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朱达志
近期,围绕专车与出租车以及管理方之间的矛盾冲突此起彼伏,大有烽烟四起、蔓延全国之势。6月15日,武汉汉阳区运管部门对一名专车司机进行查处并扣车,引发上百名专车司机与有关方面人员的武力对抗。最终,该市出动了大量特警,秩序方得以恢复。
而在此前的6月12日,杭州两名出租车司机疑似“钓鱼”专车司机,亦引发大量专车司机对前者的围攻,场面一度失控。最终,还是得力于警方出动才平息了事端。
再往前,6月10日,广州也发生了疑似当地交委钓鱼执法专车的事件,更是引来了上百名专车司机的声援和抗议,最终以“人多势众”的专车车主略占上风而暂时平息。
可以看出,这其中的矛盾关系错综复杂。既有专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的利益纠葛,也有运管执法部门和专车司机之间的执法冲突,还有专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博弈算计,更不用说存在着各大叫车平台和专车、出租车、乘客、管理部门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而这些矛盾也是分层次的。有些是最近才得出现,有些则属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这中间最大的一组矛盾,也是上述各种矛盾的最终根源,却是城市乘用车营运与现有行政管理制度之间的深刻矛盾。这对矛盾由来已久,正可谓冰冻三尺,没有足够的“火力”是难以解冻的。
换言之,作为一个在“互联网+”如火如荼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鲜事物,交易成本相对低下、且能最大限度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叫车平台及专车服务,至今还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监管部门仍在沿用工业化时代的出租乘用车服务管理模式对预约专车削足适履,非但不能缓解这个新兴市场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纠葛,反倒是把它们之间的矛盾无限放大了,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尽管Uber和滴滴快的都已对旗下司机发出警告,要求他们冷静面对执法事件、不要聚众暴力对抗,否则将永久封号并扣发所有奖励,但这些呼吁似乎并没能有效抑制冲突事件的频频发生。显而易见的是,唯有官方积极作为,尽快出台全国性的约租车管理办法,规范并保护好这一方兴未艾的信息化时代经营方式和便民产品,才能釜底抽薪且一劳永逸地结束冲突、恢复秩序,让这个市场有序发展。
当然,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制定一个全新的办法并不难,但若仅仅是为专车正名,并不能从根本上消解叫车平台和出租车管理之间的深刻矛盾,并不能彻底避免专车司机和的哥之间的利益冲突。最根本的矛盾源头,还在于现行出租车管理办法之严重不合理与严重落伍于时代。这个问题不解决,城市乘用车服务市场必将仍是相互割裂的两张皮,其间的冲突仍将不断滋生。
从经济学常识看,被大比例“份子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传统出租车行业,无论如何是竞争不过叫车平台的。不能提供差异化和附加值服务,本来就是出租车业的天然之短,再加上成本居高不下,根本不是专车的对手。竞争不过后者,并非简单的“淘汰”了事的问题。如果传统出租车行业难以为继,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大量出租车司机失业,最终结果只能是社会稳定被破坏,那就不只是一两起三五起孤立的冲突事件了。
毋庸置疑,全新的约租车管理办法,必须打破现有的出租车垄断经营方式,切断其中大量不劳而获者的既得利益渠道,让传统出租车服务从业者和专车服务提供者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这个市场才可能规范、有序、健康、多赢发展,同时满足各类乘客多样化及尽量方便的出行需求。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