匙出生”的人,难道不是在宣扬特权主义?当年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社会地位的肯定而保留下来的君主立宪制,为什么还要让现代英国人继续承担?
这些问题,女王无力也无法回答。她能做的是,在有生之年严于律己,并把王位传给一位同样把责任看得高于一切的继承人。毕竟,英国王室的声望来自于伊丽莎白和之前几位君主的不懈努力,但女王孩子们的丑闻已经让光环褪色。从这个意义上讲,威廉王子的婚姻必须成功,因为王室再也经不起另一个爱德华八世了。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