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没有谁能保证你是“海归”就金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2日11:39 燕赵都市报 | |
作者:冯雪梅 因为张朝阳,我曾经很敬慕所有的“海归”。拿着美国名校的洋文凭和海外的风险投资基金,一不留神,就弄出个身价上亿来。再不济,也是国内外大公司争抢的对象,年薪几十万的,玩儿似的。 敬仰之心未泯,“海归”已经多得不敢看了。多的东西,自然不稀缺,“海归”一多,想要再“金贵”,难。 中新网说,在近期举办的留学人员招聘会上,不少“海归”已经将月薪期待值仅仅指向3000元人民币以上,这与以前动辄几十万元的年薪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报道称,调查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有近60万国人留学海外。到目前为止,超过15万人学成归国。近两年,归国人员还在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 面对“海归”的贬值,媒体的报道相对客观。原因分析也说得很清楚,一是出国留学的人多,水平参差不齐,不都是精英;二是国内企业对“海归”的认识日趋理性,重真才实学、人尽其才,不盲目追求洋文凭。结论:“海归”贬值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海归”如此,大学生也一样。这几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翻了一番还多。如果几年前,大学生能百分之百找到工作的话,那么,在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因为毕业人数多了一倍,必然就会有一半人找不到工作。这跟以前,有一半人上不了大学一样,都是竞争的结果。 竞争时刻都有,只是来得早晚不同而已。欧洲、日本、美国,见哪个国家为大学生找不着工作着急?又有哪个知名学府在招生时强调自己的就业率?当然,这些国家国民的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有完备的福利保障体系,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人家已经习惯了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调节。 市场自然会决定什么样的人能找到工作,给人才以怎样的身价,这绝对不以学历的高低为标准。教育部最近在全国171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抽样调查显示,截至11月底,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达84.6%,这一比例,高出大学毕业生。在上海的就业市场,有许多技术岗位、技能岗位招不到人,“灰领”的岗位空缺在1.5万,而目前,中国制造业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缺口有几十万。 没谁不想有好工作,没谁不想年薪十万。你可以给自己开一个身价,能否实现,决定权在市场。确实,市场有时候很“无耻”,它只要它所需要的人,只给它想给的价钱,绝不保证你是“海归”就“金贵”,也绝不保证你辛苦读了大学就有工作。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