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栋笃笑:一本妖魔化的香港百科全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5:00 观察与思考

  一个人,一张口,站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一、两个小时,任何城中话题都可以化为笑料,且全都是自创。在香港,人 们把这种新的语言表演形式叫做栋笃笑(Stand-UpComedy)。

  -凌 洁

  当前段时间内地风靡郭德纲相声的时候,香港人却不屑一顾,理由是“你们有你们
的郭德纲,我们有我们的黄子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粤语地区尤其是香港,流行着各种风格的栋笃笑专场,其受欢迎程度遍及千家万户,使他们的确有值 得骄傲的资本。

  1990年,黄子华把栋笃笑引入香港,并为其命名。当年8月30日晚,在文化中心仅能容纳300多人的场馆内 表演生平第一场栋笃笑—《娱乐圈血泪史》,一个人独白90多分钟,全场掌声雷动,笑声不绝。这是黄子华花9个月时间琢 磨出剧本,并自己花费几万元钱的杰作,当即创下香港演出史上的奇迹。

  栋笃笑,笑并非惟一形式和最终目的,喜怒哀乐轮番登台,为的只是要使听者睁开眼睛看清香港的真实现状。“子非 鱼,焉知鱼之乐”,只有了解香港、熟悉香港的人才会有所顿悟,并继而鼓励他们构建崇高的香港精神。

  成长与蜕变共生

  栋笃笑的形式类似于中国传统的单口相声,但实际上它是洋为中用。“Stand-UpComedy”是美国流行 文化的一部分,那些表演者自编、自导、自演,在没有任何布景和摆设的舞台上以讲笑话谋生与成名。在北美,甚至有许多专 门的栋笃笑酒吧而形成一种栋笃笑文化,就连好莱坞大导演伍迪·艾伦在未从事电影工作前,也曾是一个出色的栋笃笑表演者 。

  虽然香港栋笃笑以国外表演形式为蓝本,但还是和中国单口相声异曲同工,而不免要被人混淆。其实,仔细去看还是 会发现两者在内容与表达手法上大相径庭。单口相声都是以一个故事为主,前面可能会铺垫,它的大包袱一般都在最后,要很 干脆地抖出来;而栋笃笑的形式要自由得多,更像是闲谈,小故事之间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中间可能有很多小包袱,但每一 场show还有一个主题,也更注重搞笑的效果。同时,栋笃笑是以粤语表演,听者首先要懂广东话,最好英文也不错,否则 就好比鸡同鸭讲,不知所云。

  在香港,虽然最早以类似形式表演而知名的是许冠文和黄韵诗,但将栋笃笑发扬光大的还是黄子华。他的栋笃笑表演 自成一派,剧本是那种写得相当完整、精致的独脚笑剧,极少“即兴”成分,节奏也较快,被称为栋笃笑祭酒和开山祖师。

  栋笃笑经过十多年发展,渐渐为香港普遍观众所认识和接受。而它自身,不仅创作队伍在日益庞大,在表现手法和表 达内容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著名舞台剧演员詹瑞文自创 “形体栋笃笑”,其表演别具一格,以精准、流畅、能人所不能的 身体语言,表达其心思意念,得以完成他的创作使命—即希望透过PleasureInPlay(乐在戏中)将快乐带给观 众。他的栋笃笑舞台剧《男人之虎》在2005年连爆53场,门票于开演前迅即售清,打破了香港栋笃笑舞台剧纪录。20 05年底,娱乐大王许冠文在香港红堪体育馆举行一连两场《许冠文鬼马TalkShow2005》,开设四面台,全场爆 满,坐足一万三千观众,开创香港栋笃笑单场观众人数记录。而今,香港的栋笃笑已开始逐渐趋向多元化发展,而它的表演模 式也开始慢慢被内地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所了解和欣赏,再也不仅仅只是港人“偷着乐”了。2005年初,广州著名 节目主持人阮星航在中山纪念堂举行“栋笃撑之唔系讲笑”演出。在两个小时的表演中,不仅有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还 有一些影像配合表达。在选择话题上也更贴近广州人的身边事,从而成为一场“给广州人看的栋笃笑”。

  绞架下的幽默

  我们生活在栋笃笑时代,很多时候只为一笑而过,但也有可能会笑中有泪。栋笃笑表演者有时候其实只是个催化剂, 他们先感应某件事物,再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身体,深入浅出地传播给大众,刺激观众的想象力,催生他们去理解与思考。

  有人说栋笃笑就是一部“黑色幽默”短篇小说集,放大、扭曲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用一种无可奈何 的嘲讽来表现,使它们显得更为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或许在当时,你会笑得前仰后翻,但事后想想:“咦!原来这并不好笑 ,似乎还很严肃。”好比举止优雅的妇人忽然爆粗口,就会产生黑色幽默。而栋笃笑的夸张是体现在丰富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上 的,即是这种冲突与矛盾,更加强了戏剧化效果。

  栋笃笑的演讲内容结合香港发生的趣闻轶事,谈人生、爱情、时事、人情,无所不包。犀利尖刻的演讲往往是用来指 责社会问题;幽默顽劣的演说则常常是用来娱乐普罗大众;而引人爆笑的段子通常是色彩斑斓的成人笑话与直捅陋弊的政治话 题。但实际上,栋笃笑针对人群的只有两类:小人物和大人物。前者即是普通百姓,讲一些他们生活中的无厘头小事和身边事 ,不经过艺术加工,却有一些“黑色”成分。如黄子华初期的《色情家庭》,以自己的生活来讲香港小市民的生活,并折射出 香港社会的各种问题。听后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理解,原来这也会很有趣,而你所明白的即是—以往的看不见,皆 因你身在其中。后者则是指政客和明星,在黄子华的《有炭用》里,他的利嘴又对准了董建华、梁锦松、谢霆锋。因此,听栋 笃笑的第二个常识是也要知道些香港的政治和娱乐圈事件,如倪匡的说话风格、董建华讲话的样子、梁锦松的偷步事件等和纷 繁杂乱的明星劈腿。

  然而,话题永远不可能重复,但听完后的感觉却永远是殊途同归。在人物和故事的背后常常是一个很深的疑问,大笑 的酣畅淋漓之余又会觉得酸楚而沉重,甚至会教你明白某些道理,快乐并痛着,所谓“绞架下的幽默”,这就使栋笃笑具有一 定的社会价值和认识价值。这倒让令人想起了赵本山主演的《马大帅》,它也是在幽默的外表下引发更深刻的思考和寻找解决 问题的途径。马大帅的一系列工作,实际上也是借那些可笑言行影射更多的社会热点和社会风气,如打工子弟上学难、老年人 的孤独症等。因此,栋笃笑实则就是一个容器,把生活百味纳入其中,将那些本来流离在人们视线之外的欢笑、感动、痛楚、 愤慨都具体地展现出来,让所有人分享。

  口边的城市文化

  龙应台曾说:“每一个大城市都像一件华美的大衣,但大衣里可能也都长满了虱子。”

  看栋笃笑,其实也是从港人的角度来看香港,10多年的栋笃笑发展史是香港回归前后10多年间历史的浓缩。确切 地说,是翻开香港这件华美大衣,向我们展示隐藏在里面的“虱子”。

  栋笃笑是有鲜明的香港特色的,其内容几乎涵盖了香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生活的各个层面,也反映了大多 数典型香港人的心态。表演者所讲的一个个话题,就像透过城市表面的浮光掠影,逐一抽丝拨茧,向我们展现一个立体的香港 和它独特的文化。因此,若将栋笃笑复制到别的城市,也要遵循栋笃笑与城市本身的休戚相关。深谙此理,阮星航在中山纪念 堂的演出,就是围绕广州的民生,如交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医疗广告等问题。

  栋笃笑也是一种生存于口边的城市文化,讲者也好,听者也罢,都要或多或少得熟悉香港的风土人情、历史面貌和文 化特色。所谓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特殊的历史、形象与精神,城市居民所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 。对于香港而言,有着150年英殖民统治历史的孕育,已经逐渐形成、发展、壮大成一种新型文化。就拿黄子华的栋笃笑来 说,虽然反映香港人对回归祖国的复杂心态变化是主线,但其中也不乏有城市文化的深入骨髓:1999年的《十下十下》, 是他栋笃笑10周年,也是回归后的第一次个人栋笃笑,他总结香港回归的过程:就象是看了一部鬼片,看到最后,才发现原 来这部鬼片是没有鬼的!内容重心是关注香港人的生活和反省1997年之前的香港经济泡沫,股市、楼市的疯狂及现在的负 债生活等等;2003年,香港经济自97以来一直低迷,又逢SARS期间,全场观众戴着口罩听他讲《有炭用》,内容包 括失业、破产、自杀……“你一定要多读些书,因为你多读些书后你才会明白:你为什么会失业!”“第二种有资格自杀的人 ,就是屈原这种—你自杀,大家有公共假期!(在香港端午节是公共假期)”

  透过栋笃笑这扇窗,我们可以看见香港人在思考什么、焦虑什么、热衷什么……更为本质的是我们也得以理解香港, 它的文化需求与精神缺失,从而用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以更温暖的怀抱和更开明的心态去迎接香港与内地文化的水乳交融。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