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人才强国从教育兴国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3日16:34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童大焕 中央提出新世纪要实行人才强国战略。这一战略成为继“计划生育”和“科教兴国”之后的第三大国策。而人才强国的基础,一是自由、公平、合理的人才成长和评价机制;二是必须要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方面,科教兴国仍然是人才强国的基础。在强调人才强国的时候重提科教兴国,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一是补义务教育的欠账,将义务 义务教育的欠账,人们已经说得很多,我们每年有一两百万的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百万民工子女面临着无学可上的窘境。官方数据显示:在欧洲的一些高福利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基本上全部依靠公共资源,即使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基础教育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公共资源所占的比例也达到75%以上。中国政府目前对基础教育的预算拨款在基础教育的总投入中仅占57.9%(也就是说另外42.1%要靠家长掏腰包),在高等教育的总投入中却占了50.7%。)在这方面,靠希望工程无异于杯水车薪。而我们的政府并不是没有钱,而是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另外就是政府投资分担不合理,中央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比例太小。同时,各级政府把大量投资用于物质生产性投资,教育人力投资这些不能马上看见“政绩”的投资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其次是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教育产业化、毫无理性的大学升级等,给我们的高等教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一些人片面强调高等教育的消费性质,并把它作为刺激内需的灵丹妙药,把它当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公立大学大力推行教育收费,大肆收费和扩招,结果不仅使教育高收费成为制约和阻碍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而且相当多的孩子上不起大学,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因考上大学却上不起而导致学生或其家长自杀的事件发生。 我曾经做过比较,从可支配收入的角度,或者说从相对购买力的角度看,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是美国的26倍之多。我们一直强调高校收费只占教育总投资的25%,实际上远远不止,姑且不论现在的教育成本核算是笔糊涂账,单就政府上面公布的数字,其在高等教育的总投入中也只占50.7%。那么,另外49.3来自哪里? 我们应该把教育当成社会财富的一次合理再分配过程,同时也是为社会创造最重要、最无形的财富——人才的过程。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人才本身,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财富增进。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尽快恢复公立大学的公益性质,把大学收费降到90%以上的国民都能轻松承受的水平。如此,一个人才辈出、社会各阶层自由流动的社会离我们不会太遥远。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