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人”可以打造成旅游品牌吗?

2015年06月22日07:59  新闻专栏  作者:傩送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傩送

  在湖南通道县侗族聚集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称是死后转世,能够清楚地记得前世的事情,有的甚至与前世亲人再续前缘。这些人被称为“再生人”。近年来,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此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至今尚无定论。当地官方希望“在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情况下,保持再生人的神秘感”,并借此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景点”。(《新京报》6月19日)

  现今是一个崇尚科学和理性的时代,“再生人”现象很容易被视为荒诞不经。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是不是一定不存在,恐怕科学家也不敢妄下断语。

  但即便如此,湖南通道县的“再生人”现象也过于离奇。比如有一位村民,声称他的女儿是29年前溺水身亡的妹妹转世而来,据说其女儿两岁刚刚学会说话时,就问父亲“我该叫你哥哥还是该叫你爸爸”。再比如,“再生人”多集中于某一村落,并且基本都是“转世”到自己的亲人家中,这也不太符合人们对“转世轮回”的想象。

  有高校教授、医院脑科专家不远千里奔赴通道县侗寨,欲揭开“再生人”之谜,他们遇到的一个共同难题是,“再生人”第一次讲述前世的事情时,都是对自己的家人诉说,从无外人在场。这就使得“再生人”现象几乎不可考,不要说用现代科学验证人的大脑中是否存有“前世”的记忆,“再生人”首次被发现就是一件说不清的事情。

  综合新闻中透露出来的各种信息看,“再生人”现象其实可以从文化上得到一个解释。从情感的角度说,“再生人”的“前世”多半有不幸遭遇,其意外死亡给亲人带来巨大痛苦,“转世”到亲人家中,可为亲人抚平伤痛。就当地民俗而言,侗族村寨普遍有鬼神崇拜,相信万物有灵,一个人过世了,他的灵魂还在,还会以某种方式回到村落重生,这也可视为一种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在通道县侗寨这样群山环绕、封闭、贫穷的山村,生存环境本来就很艰难,尤其是遭遇生活中的重大不幸时,人们总需要某种心灵寄托才能让自己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所以,笔者更愿意把“再生人”看成一种文化现象,或许这种现象永远不能从科学上得到验证,但它事关一个地方的民间习俗、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有些现象就算在外人看来再不可思议,也不宜一概视之为愚昧、迷信。一些网友对“再生人”冷嘲热讽,窃以为大可不必,你可以不信,但对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不说理解、宽容、敬畏,至少也该做到“人艰不拆”吧。

  值得注意的倒是当地官方对于“再生人”现象的态度。借助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打旅游牌,这在今天是无可厚非的,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再生人”毕竟不同于神话传说,后者是人们明知是假也愿意掏钱埋单的东西,而欲将“再生人”现象打造成旅游品牌,就得让人们相信它有可能是真。这在“科学无法解释”的当下,就显得有点走火入魔,再怎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不能把民间习俗、宗教信仰和科学混为一谈。

  从目前的情况看,当地官方对“再生人”现象有些热心过头,频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对外界的争议也有些反应过激——据说还要起诉此前对“再生人”持质疑态度的媒体。有地方官员表示“期待科学早日揭开再生人之谜”,科学从来都不是一言堂,如果不允许争论,打击不同意见,“再生人之谜”就永远是个谜。当然,事情搞得神神秘秘或许就是当地官方最想达到的效果吧。

  通道县侗乡其实不乏优质旅游资源,有古老的村寨、悠扬的侗歌、漂亮的风雨桥以及仙境般的山水,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这些才是当地欲打造“世界级旅游景点”可大力发掘的宝矿,过于热衷推介“再生人”这一科学上尚无定论的现象实非上策,外界频繁造访还有可能对“再生人”家庭造成心理伤害。还是当地一位“再生人”的父亲说得好:“前世不重要,这辈子生活得好才是真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旅游 品牌 再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