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手机病毒真的袭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17:54 观察与思考

  -张 梦

  IT行业的头号杀手

  日前,芬兰一家信息安全公司截获首例能摧毁手机操作系统的病毒,名为FONTAL.A。这种病毒能够通过手机文件共享或因特网聊天传输,向手机操作系统植入恶意文件,使手
机下次启动时因操作系统崩溃而失败。此外它还能破坏手机操作系统的程序管理器,阻止用户下载安装新的应用程序,也阻止用户将自己删除。

  资料显示,该病毒是继首例概念性手机病毒“卡比尔”后首例被截获的能够攻击手机操作系统的恶性病毒,正是由于其巨大的破坏性,该病毒被称作是“手机病毒王”。

  类似于“FONTAL.A”这种能够摧毁手机

操作系统的病毒的发现,标志着手机病毒已经成为IT业的“头号杀手”。虽然手机病毒5年前就已经被发现,但当时业界普遍认为“不成气候”,这一次,信息技术专家们担心“狼”真的来了。

  然而,这个“杀手”带来的危害可能比“杀手”这个词更让人害怕。根据国内外现有的手机病毒报告,手机病毒最常见的危害就是通过干扰软件运行环境或修改硬件配置信息,而导致手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手机的工作原理与电脑类似,手机的正常运转必须依赖一定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手机病毒常常侵占手机内存或修改手机系统设置,导致手机无法正常工作。

  臭名昭著的“卡比尔”(Cabir)手机病毒就属于这种类型。它通过手机的蓝牙(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设备传播,病毒发作时,手机屏幕上会显示“Cabir……”字样,中毒手机的电池将很快耗尽。

  与损坏手机本身相比,手机病毒还可能直接危害用户私人信息,这会让更多的人坐立不安。近两年来,与手机相关的科技迅猛发展,智能手机逐步从高端走进普通消费者的视野,集成了商务通、PDA等性能的多功能手机价格已经降到了大众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将把手机作为存储个人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也不可避免地成为那些别有用心的黑客、病毒编写者的攻击对象。他们通过病毒所携带的程序,窃取用户存储在手机里的重要信息,比如个人通讯录、日程安排、个人身份信息,甚至信用卡卡号和密码等,对机主的信息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如果病毒编写者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技术水平那倒还好,万一这种方式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后果可能更可怕。到目前为止出现的病毒中就有这类病毒:它们通过代码控制手机进行强行消费,导致机主通信费用及信息费用剧增。有的病毒能控制手机用户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拨打色情等不健康服务电话,不仅导致正常用户付出巨额通信费,而且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责任后果。

  目前价格2000元左右的手机已经拥有了播放MP3、浏览文本、观看图片、播放视频等功能,手机日益成为“微缩”电脑。这些强大功能在方便大众、造福社会的同时,也为不良、有害信息的传播和展示提供了便利通道和场所。目前手机之间黄色短信“满天飞”的现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且随着“彩信”的流行,各种不良图片、色情电话录音、色情暴力小电影也开始在手机中传播。

  虽然这种行为现在还可以被有效控制,可是一旦这种非法信息和手机病毒结合到一起,那么这种泛滥的范围肯定会更加广泛,而速度也会更快。

  手机通讯网中的“网关”是网络与网络间的联系纽带,就像互联网中的网关、路由器等设备的作用一样。如果手机病毒针对手机网络中的网关漏洞进行攻击,将可能对手机服务网络造成影响。如一种手机病毒会使受感染的手机不断向所在的通讯网络发送垃圾信息,大量受感染的手机发送的垃圾信息就会形成大量的数据,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数据需要通讯网络提供很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这对通讯运营商的处理能力是个巨大考验,一旦运营商的系统不能经受考验,那么,带来的灾难将是无法想像的,也许就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通讯网络无法正常工作。至少,这些垃圾信息会让局部的手机通讯网络运行面临瘫痪的危险。

  手机病毒催生杀毒软件市场

  事实上,手机病毒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自2004年以来,这个问题已经数次浮出水面。然而,手机安全之所以总是叫喊了一阵子以后又偃旗息鼓,主要是由于现有的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和业务的先天不足,不能给手机病毒提供真正危害大众的土壤,加之现阶段智能手机还只是少数人的宠物,就更加难以产生如冲击波那样震撼的破坏事件。

  不少业内专家也认为,人们对于手机病毒并没有感到过于恐慌,因为它还远没有电脑病毒那样普遍,也还没有带来多大的危害。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与电脑病毒一样,手机病毒的传播来自网络,而未来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推广以及3G网络的启动,手机必将是人们常用的上网工具。

  3G时代高速的网络连接和低廉的资费必将催生网页浏览、网上短片欣赏等新业务。从一定程度上讲,未来的手机将更像一台迷你电脑,连接互联网将是其非常重要的功能。手机病毒的杀伤力也就更加可怕了。想想看,存储的资料、手机钱包、移动办公、商务邮件……哪一个都可能成为攻击和窃取的目标,哪一个出现差错都将是一场灾难!

  不过,相对于移动通信市场近两年的迅速膨胀,手机病毒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应的杀毒软件市场也并未真正启动。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对手机病毒表示关注,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官方研究机构应对此事,也没有针对手机杀毒产品的标准。

  当年,电脑病毒泛滥催生了防病毒产业,同样,手机病毒也将催生一个巨大的手机杀毒软件市场。可以预言的是,手机安全领域尽管现在并不起眼,但未来随着3G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必将迅速膨胀成为一个诱人的大蛋糕。杀毒软件、入侵监测、防火墙等等今日我们在电脑上熟悉的安全模块,不久的将来都会多一个“手机”的前缀。3G的无心插柳,却催生出安全厂商的下一个兴奋点,世事大抵如此。

  日前,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手机安全市场机会专题报告2006》显示,2007年手机安全市场即将爆发,2008年市场价值将会达到3.6亿元,首先进入并打响品牌的手机安全软件产品将会占据先发优势并领跑市场。

  安全软件的售后服务,主要包括软件升级、病毒库更新以及针对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的能力既是安全软件与合作伙伴长期合作的基础,也是在个人用户领域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现阶段安全软件市场的市场推广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推广既包含本身产品的推广,又包含手机安全概念的普及,这是现阶段推动手机安全市场的最主要驱动力,也是未来与产业链其他环节进行合作的基础。

  易观国际分析认为,向手机厂商、运营商以及终端用户推广“手机安全”的概念,合理炒作引导消费,是推动市场进入高速发展并最终爆发的关键,应成为安全软件商最核心的策略。

  手机病毒狙击战

  新的手机病毒不断涌现,传播方式千变万化,使每一个身处手机时代的人防不胜防。就像没有任何一种药可以治疗所有疾病一样,在手机“世界”里也没有一种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所有可能出现的病毒。所以,在手机时代,无论你是否愿意,都必须学会与“病毒”打交道。

  对市场嗅觉最灵敏的总是企业。目前,各方反病毒厂商已纷纷推出一些针对手机病毒的杀毒软件,国外专业厂商如美国趋势公司、赛门铁克公司;国内如金山公司、日月光华等。比如安全厂商McAfee推出了专为移动产品设计的安全平台产品—McAfeeMobileSecurity,可以为普通手机用户提供实时防护、在线杀毒、即时更新等服务。该安全软件还带有防火墙,具有内容过滤、防垃圾邮件等功能。

  然而,由于整个市场仍未形成规模,所以尚未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未来趋势可能不外乎两种:一是在手机出厂前安装杀毒软件,之后运营商定期更新;二是通过提供网上下载来出售手机杀毒软件。

  由于软件开发和市场都没有准备好,所以目前用户对付手机病毒的办法主要是尽量避免一些可能会感染病毒的操作,并在使用中小心。比如,使用手机蓝牙功能要选择“隐藏”;不要随意到网站去下载信息;不要随意在网站上登记自己的手机号码;不要轻易打开不认识人发来的短信,更不要转发,应及时删除;一旦发现手机病毒,可将手机拿到厂商维修部重写芯片程序。

  从专家的告诫可以看出,虽然手机病毒还没严重到一定程度,但显然已经影响到了用户对手机的使用。实际上,与电脑病毒一样,对付手机病毒最好的方法不是躲避,而是预防。

  要学会与这个“杀手”打交道,首先需要提高防范手机病毒的意识,特别是各种智能手机用户。专家指出,由于智能手机采用了类似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程序运行方式,可发送普通短信与彩信,并可上网浏览、下载软件与铃声等,轻松实现网络到手机或者手机与手机之间的信息传播,而手机天生具有的互连互通特点为病毒的广泛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智能手机相对于传统手机而言,拥有了更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日益演变成一个集成了通信功能的小型电脑。因此,这类手机可能会面临传统电脑病毒和网络病毒的威胁,也更容易遭到手机病毒的威胁。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防病毒并不再只是计算机专家的事情,任何与电脑、网络、手机等有计算机病毒程序代码运行的设备打交道的人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病毒知识和防病毒技巧,否则将随时可能面临威胁而手足无措。计算机病毒的发展促使人们必须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与关注,因为在网络和手机时代,仅仅靠“洁身自好”已经远远不够,人们必须时刻关注自己是否已经受到了病毒的侵袭与干扰。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