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更多>>

不支持flash

微博关注

微访谈:关注军事打击利比亚
微访谈:关注军事打击利比亚

法国战机率先向利比亚卡扎菲武装开火,军事评论员李晓宁点评西方国家针对利比亚的空袭。

微访谈:解读西方打击利比亚
微访谈:解读西方打击利比亚

法国为何异常积极地打头阵?著名军事评论员赵楚从国际战略的角度解读此次西方军事打击利比亚。

利比亚局势大事记 详细>>

·激变:3月19日
 法国战机飞入利比亚领空,西方多国战机对利比亚展开空袭。[详细]

·紧张:3月17日
 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详细]

·发展:2月26日
 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冻结卡扎菲海外资产。[详细]

·开端:2月16日
 利比亚多个城市开始出现抗议活动,要求政府下台。[详细]

聚焦卡扎菲其人

卡扎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许多人眼里,卡扎菲是一个神秘莫测、捉摸不定的人。

  1942年6月,卡扎菲生于地中海沿岸城市锡尔特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家庭,在大学时代放弃地理课程从戎,在1969年的军事政变中推翻国王伊德里斯掌权。

  执政30多年前,卡扎菲热衷于各种激进的反美活动,然而,执政后10年,卡扎菲以空前的让步换来了美英的赞赏与和解。[详细]

相关背景:什么是禁飞区

禁飞区指某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禁飞区一种是主权国家采取的限制飞行的措施...

  • 利比亚反对派进攻东部石油重镇布雷加

    利比亚反对派进攻东部石油重镇布雷加
    4月6日,在利比亚东部城市布雷加前线,一名反政府军重机枪手在出发前敬礼。
  • 卡扎菲支持者与反对者互殴

    卡扎菲支持者与反对者互殴
    3月21日在埃及首都开罗解放广场,约50名支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示威民众包围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图为卡扎菲支持者与反对者互殴。
  • 利比亚政府军车辆遭到空袭后燃烧爆炸

    利比亚政府军车辆遭到空袭后燃烧爆炸
    2011年3月20日,在利比亚城市班加西和艾季达比耶之间的一条公路上,利比亚政府军车辆遭到空袭后燃烧爆炸。
  • 卡扎菲支持者组成人体盾牌

    卡扎菲支持者组成人体盾牌
    卡扎菲的支持者在卡扎菲官邸组成人肉盾牌防止多国联军轰炸
  • 卡扎菲军队执行保卫的黎波里任务

    卡扎菲军队执行保卫的黎波里任务
    数千名卡扎菲支持者走上的黎波里街头组成人墙抗议西方国家军事介入利比亚。
不支持flash

内因:部族之争引发矛盾难以协调

政治排挤:部族之间矛盾重重
政治排挤:部族之间矛盾重重

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有分析认为,这次利比亚骚乱从根本上说是一场部落之间的矛盾。

  • 经济遏制:东部石油收入被剥夺
  • 由于利比亚东部地区历史上曾挑战过其权威,卡扎菲政权一直剥夺该地区的石油收入。这也是为什么在此次反对卡扎菲的示威浪潮中,东部民众充当了主力军的原因。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Al-Zawiya)部落也加入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

外因:法国希望扩大在非影响与西方普遍纠结

法国:萨科齐图连任捞取竞选资本
法国:萨科齐图连任捞取竞选资本

萨科齐距离下届总统选举不到一年,他本人急需通过此次行动取得外交方面的业绩,增加竞选资本。第二,在历史上,法国军队二战时同德国在利比亚作战,临近的阿尔及利亚也曾是法国殖民地,因此法国迫切希望扩大在非洲的影响。

  • 西方多国:并非真想将卡扎菲赶下台
  • 西方一方面推动了安理会通过了两个制裁决议;另一方面,西方并没有坚决支持利比亚的反对派,仅仅是进行了保护,西方并非想扶持班加西的反对派上台取代卡扎菲。因为反对派群龙无首,没有纲领,加上现在基地组织利用利比亚政治动荡,的确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有事实上的渗透,这是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利比亚国内四大反对派势力

民主化支持者

民主化支持者

  声张民主的利比亚前司法部长贾利勒宣布,他已带头组织成立“全国委员会”,领导革命。
利比亚王室后人

利比亚王室后人

  其代表组织是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议会。2月17日,该组织使用“facebook”召集所有“反卡扎菲人士”参加“愤怒日”游行。
部落领袖

部落领袖

  利比亚境内有至少6个主要部落,动乱至今,也只有两个部族仍旧效忠卡扎菲,而包括瓦法拉、图阿里等四个主要部落已经投入或可能投入反对派阵营。
宗教极端主义者

宗教极端主义者

  卡扎菲在电视讲话中声称,利比亚危机幕后策划者是伊斯兰北非基地组织。而基地组织将如何参与利比亚政局变动仍是未知数。

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军事行动地图及双方军力对比

  上周末以来,以法、英、美等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已经对利比亚展开了三轮空袭,打击了卡扎菲部队的多处重要设施。下图是BBC网站制作的此次多国部队军事干预地图,左侧是此次行动涉及到的西方多国空海军基地分布,右侧则是利比亚各派目前的控制区域对比情况。

多国部队

  • ·美国:巴里号驱逐舰、斯托特号驱逐舰、基尔萨吉号两栖攻击舰、庞塞号运输舰、惠特尼山号指挥舰、普罗维顿斯号攻击型核潜艇。5架F-18战斗轰炸机、两架C-17运输机、一架C-130运输机。
  • ·英国:威斯敏斯特号护卫舰、坎伯兰号护卫舰,另有"狂风式"战斗轰炸机及"台风式"战斗机参与空袭。
  •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让-巴特号战列舰、福尔班号驱逐舰、杜布雷号驱逐舰、阿克尼特号护卫舰、拉默兹号补给舰。8架"阵风"战机、4架"幻影2000"战机。
  • ·加拿大:夏洛特敦号护卫舰、6架F-18战斗轰炸机
  • ·西班牙:4架F-18战斗机、一架波音707空中加油机、一架预警机、一艘潜艇、一艘护卫舰,并开放2个军事基地供联军使用。
  • ·意大利:4架“狂风式”战斗机,8架战机随朱塞佩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待命。开放7个军事基地供联军使用
  • ·挪威:将在五、六天后派出6架F-16战斗机,同时考虑派出一架P-3C反潜巡逻机
  • ·丹麦:6架F-16战斗机

利比亚

  • ·政府军:地面部队约有5万人,空军1万8千人,还有一支8000人的小型海军。因为保养不善和训练不足,利比亚空军目前只能靠着几十架前苏联生产的苏-22、米格-21和米格-23飞机勉强支撑局面。另据西方分析人士估计,利比亚防空部队只有200多枚老式地对空导弹。
  • ·反对派:反对派武装人员缺乏军事训练和有效的组织,在卡扎菲军队的反攻下,数天内即丧失大部分控制地区。

各国军事干预利比亚立场

  此次军事打击,距2003年3月20日美国领导的军事同盟发动伊拉克战争,整整8年。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这次军事行动名为“奥德赛黎明”,除了美国与英国、法国,参与行动的还有加拿大和意大利。萨科齐称,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以及卡塔尔等在19日的峰会上也确认参与军事行动。

法国:多重原因导致其首当其冲

打响第一枪源于双重利益
打响第一枪源于双重利益

地缘政治:法国曾经统治利比亚长达数年,并且在地理位置上也是离利比亚最近的军事大国之一。
    现实利益:利比亚对法国来说有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利益。利比亚的石油行业是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的主要投资市场。

历史因素和国内政治促使其最积极
历史因素和国内政治促使其最积极

历史上,法国对北非地区的“马格里布”国家有特殊历史感情。外交层面,萨科齐政府一直推动“地中海国家联盟”的建设,并试图成为联盟的领导者。国内层面,萨科齐希望通过打击卡扎菲,挽回自己的支持率,挽回自己在突尼斯和埃及问题上的丢分。

美国:政府内部存在分歧

主战派:卡扎菲军事行动是“人道主义灾难”
主战派:卡扎菲军事行动是“人道主义灾难”

以副总统拜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国务卿希拉里等为代表的主战派认为,卡扎菲的军事行动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而且从目前局势看,如果不进行干预,卡扎菲将完全控制局势,这将终结“中东民主革命的浪潮”。

谨慎派:美国不愿进行“第三场战争”
谨慎派:美国不愿进行“第三场战争”

以国防部长盖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及其副手麦克唐纳为代表的谨慎派认为,美国两党正在为削减预算问题而争斗,建立禁飞区不仅复杂而且耗资巨大,无法通过国会这一关。目前美国已纠缠在两场还谈不上结束的战争中: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英国:急于撇清与利比亚关系

参与将是有限度的
参与将是有限度的

就英国新政府而言,卡梅伦急于撇清此前工党政府领导下英国与利比亚的关系。释放洛克比空难制造者曾导致英美产生嫌隙。但他也清楚认识到英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感。卡梅伦反复称此次军事行动“有联合国作后盾”,是“合法、必要、正确的”。

北约:未能就军事干预利比亚达成一致

成员国之间分歧严重
成员国之间分歧严重

北约21日未能就军事干预利比亚达成一致。这意味着,北约不支持法国、英国、美国等发动的轰炸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会议只通过了一项执行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的计划。土耳其强烈反对外国战机在利比亚领空进行巡逻、反对对利比亚实施任何军事干预。

军事打击未来走向分析

西方军事介入可能旷日持久 战事可能升级
西方军事介入可能旷日持久 战事可能升级

法国军事专家皮埃尔·塞尔旺说,西方军事打击的目的是打击利比亚政府军的士气,让他们思考是否继续支持卡扎菲。利比亚政府军的主要军事力量将可能很快被摧毁。不过,一旦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部队化整为零,并展开游击战,这场战争将会旷日持久。
    央视特约评论员马晓霖认为,尽管卡扎菲口气很硬,但他吃过很多西方军事打击的亏,从过去情况看,倘若他被逼到墙角,一定会作出让步,因此局势还要观察,不排除卡扎菲进行全面妥协的可能性。

外国军事干预后,利比亚未来局势难测
外国军事干预后,利比亚未来局势难测

对于这场战争,人道主义者关心的是平民的牺牲和损失,军事迷关心的是新军事科技的应用和战况变化,而更多的人关注的,则是外国军事干预后,利比亚的局势会怎样。不论联军、邻国还是班加西的反对派,都不愿外国军事干预走得太深、太远,以免重蹈伊拉克、阿富汗的覆辙,很显然,联军轰炸,反政府军地面攻击,才是他们构想的理想模式。
    从阿富汗、伊拉克的前例可知,普选并非民主进程的结束,而往往仅仅是开始,利比亚的部族社会结构、生态不变,普选也不可能带来民主生活和政治稳定,利比亚也许会“伊拉克化”;当然,最糟、也是所有各方都最不想见到的,是出现一个“阿富汗化”的利比亚。

石油中东 权力变迁

“如果的黎波里失守,卡扎菲的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而即使他能够保住的黎波里,他对示威者的镇压已经使他失去了利比亚人和国际社会的信任,他几乎不可能再担任统治者的角色。”卡扎菲和萨达姆曾被视为阿拉伯世界的“双雄”。萨达姆2003年惨死刑场,卡扎菲如今也面临多国军事相逼,他和他的利比亚前景难料。

中东的形成

发现石油,发现中东

作为政治地理概念的中东,开启于两大事件: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与发现石油。因为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中东成为连结东西方最便捷通道后,石油开始成为这一地区最有战略价值的资源,它深刻地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形成与发展。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基辛格

石油公司们的中东:权力基础

“二战”结束后,欧洲尤其是西欧对中东石油依赖的大幅增长,其利润流向当自明确。传统以殖民地安排控制世界的方式,以石油为例,迅速被要求门户开放、跨国公司进入的美国方式取代。经典的地缘政治分析模型,至此必须建立跨国公司参数,至少必须以此为基础理解权力安排。非此,任何分析都将失之武断与片面。未来的石油战争与作为武器的石油,亦须循此结构进入观察。

石油作为武器:权力位移

真正改变资源国与跨国公司关系并获得成功的例证,来自利比亚的卡扎菲。利比亚因其石油工业后发格局,采取了高度分散的租让模式,有17家石油公司在84个租让地上中标。1973年的“十月战争”,石油作为武器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新的权力方式,它所改变的世界直接而迅速。

更复杂的后来……

中东权力果然定于一尊?1993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论述说:“西方文明并无普世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国家实现了现代化,而实现之后又都反对西方价值而复兴本土文化,实现自我伸张。”那么,循此所论,在新的权力结构下的中东,将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亨廷顿的答案是:(伊斯兰与西方)文明的冲突。

卡扎菲其人

  • 卡扎菲生平
  • 1942年9月,穆阿迈尔·卡扎菲出生在地中海沿岸城市锡尔特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家庭,笃信伊斯兰教。
  • 执政生涯回顾
  • 从反美旗手到走上与美和解之路,卡扎菲似乎经历了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人说,是萨达姆的遭遇“震撼”了卡扎菲,有人说,是他赴西方留学的儿子赛义夫影响了他的思维,但更大程度上,卡扎菲的改变恐怕还是出于实际的审时度势。
  • 政权危机
  • 利比亚是典型的国富民穷、贫富悬殊的国家,人均GDP上万美元,但老百姓实际收入很低,失业率在20%-30%之间。这样的社会矛盾加上根深蒂固的宗族势力,最终造成了利比亚的内战。
  • 背景:“沙漠之国”利比亚
  • 利比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还是油轮运输必经之地。

国际主流媒体关注

BBC

BBC

CNN

CNN

卫报

卫报

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

网友评论 更多>>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