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评:“天价公厕”不能前赴后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1日17:11 新浪观察 | |
作者:刘海明 11月1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日前,武昌火车站出站口以62.15万元高价获得经营权的公厕,因超标收费被收回经营权。这座“天价公厕”已是第二次因超标收费被收回经营权。 同天的《天府早报》消息,前天,青岛市一座移动公厕4年经营权拍出80万元的天价。竞拍人准备按每人5元甚至10元的价格收费,而绝大多数青岛市民对这个价码不能接受。 天价竞拍公厕,不仅让竞拍成功者沾沾自喜,而且一度被大肆宣扬。至于说购买者如何从法定的微薄如厕收费中回收巨额投资,则很少有人关心。武昌火车站这个“天价公厕”的经营者为收回投资成本,不得不违反物价部门的定价,按一次1元的价码收费。如果不是那个外地“消费者”心眼太小,将此事捅出去,说不定这里还在继续以“天价如厕”的收费标准对待急于解决内急的顾客。现在,武昌这座“天价厕所”的经营权再度被收回,而青岛市更高的“天价厕所”又将问世。一座厕所每年上缴20万元,厕所老板要想不做亏本生意,只能抱着“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经营策略,在收费上打主意。这不,这位准“厕所老板”毫不讳言他的收费计划:5元甚至10元的标准。如果有“如厕消费者”状告这个买得起厕所正常经营不起厕所的老板时,估计这座移动天价厕所的命运也不会比武昌那座天价厕所好到哪里。 “天价厕所”的“前赴后继”,反映出在一些地方的城建部门只顾节约自己的前期投资成本和中后期的管理成本,通过商业炒作的方式,把原本该自己投资、经营的公厕(当然是地段特别繁华的)推向市场。这难免造成一种假象,使那些没有经营过公厕生意的投资者以为遇到了天赐良机。及至进入拍卖现场,受到竞拍现场气氛的感染,不由自主地头脑发热,容易被竞拍对手的喊叫所激怒,一路抬高竞拍的底价,而根本不考虑每报出一个新的价码该如何取得回报的问题。结果,价格越来越离谱,到最后竞拍胜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注定竞拍人要为这次天价竞拍负债累累了。减少损失的惟一办法,除了打如厕者的主意外,显然没有别的高招,因为公开敲定的经营价格不可能再有事后“商量”的余地。这样一来,则又会因为超标收费违反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导致被取消花高价买来的经营权。 “天价公厕”的最终受害者只能是普通消费者,并且多是举目无亲的外地如厕消费者。这是由“天价公厕”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如果天价公厕地理位置偏僻,显然不会有人愿意傻乎乎地当这个冤大头,而越是繁华的地段,高价的如厕收费肯定难以让一般的市民所接受,他们宁肯多跑几步路也不大愿意就近如厕,或者纯粹为“享受”而出高价。这样一来,只能苦了那些不熟悉街道情况的外地旅客。比如,武昌火车站出站口的那座“天价公厕”,如果不是靠扒外地人的“皮”,恐怕当地的老百姓早不买账了。青岛这家尚未营业的移动豪华公厕,其实瞄准的还是外来的游客。当他们内急得不行的时候,哪还顾得上计较5元还是10元,至于说等到像弗洛伊德所说解决内急也是一种快感之后,真正能够去倒打一耙投诉天价厕所老板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而“民不告”,又有谁愿意主动拿已经高投资的厕所老板问斩? 竞拍公厕者与拍卖者一旦交易成功,就等于双方签订了一份合同。如果经营权因为经营者的违规而经常流产,势必会影响到竞拍活动的声誉,使其严肃性受到挑战。要避免出现这种尴尬,有必要在规范竞拍上下点力气。譬如,在拍卖公厕经营权之前,先来个“丑话说到前面”,不管以多高的价位竞拍,单次如厕的“售价”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有了这个限制,竞拍者再跟着感觉喊价,到时候吃亏了就只有自认倒霉了。 “天价公厕”不能再这样前赴后继下去了。否则,竞拍者、拍卖者和如厕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要知现在,何必当初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