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陶短房
“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水平比德国、英国落后100多年”、“2014年留美中国留学生被开除8000多人”之类让人看得匪夷所思、却又白纸黑字由不得不信的报道,在媒体、网络引发正反两方面的热烈反响。
这正反两方面尽管观点针锋相对,激动、敏感和激烈好辩却是殊途同归,有的觉得“老外歧视中国人”、“言过其实抹黑中国形象”,有人却借此讥讽中国人有“劣根性”,中国的发展、繁荣和强大是“虚胖”……但这两派或不依不饶争辩不已、或自言自语喋喋不休之余,却很少去认真辨析一下这些让他们如此激动的“论据”,究竟成色如何。
从陆续出台的深度报道可知,“中国工业水平落后德国100多年”是从某个特定角度、领域衡量的一家之言,结论发布者自身也表示“不代表整体”,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被问及此问题时也坦言,这一结论“太过简单、夸张”;至于“8000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其中13.7%是被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所开除”的信息,则被俄亥俄州立大学通过公开信所驳斥——2014-15学年因学术或非学术原因被开除的中国籍学生仅占总数1.1%,这和美国本土学生1.7%的平均开除率相较而言并不出格,事实上,由于实行“宽进严出”的原则,欧美大学的学生开除比例本就比中国大学高得多。
正如许多评论者所言,很多时候国人会被“标题党”所误导,为一些看上去很“刺激”、“轰动”的海外涉中信息、事件或数据所激动、震撼,并不假思索地迅速发表一些言论,而当“标题”逐渐展开、事实并非如此(或至少并非完全如此)时,他们一面对此前的激动懊悔不迭,一面又往往迅速被新的“标题”所吸附。
如今是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和新闻源”,最大的优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数量大、来源丰富,但也由此带来了“碎片化”的副产品,如真伪难辨、容易被发布者主观误导、筛选和比较困难,等等,如“8000中国留学生被开除”的信息就是一家私营商业留学服务机构所发布,其中文信息和英文信息的表述有很大差异,前者将警告、留校察看等一般处分也都算在“开除”之列,且未提供受此处分的本土学生人数、比例作为参照,带有很强的商业利益目的。对这类有意无意进行过“包装加工”的信息、数据倘不加辨析一概采信,并以此为由加以阐发,自然离题万里。
有些新闻、数据、资料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或倾向性,但报道媒体和媒体人却或因专业水准和能力不够、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在报道时有所扭曲和偏差,一些媒体、平台和信息发布源又出于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和阅读量等目的,将这些信息、资料提炼为标题,剪裁为碎片,以便读者更容易地“下咽”,而这些“标题化”、“碎片化”的“新闻快餐”有时会与全文“满拧”。
那么,“新闻碎片化”时代,人们应如何远离“标题党”之害,不为诸如“中国工业落后德国百年”、“8000中国留学生被开除”之类被扭曲的信息白白躁动一场又一场?
即便是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通过专业化的“节点”才能实现最大化,这些“节点”及其工作人员如果能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知识面和责任心,并抑制“标题党”冲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剔除信息中的人为“电磁杂波”,并减少“标题化”、“碎片化”的副作用。
作为读者,在享受“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快餐”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碎片化”、“快餐化”的副作用,对于自认为较重要、较“激动人心”的重大信息,要“货比三家”(多找几个信息源来对比)、“翻箱倒柜”(抽空阅读全文而非扫一眼标题即大发感慨),惟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远离“标题党”的伤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