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评肃宁枪案挨骂的原因

2015年06月14日09:26  新闻专栏  作者:魏英杰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魏英杰

  这些天,白岩松评河北肃宁枪击案的节目,引起了一些争议。有声音指责白岩松描述警察殉职使用的是死亡、离世,而对犯罪嫌疑人却用“老汉”的称呼。

  看了完整视频(见链接),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且不说节目播放时案情仍有不少疑点(记者还在现场),也不说节目中大量使用了“牺牲”字眼的旁白,更不说白岩松使用“死亡”前面还带着“不幸”二字,从节目制作本身的角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台本问题;二是口误;三是出于谨慎原则。前面两个原因属于客观因素,后一个原因属于主观判断和选择的因素。

  但不论何种原因,节目呈现并不让人感觉唐突冒犯。包括针对警方加强枪械使用训练,也是从专家角度进行解读,是当下确实存在的问题。

  这个节目为何引起有些人不适,反倒值得注意。

  从新闻搜索来看,对这件事情比较起劲的是一些警察微博和微信公号,以及具有左派色彩的观察者网等网站。不排除有些警察看了节目后觉得不能接受,尤其是后来牺牲政委的妻子自杀,增加了这一事件的悲剧性,或导致舆论反弹。但也可能有些人“忍”白岩松很久了,此次正好借题发挥。

  近些年,国内警察队伍整体形象在一些涉警事件中屡受挑战,“周元根”案后,难免也有部分警方人员感觉职业地位下降、心理失落。白岩松这个事情经由舆论发酵,正好给一些人提供了情绪疏泄的出口。有些人或许连视频内容都没看,只是拿这事情浇自己的块垒。换言之,白岩松触动了部分人的敏感神经。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白岩松是比较典型的温和派,却素为极右所不喜,同时又被极左视为汉奸卖国贼,打入西奴榜。这次被抬出来示众,不排除后者想拔除眼中钉的意图。比如有人把白岩松此举与央视主持人毕福剑上次的“不当言论”相提并论,暗示其政治不正确,用意较为明显。

  不过,这种不顾事实、无中生有、上纲上线的挑拨与攻击,这次大概起不到什么作用。毕竟视频就在哪儿,只要完整看下来,相信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觉得白岩松有侮辱、抹黑警察形象的意思。

  白岩松曾说,中国必将经历挨骂时代。说的是别的事,这次却不幸在他自己身上得到验证。当下,或许有些人正在摩拳擦掌,欲对仍可以发出点声音的温和派人士展开“定点围剿”。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大祸。

  身处各走极端的社会氛围,像白岩松这样温和理性的人是越来越没有话语空间了。呜呼哀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白岩松 肃宁 挨骂 警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