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了吗?

2015年11月20日10:52  新闻专栏  作者:海外网评  
反腐败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了吗? 反腐败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了吗?

  文/彭成义

  日前,媒体一则关于“共产党员用私款奢靡也不行”的报道引起较高关注。随着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深入,不少人感叹“当官是越来越难了”,甚至有“动辄得咎”的论调传出。与此同时,鉴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与铁腕反腐同时进行,时下坊间还出现一种论调,认为当前中央推进的反腐败举措某种程度上拖累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笔者认为,要把握反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需要一种宏观和长期的视角,而不是偏颇于某个具体领域或者短期现象。

  从局部和短期来看,铁腕反腐措施可能确实给某些行业和某些方面带来了影响,比如奢侈品行业、高端酒店业,以及一些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等。这也不难理解,自从中央强势推进反“四风”以来,利用公款出来大吃大喝的少了,买高档烟酒及各种高档礼品的也少了。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躲避风险,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减弱了,上新项目的经济动机也没了,“不作为”一时成了一些地方官员自保的“理性”选择。一些人认为当前政府和团体事业单位存款的持续大幅增加也拖累了经济的增长。更有甚者,认为腐败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尤其是在中国人爱讲“关系”的国情之下,持续的强势反腐自然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

  上述观点明显有“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之嫌,并没有看到反腐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激发和提振作用。

  首先,腐败作为经济的腐蚀剂在国际上基本是共识,其危害一方面是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是加大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所以很多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G20、APEC等也都在反腐败方面进行着不遗余力的努力。

  其次,从经济增长的“资源、制度、技术”三要素来看,反腐无疑将会促进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管是对于资源的更有效利用,还是对于制度的建设,比如经济增长赖以出现的产权保护、民主、法治等等,以及技术创新,一个风清气正的政商环境无疑都具有促进作用。

  再者,从“出口、消费、投资”这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方面,人民不敢消费,是因为腐败导致财富分配极不均匀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腐败更是增加了老百姓的不安全感。投资方面,当前的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以及股市救市等无不与腐败坏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指望通过停止反腐来延续过往经济的高速增长无疑是缘木求鱼,抱薪救火。

  国内外历史经验也不支持“应该允许适度腐败”这一观点。环顾世界,从北欧高收入国家到亚洲的新加坡等新兴经济体,都是注重廉洁政府、反对贪腐的,这并没有影响到二战后他们的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而原本存在较严重腐败情况的香港等地,在经济出现腾飞后便深感腐败之痛,建立起“廉政公署”等机构大力反腐,以清明的法治保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央坚持强力反腐,正是“刮骨疗毒”,可能会影响一些行业的效益,让一些人感到了“疼痛”,但是这种痛毕竟是一种短痛。长远来看,只有打破“腐败经济”的束缚和羁绊,以及斩断其中的各种利益链,才能真正让中国的经济和市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反腐败 经济增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