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恐慌抛房多是房产中介编的故事

2015年03月26日09:17  新闻专栏  作者:曹林  

  这几天陕西媒体曝出一条新闻,称“西安楼市现官员抛房”。新闻称,在曲江多年从事二手房交易的袁女士说,不动产登记正式实施后,她交往多年的一位公务员朋友有点焦虑。“他在曲江有一套大房子,闲置多年,这次怕被登记发现”。另一位房产中介小黄称,去年卖出了曲江一套复式别墅,房主是一位官员,最早买房100多万,装修花了100多万,最后成交价350多万,来来回回办理各种委托手续的一直是这位领导的司机。她只在最后签字时才见到这位房主,年龄大约50岁左右,签完字就走。

  其实这算不上什么新闻,自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实施的消息传出后,各地有关“官员恐慌性抛房”的传闻就不绝于耳,可只听到市场传说,从未见过哪个真名实姓的官员在“抛房”。要么是房产中介称“业主是一位山西籍官员,正办理移民美国的手续,所以准备将这套房抛售”,要么是记者发现中介抛出现大量“官员抛售300万以上的房屋”的信息。都是信源模糊,没有一个可以核实和确证。这些不明来源的信息到处传着传着,听起来就像真的了。

  分析这些关于“官员恐慌性抛房”的新闻,信息源都无一例外地来自房产中介,没有一个是记者暗访调查得到的一手信息。我对房产中介职业并无歧视和偏见,但我觉得干这行的人在卖房时说话多不靠谱儿。说自己的房源来自“官员恐慌性抛房”,很像是在忽悠处于观望状态的买房者快下手:官员急于抛售,价格压得这么低,多好的买房机会,赶紧赶紧下手啊。听一个房产中介聊过,他们常以“官员恐慌性抛售”、“房主出国急于用钱”等作为促销噱头,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和市场混乱,忽悠买房者赶紧下手。

  虽然没有一条“官员恐慌性抛房”的消息得到确证,都是房产中介放出的消息,但公众为什么对此深信不疑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逻辑和常识的推理。公众从一起起贪官落马和网络曝光的新闻中看到,很多都有靠自己的财产无法解释清楚的多套房,什么房姐、房叔、房大爷,一些人动辄坐拥数十套见不得阳光的房产。公众的推理是,《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之后,一个人拥有多少套房将让裸泳者现形,手握着烫手山芋的房叔们肯定如坐针毡心急如焚,想办法甩掉手中的大麻烦――公众能想像出的结果就是“恐慌性抛房”。这种推理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份,但也许低估了房叔们的智商:其一,房子不会愚蠢到都落在自己名下;其二,从一些贪官落马后的新闻看到,不少贪官都办有几个身份证,房产信息联网没用;其三,卖房并不是甩掉麻烦的好选择,卖房后的钱存到哪里也是麻烦事儿。

  另一个原因是,公众非常期待“官员恐慌性抛房”。一方面,官员的这种恐慌可以给公众带来报复性的快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想想官员的不快乐可以让自己快乐快乐。更重要的是,公众判断官员手中垄断着一大批足以影响市场变量的房源,人们寄望于官员的恐慌性抛房可以增加市场的供给,从而降低房价。这其实纯粹是一种意淫,不过人们乐意享受这样的意淫――不管事实如此,想想就觉得挺美滴。

  市场上有没有出现官员的恐慌性抛房?不能永远只是一个传说,不能只任由房产中介放出这些无法证实和证伪的消息。一方面,媒体别总是被房产中介的信息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深入调查进行核实。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该把这当回事,对官员申报的房产信息进行严格的调查,防范瞒报和谎报,对房产交易信息进行筛选和监控,防范那些坐拥多套房的官员借房产信息全面联网前的空白期抛房洗钱。房产中介曝光说“有官员抛售房产”,公众也许可以当作房产促销术,但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当成一封举报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官员 房产 房产中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