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让利竞赛”谁得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17:3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相关专题:< 新浪评论专题 > 作者:车晓蕙陈钢 “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空间一让再让”,最近在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调研时发现,随着国际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早期投资的一批外资企业增资扩产的需要,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热潮正在沿海地区兴起。但热潮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急需引起警惕:许多地方一味追求GDP为主的经济指标增长,致使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变成了低水平的“让利竞 事实上,近年来基于地方利益的这种外资项目争夺战层出不穷。原在广东东莞投资的一家台资企业一个八亿美元增资扩产项目被拉到了广州开发区,全球著名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广达电脑准备在江苏昆山投资,已经开始招工时,又被上海松江争取了过去。这些争取外商战的“筹码”就是地方让利:拼地价,比税收减免等等。 为了争夺外商资源,在长三角、珠三角许多城市都活跃着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招商游击队”。拥有一点五万家外资企业的东莞市,每年有三百多个招商团组上门举行招商推介会,有的将招商办事处直接安插到了三十多个乡镇。这些“招商游击队”怀揣优惠的引资政策,行踪隐蔽,尽量避开当地政府的视线,时常到外资企业“敲门招商”。 招商引资无序竞争的背后是考核指标“紧箍咒”。由于各地政府的工作绩效仍然以经济总量和增长的速度作为主要指标,为了体现政绩,最易见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拼命引资拉动GDP等指标增长。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级级下任务、层层压指标,使招商竞赛进一步加剧。 一些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当作第一要务,称为“一把手工程”;在一些省、市的主要媒体上定期将各地方、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成绩登报公布,排列名次,对各级政府部门形成巨大压力。一些地方甚至将机关干部的工资与招商引资数量挂钩,给每个机关干部下指标,完不成任务就取消基础工资。重数量、轻质量的招商引资压力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复竞争,不顾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外资敞开大门。 外资企业利用区域间的竞争压低了土地价格,争取到了税收优惠,而由此产生的缺口只能由地方财政补贴。有些地方把企业在地方上实得的所得税,先在地方财政上“入库”,然后再取出来,按约定比例以“企业发展奖励基金”的名义返还给企业。还有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地方出现“零地价”或者“土地买一送一”,也是采取了类似“税收返还”的办法,每年将新增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部或绝大部分返还给工业园区的建设主体。有的地方财政不但补贴土地差价,还补贴各种规费。 政府干预下的招商引资,使本应在成本导向下的企业投资行为与追求地方利益的政府行为合而为一,扭曲了市场信号,如听任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不仅损失了地方财政,而且导致了土地等资源的巨大浪费。解决资源的粗放利用问题,最主要的是制订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