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冤大头的,很多是中国企业?

2016年01月15日10:49  新闻专栏  作者:牛弹琴  
为什么当冤大头的,很多是中国企业? 为什么当冤大头的,很多是中国企业?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牛弹琴

  成功的海外投资都是相似的,但赔本的买卖各个各的赔本之道!

  1月12日,万达在北京宣布,以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这被认为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桩文化并购。传奇影业,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它出产的《蝙蝠侠》系列、《盗梦空间》、《侏罗纪世界》、《环太平洋》等,相信大家应该知道。

  万达的大手笔,其实也是中国近几年对外投资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市场:劳务输出,并购企业,建设工程……其中,中海油并购尼克森、联想拿下IBM笔记本,以及万达接连并购AMC、传奇影业的跨国并购事件,震撼世界市场,让西方人感到:现在的中企,确实已非“吴下阿蒙”了。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过去20年尤其是最近10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成果丰硕,但失败的案例也不少,一些企业交付了昂贵的学费,有的更为此面临生存危机,还有一些中国工人,将生命永远留在异国他乡。

  为什么总是中国企业当冤大头?有些源于异国他乡的不可抗力,但有些则是中企自身的疏忽、误判乃至蛮干,很多时候的巨大损失真是让人痛心。牛弹琴(微信:bullpiano)总结了六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许值得我们的中国企业在跨出门前,好好对照思考一下。

  问题一:只顾当前政治红利,不看日后政治麻烦

  比如,东南亚的缅甸,一度被西方认为是中国的小兄弟。这样的国家,总该是安全的投资地了吧。在该国招商引资政策激励下,很多中国企业兴冲冲来到缅甸,其中就包括中国的电力投资集团。

  至少在刚开始几年,中电投还是很兴奋的,该公司获得了一个巨额的密松水电开发合同。一旦开发完成,中电投自然收益不菲,对缅甸当地来说,也是一个摇钱树工程——程既可提供巨额电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向中国出口电力,换取大量外汇,可谓一举多得。

  但人算不如天算,随着缅甸国内局势的改变,一度依靠中国的小兄弟,开始主动疏远了与中国的关系,一些民众更将中国的工程,视作侵犯缅甸人利益。中国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瑕疵,更是被无限放大。在各方压力下,缅甸政府随即叫停了该水电站项目。中国企业为此蒙受巨额损失,到目前为止,前期投资损失至少是数十亿人民币。类似情况还发生在亚非拉多个国家。

  问题二:超低报价抢单,超大损失必然

  在波兰, 中铁公司2009年中标了一个价值4.72亿美元的高速公路项目。但这个价格实际还不到波兰政府预算的一半,当时很多欧洲的的竞争对手当时还很不服,一度指控中国公司“低价倾销”。当然,这么低价拿单,中国公司也有其小算盘,一则对自身建设能力有自信,认为可以有效压缩成本;二则着眼长远,先在波兰树立口碑,少赚钱乃至不不赚钱,然后可拓展整个欧洲市场。

  但施工一展开,中国企业完全掉入了陷阱,因为不仅不能赚钱,而且要赔很多钱。国外情况与国内工程也很不同,在国内,一些企业往往低价中标,然后逼迫要献礼的当地政府加钱赶进度,但这种钓鱼工程,对波兰完全失效。

  为按期完工,中铁公司成本急剧上升。资金不到位一度拖欠了当地分包商费用,又导致后者抗议几乎闹出外交纠纷。最后,无法承担天价亏损的中铁,黯然退出波兰市场,并面临巨额赔偿诉讼。原本想立的形象工程,最后成了烂尾工程,中铁在波兰名声扫地,作为池鱼之殃,多个中国与波兰投资项目一度被搁置。

  当年,当财经记者时的采访照片

  问题三,视环保如儿戏,多花钱买教训

  还是以中铁波兰工程为例,开支不断增大,也同该公司在环保问题上的疏忽有关。在工程施工路段,有多种珍稀两栖动物,根据规定,必须在这些蛙类冬眠前将其迁移。中铁公司刚开始不在意,但事到临头只能停工两周,将珍稀蛙类搬到安全地带。这又造成了额外的损失。

  应该说,中铁在环保问题上还是颇有建树的,但经验不足、大意心态,让成本攀不断升。这种对环保的轻视,其实远远不止中铁一家。有些国企业延续国内的粗放做法,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循当地环保法律,由此埋下诸多隐患,既极大损害了公司乃至中国企业和国家的形象,有时还面临巨额罚款乃至整个工程得不偿失。

  问题四:入乡不问禁,麻烦难撇清

  在沙特, 中铁建2009年揽得一大型工程——100多亿人民币的铁路项目,这是沙特首条轻轨,这也得到了中沙两国高层的支持。工程建设工期22个月,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中铁建开始抓紧时间埋头干。

  但沙特的风俗,却给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海外施工,像蜜蜂一样勤劳的中国工人,是一大法宝。但在沙特,工程很多区域禁止非穆斯林进入。中铁建不得不更改原先计划,在国内招聘穆斯林工人赴中东。

  为按期完成项目,中铁建还不得不租用当地器械,当时正值沙特施工热潮期,设备租价昂贵,中铁建成本大幅攀升。2010年,中铁建宣布,该工程预计亏损将达到41.53亿元,也就是说,该公司2009年辛辛苦苦获得所有利润的三分之二,都亏在了沙特一个工程上。中国人亏钱帮沙特做工程,想想也挺别扭的!

  问题五,裁员要审慎,工会非花瓶

  在韩国,上汽集团2004年花5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第五大车企双龙公司的48.92%的股权,后上汽又多次增资扩股,从而成为双龙最大股东。为扭转双龙亏损的状况,上汽一度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希望裁减冗员。

  但上汽此举遭到了韩国工会的强烈反对,工人持续举行罢工,上汽派驻公司的管理人员也被抗议工人打得落荒而逃;而且,工会还指控上汽盗窃双龙的技术,由此上汽在韩国舆论中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当然,韩国人对中国老板的异样心态,也是激化因素之一。

  最终,上汽不得不退出双龙,约40亿人民币的投资全打了水漂。后来,双龙被印度公司收购,现在正准备进军中国市场,但这都与上汽没任何关系了。

  问题六,拍脑袋拿项目,必然冤大头

  澳大利亚,矿业大国,引众多中企纷至沓来。2008年,中钢集团出价约14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98.52%的股权。如此大手笔,当时赢得掌声一片。但3年后,中钢集团的澳洲开发陷入困境,当初的大胆并购被证明完全是拍脑袋决策。

  分析原因,其实也很可笑,当初并购时,中钢集团认为该矿储藏以赤铁矿、红矿居多,但开发后才发现很多是更次的磁铁矿,提炼成本增加,收益自然下降;而且,中钢运矿的港口,则掌握在竞争对手必和必拓和力拓手中,让竞争对手帮助中钢运矿,中钢也想得太美了。

  而且,大宗商品价格也有周期,在巅峰时头脑发热高价拿矿,价格暴跌后,投资自然大幅缩水。中钢的教训,在今天的非洲、拉美等地也屡见不鲜。

  世界很大,中国企业优势明显,自当大有可为;但必须也要看到,世界也很复杂,中国企业不能光有胆大,更须谨慎绸缪!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势必有更多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希望他们在“一带一路”过程中,走得更稳健,被坑的次数,少些,再少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企业 冤大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