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贵洪
12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各国2016至2018年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的分摊比额。据此,在未来三年,中国应缴纳会费比额从现在的5.148%上升到7.921%,居会员国第三位;而维和摊款从目前的6.64%增加到10.2%,位居第二。根据最新批准的联合国2016至2017年双年度常规预算和已经核定的2015至2016年维和预算,中国每年将缴纳约2亿美元会费和约8亿美元维和摊款。
中国大幅增加联合国会费比额,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体现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标志。最近15年,日本的会费比额下降了一半多,中国则增加了近8倍。这是因为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2000年日本的1/4发展到现在日本的2倍。
增加会费也是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和承担大国责任的表现。中国不仅坚持及时、足额缴纳联合国会费,并且通过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组建维和待命部队,向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妇女署、非洲联盟提供捐助等方式自愿承担更大责任和更多义务,彰显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担当。
有分析认为,中国增加了会费,在联合国的影响力就会扩大。其实这要取决于我们在人和事两方面能否有所作为,即联合国机构中中国籍职员特别是担任中高级职位的数量和我们设置议程的能力。
在联合国系统29个机构中,担任主管(D级)及以上的中国籍高官有10多人,约占总数的3%,其中15个专门机构中有4个专门机构的行政首长由中国公民担任,比例并不低。但在各种附属机构、基金和方案中,以及担任专业职员(P级)的中国公民人数少、比例小、地位低。专业职员负责具体工作,管理各类项目,落实联合国的决策,是联合国官僚体系的中坚力量。联合国秘书处4万多工作人员中,中国职员只有约1.1%,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提供中文服务。另外,在联合国各种高级别小组、专家和咨询委员会、研究和训练机构中,鲜见中国公民。在联合国秘书长116位特别代表、个人特使和顾问中,只有1位中国人(且已卸任),而美国有16人。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次会费增加的契机,把按地域和摊款分配的名额用足、用好。同时,加强国内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储备和选拔工作,把更多的合格人员推选和充实到联合国各类机构中。
相对而言,影响联合国议程设置、争取国际话语权更加重要。今年9月,中国与联合国共同主办南南合作圆桌会和全球妇女峰会,宣布将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和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这是中国在议程设置和提高话语权方面的重要突破。由于中国在维和、减贫、南南合作、妇女工作等领域有突出贡献和独特优势,中国可以重点在这些领域提出更多的中国倡议和解决方案,并争取成为国际议程,从而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同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关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主张和倡议应更多地通过多边来推动,与联合国的价值、精神和机制进行对接,从而实现中国与联合国的互相合作和支持。
(作者为复旦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联合国研究会秘书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