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剧:最后晚餐

2015年04月22日17:36  新闻专栏  作者:给姐妹们的清新地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给姐妹们的清新地

  “在人烟稠密的都巿里,我们看似微不足道,但仍有无限可能性。即使面对逆境,也不要忘记生命是有选择的。”——话剧《最后晚餐》编剧郑国伟

  有许多这样的地方,在北京。一定要经过细长,狭窄,破旧的古老胡同,步行,与不远处灯火通明,喧闹人生的大都市遥望。胡同里,永是另外的静,虽然那些廉价的小店亮着光,闪着白朔的招牌,冒着长沙臭豆腐滋滋的油,杭州小笼包白色的汽,乡井的扮相。

  胡同里的东宫影剧院就这样默默的存在,本来的名字更长、也更通俗,叫做东四工人文化宫。彷佛名字一样,像是上时代的物件,快要被忘记了吧,也直到等着某一部戏的上演,才会聚来许多平日里万分想不到来这里一望的人们。

  微风,微雨。来看的剧,名叫——最后晚餐。

  香港的旧屋中,布满旧物的小空间,屋中的小圆桌,家常菜。绿色的瓷碗中,那是母亲做了儿子爱吃的青红萝卜排骨汤,昏黄的灯光下,充满爱。原以为的爱,却是母子俩,不常见,儿子失业、失恋,母亲遭遇爱赌爱嫖又离家出走的暴力丈夫,这夜,原是两人要在各自的住处对自己的人生做最后的了断——同样从超市买了同样牌子的烧炭,同样要自杀。而此时的见面,却因母亲的一个邀约电话而来,算是最后的晚餐。

  没有大段空洞的宣泄与对自身遭遇的大声呐喊,而是家常的粤语,家常的话题,母子间的试探、彼此的关切,自身遭遇的探寻,就在这样一个在外界眼光中早已判定的蠢笨的什么也做不对的女人,一个在外界眼光中早已判定是失败的什么也不会做的男人中,开始了。

  处处皆细节。

  动容处是儿子回忆起与女友看过的那部动画片《环屋漂流记》,儿子说——老爷爷用好多好多的气球把房子栓了起来,好多好多的气球一下子漂了起来,把房子带上了天。可是,很多人都一定没有注意到,有两只气球,它们不小心的飘走了。“两只气球飘走了,可是房子还是会飘起来,没有人会注意那两只飘走的气球。我们就是那两只气球。”

  而母亲形容起自己所见的一场意外车祸时,这样说道——有时候我好羡慕那个被小车撞死的女人。她好伟大。你知道吗?菜市场闹哄哄的,谁也不会注意谁,但是那一天,碰的一声,车祸发生了,就在我的眼前,我突发发现,那个菜市场一下子静了下来——一秒,两秒,三秒。天啊,竟然这个女人让闹哄哄的菜市场安静下来了三秒钟!我想我没有那个女人那么伟大,如果我烧炭自杀了,也不会让菜市场安静下来三秒钟的……

  细腻的心,超乎敏感的神经,这是一对失败的母与子在即将离世前的诡异对话,从生的琐事,谈到死后的安排,彷佛要放下了,却又难离舍。

  最后,两人在现实中共同的“混蛋”——父亲与丈夫,穿越般的回到了家,于是,风扇转了起来,晚餐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吗,剧目没有给出答案。

  但,渐暗的灯光,转动的风扇,凝固的镜头,晚餐,却仿似不是最后。

  TIPS:

  致意的是:

  剧目:《最后晚餐》

  演出:香港话剧团

  艺术总监:陈敢权

  出品人:陈健彬 水晶

  编剧:郑国伟

  导演:方俊杰

  戏剧指导:冯蔚衡

  演员:雷思兰、刘守正

  监制:梁子麒 联合监制:袁鸿

  联合制作:香港话剧团 北京柒零柒恩剧团

  所获奖项及主要演出历史:

  2011年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剧本奖、最佳女主角奖、十大最受欢迎话剧制作奖;

  2011年香港小剧场奖:最佳整体演出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

  2011年香港话剧团“新剧发展计划”最成功作品,香港新一代青年本土编剧杰作;

  2013年北京演出:被《新京报》、TimeOut等主流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剧作”;

  2014年4月,作为“爱丁堡前沿剧展2014”的新春暖场剧目,赴北京、杭州、南京、上海四城巡演。

  剧情介绍:

  与人们心目中鲜衣怒马、纸醉金迷、五光十色的香港印象不同,《最后晚餐》展示了真实香港生活的另一面。“双失”(失业、失恋)青年周国雄,与一生碌碌无为的母亲林丽冰,透过一顿久违的家常饭,倾吐出各自心中压抑多年、纠缠不清的心结,并发现彼此都有烧炭自杀的念头。到最后,他们才发现轻生也许并不能了结一切解不开的心结,或许,要割断的并不是微弱的生命脉搏,而是他们痛苦的根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给姐妹们的清新地 最后晚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