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一个地方信贷员的生存状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4日17:46 新京报 | |
作者:汪之 “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一说法在我们这边,可能并不符合事实。”对于经济界一直在长期争论的这一命题,中行浙江分行东阳支行的李斌这样说。 李斌是该行的一个普通的信贷员。他的工作,简单一点说,就是寻找客户、发放贷款 有这么一段时间,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大家一谈到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基本上都会把“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置于很靠前的位置。当然,就国内金融系统存在的先天不足而言,资金分配的过强政策性和国、私企业历史形成的不平等,确实是国有商业银行系统的一个痼疾。 但如果泛泛地纠缠框架性弊端,而忽视了这些银行近几年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基于某个相对较小区域的逐利冲动,正在花大力气在具体的执行上做一些富有效率的创新,也是无视变动的事实的一种表现。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就在东阳支行的小楼对面,当地建行的一个针对存款在几百万级别的富有家庭的理财产品的广告,分外显眼。 李斌说,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早,产业分工已相当精细,小到螺帽,大到几万吨的船舶,都有一个个高效的生产组织在运作生产,使得当地银行在争夺优质客户上,所花的心思非常多。 尽管在一系列金融案件发生后,中行加强了大额贷款的审批制度。比如前中行行长王雪冰案发后,刘明康继任后,增强了审贷委员会的独立性,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防止大面积出现各地分支行行长审批贷款“一支笔”的现象。李斌说,审贷委员会制度很快就设到了重点地区的基层支行。“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这种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是比较有效的。比如,我们这里审贷委员会有四、五名成员,如果其中有任何一人,对某笔贷款存有疑问,那就要推倒重来,将贷款程序再走一遍。” 当然,审贷委员会工作重点是1000万以上的“大项目”。 与此对应的是,鉴于浙江一带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多,且很大部分集中在五金、服装等出口加工型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市场反应灵活,执行外来订单能力强,缺点则是随市场走势经营情况波动大,基本上很少有中长期规划,一个表现就是做生意的短期性和不固定性。这使得当地四大行在争抢客户时,不得不把决策端前移。 李斌说,就在今年年初,中行浙江分行,刚把1000万以上贷款项目的审批权力下放,同时,对更小的基层办理处,其小额放贷的权力也予以上收,基本只保留了一个吸储功能。一收一放之间,传达的是对优质客户资源的用心。李斌说,其实先前大家对私有企业贷款审批程序过于烦琐的众多抱怨,同他们的具体操作层面,也存在着不少信息误差。 “比如一个真正有实力、前景看好的服装企业,即便他用来做贷款抵押的资产,不足够,只要这些资产变现能力强,我们依然会放给它比较高比率的资金。” 这个数字,按照四大行一般水平,应在30%-60%之间。“就在今年10月份之前,我们放贷比例基本选取的是高点,不过现在上面的政策,好象又在收紧。”李斌在电话那头说。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