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早高峰时间段,沈阳地铁1号线青年大街站站台,一自称姓闫的74岁老人在人群中因拥挤而摔倒。涉事的陆女士立即蹲下查看老人伤情,并用自己手包给老人当枕头,地铁工作人员拨打了急救电话并给老人披上衣服保暖。摔倒老人在休息一会后讲出了自己的年龄和姓名,并安慰急得落泪的涉事人:“我有老保,我不讹人”。之后老人被120急救人员用担架抬走送往附近医院。(5月14日中国新闻网)
在扶老人屡屡被讹的当下,许多人发出了“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的调侃之语。近几年以来,此类负能量满满的新闻,还经常性占据媒体的版面。看到这样的故事屡屡发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这种负面情绪的感染而动摇对于自身公德的培养与提高。
不过,发生在沈阳地铁站的这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或许能够给“扶不扶”这个社会难题一点启示。一方面,挤倒老人的陆女士没有选择在人群聚集区逃离,而是主动承担起了责任,帮助老人进行救助;另一方面,老人的表态也让广大网友眼前一亮——“我有老保,不讹人”。这样的互动,感动了无数的网友,也为此类事件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范本。
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我有老保,不讹人”这句话。其实,老人所讲的“老保”,我感觉应该包括退休金和退休人员的医保。对比之下,我国许多没有退休金、没有医保的老人,却可能因为一次意外摔倒而付出难以想象的医疗代价。当老人跌倒时,有养老金和医保的老人则相对更有安全感,而没有退休金和医保的老人则可能就会因为没有安全感而产生讹人的念头。
古人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现代文明之中,养老与医疗这两个“仓廪”,是不是已经充足,很容易影响到人的脾气、性格以及具体的行为。笔者认为,好的制度造就好的市民;好的福利培养好的脾气。就像买了全险的车主司机,从来不会在刮刮蹭蹭的小事故中讹人或与人争执——有了安全感,谁会去选择当一名坏脾气的人?
继而,也可以这样推论,如果所有的公民的都能享受到较好的福利,我们的养老制度能够实现老有所养,我们的医保制度能够确保起码的公益性,我们公共财政经常性给公民发“大红包”,社会中所有职业的收入差距都不太大,可能每一名社会成员都会更加心平气和的去处理一些突发事情。具体到“扶不扶”这事上,如果人人有医保,或者国家有专门的“老人意外险”,则也不会出现谁扶就讹谁的问题。
2013年底,有报道称,北京要推出“老人意外险”。对于这份老年人保险,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说,“如果确实存在讹人现象,也是因为老人出于自身保障体制不到位而不得已为之。他不知道自己这一跤要搭上多少钱”。笔者认为,我们社会就需要这样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这不仅仅是社会福利提高的表现,能够降低老人们的危机感,也能够拯救正在滑坡的公共道德。
制度是否正义,决定着公道人心。如果福利制度中公平阙如,则难免会产生诸多因心理不平衡而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一万条诛心式的道德批判,也比不过一条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建设。因此,在扶不扶老人这个问题上,我们当更多的去责备当下这个医保不保和一半以上老人没有养老保险的现实,然后不断完善我们的医疗和养老体制,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