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振兴东北可用产权还欠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4日17:49 新京报 | |
作者:陈毅聪 最近有国资委高官称,对于东北地区的中央企业来说,近期改革主要是减轻历史包袱,转机建制。 此前,中央“11号文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中,也明确提出要减债卸负、 很多东北老国企的债务、离退休人员、冗员、社会公共服务等负担很重。这些负担通常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如果不还清欠账,老国企产权改革不容易进行,外资、民资会在巨大的历史负担面前望而却步。另外,老国企也可能出现“效益软约束”,管理层能找到推卸责任的借口:企业效益不好不是我的错,是历史原因。光是还清欠账也不行。如果不搞产权改革,一些老国企今后仍会面临各种难题,如所有者缺位、政企不分、委托代理人败德、内部人控制、预算与效益软约束等。通过产权改革,也可以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老工业基地的设备更新改造。目前不少老国企资本金严重不足,但国家已不可能再对一些竞争性行业投入资本金。 吉林省省长洪虎说,东北振兴一是钱的问题,二是人的问题。还历史欠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何处来?很大一部分可以来自于产权改革,一部分得来自于中央政府的财税支持。后者优先用于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个别老国企效益很好,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来消化历史包袱,但多数老国企无法做到这一点。人往何处走?离退休人员、冗员、公共服务机构职员必须与老国企分离,转而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或者接受财政资助。但要根本解决人员的安置问题要靠造血,通过产权改革来提高企业效率、改善经济环境,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国家投入一些资金(今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迅速),先还清一些试点国企的欠账,再对它们进行产权改革,利用国有股减持、增资扩股来筹集资金。外资、民资大量参股、控股原来的老国企,企业资本开支也就有了着落。 有人认为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观念更新,也有人说在于国家上新项目。其实不然。观念是环境的产物,光靠宣传没用。人进入市场后,观念就会自动更新。但老国企职工有功无辜,不能随便地将他们推向市场,故要先还欠账。由于国企多、存量大,东北改革也不能只改增量。上新项目不足以治本,无法盘活数额巨大的存量国有资产。东北历史上对国家贡献大,因而包袱也重。解铃还须系铃人。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