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忠信缺失和四维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14:50 新民周刊

  特约撰稿/夏学銮

  湖南衡阳中考泄密风波未平,国家四、六级英语考题漏题风波又起,在西北政法学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场甚至还发 现替考的40多名“枪手”。所有这些类似的事件都暴露出转型期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即忠信缺失和四维危机。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古人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勖言八条”,用以勉励后学、鞭策先进。孔子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认为 只有“言必忠信,行必笃敬”,才能“取信于神明,无尤于四海”。在任何社会,忠信仁义缺失都意味着人失其要、国失其本 。

  战国思想家管子第一次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提了出来,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 灭亡。”作为一位法家“霸臣”,能说出类似于儒家的这些话语,实在是难能可贵。

  当代转型期的中国,在某种意义上与战国时代相似,存在“礼崩乐坏”之危。在古代,败坏四维者无非大臣,在当代 ,贪赃枉法者无非官吏。因此,仅仅把“国考”中泄密漏题归咎于社会诚信缺乏似乎还嫌不够。实际上,是社会忠信缺失和四 维危机导致了转型期的所有这些不忠和背叛。

  从社会学上说,社会转型即结构转型,结构转型意指社会结构的性质和形态发生根本转变的过程。在经济上从计划经 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政治上从中央集权到中央与地方分权的转变,在社会上从国家-单位行政结构到市场-市民社会结构 的转变,在文化价值上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转变,就是社会转型的四大主要表现。

  诚如笔者在《转型期的中国人》中所分析的那样:“社会结构转型就像一场核裂变:一方面它释放出无比巨大的热能 ,推动社会前进;另一方面它也释放出大量的破坏性力量,它把人性中最疯狂、最丑陋的欲望释放了出来,使人类丧失理性, 以至于假冒伪劣,杀人越货,卖淫吸毒,腐化堕落,软、硬、刁、憨、精,撇、骗、拐、拉、坑的功夫全都派出了用场,使得 中国似乎变成了展示人类兽性的角斗场。”这就是导致转型期忠信缺失和四维危机的典型社会环境。

  转型期中国人的价值变化和价值重构规律,对于国考中泄密漏题以及其他甚至更严重的不忠和背叛行为提供了有力的 诠释。转型过程存在着原结构、解构和重构三种状态,社会解构既释放出一定的自由结构空间,又释放出一批灰色自由人,他 们不愿意认同原来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规范,又没有思想准备要接受新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规范,于是他们就成为夹在两种结构和 规范之间的具有双重人格的边际人。这部分灰色边际人坚持工具理性,笑贫不笑娼,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在乎他人和社 会对自己的评价,对物质的贪婪追求使其丧失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很有可能成为贪污腐败分子的潜在后备军。

  只要国家难以控制的灰色地带及其自由结构空间越来越大,在其中产生的具有离心倾向的自由边缘人和具有双重人格 的自由边际人就会越来越多,徇私舞弊和贪赃枉法的事情就不仅不会绝迹,而且会有愈演愈烈之势:性质升级,不忠和背叛从 个体转变为团伙、群体和组织,单位越轨和法人犯罪增多是其一;范围扩大,不忠和背叛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政治、司法、文化 、教育、卫生、体育和科技领域是其二。忠信缺失和四维危机在短期内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社会转型期是一个资源和机会不断进行再分配的过程。那些掌握或接近资源和机会的人,利用制定“游戏规则”的权 力首先获得好处。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不公平政策,在政府和市场作用不分、裁判员和运动员职责不辨的情况下必然会 制造出一批“制度”富翁或“政策”富翁,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这种制度或政策催生的两极分化是忠信缺失和四维危机的制度根源,具有极大的危险性。首先,在经济上它培育了普 遍的相对剥夺感,它是觉察到的以某种比较为基础的弱势地位的认同与感觉。通过产生愤怒和环境暗示,相对剥夺感会使人走 上侵犯和犯罪的道路。

  其次,在政治上它动摇了人们的理想和信仰,削弱了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依赖,在体制内逐渐发展出一种不忠和背叛 倾向,发“国考”财是这种倾向的最近发展。

  最后,在文化上它滋长了无政府主义、解构主义、边缘主义、犬儒主义和不知道什么是主义的糊涂主义,这是忠信缺 失和四维危机的文化土壤条件。

  道德有道德自身的发展规律,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他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哲学思想对于处理转型期的种种问题也具有启发作用。忠信仁义 、礼义廉耻虽然是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它们的道德关系主体也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伦理道德原则却是刻在永恒碑上的,是镶 嵌在人性之中的。冷漠需要热情来温暖,孤独需要信仰来慰藉,郁闷需要理解来化解,贪婪需要智慧来征服,中国博大精深的 人文精神是治疗当前世俗社会一切病态的万应灵药。(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